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堂借说促写契机的创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听说读写是语文课堂展开和追求的能力方向,借助课堂上师生的说促进学生的写,每一次积极发言都是一次愉悦的探究旅程,每一次思维的碰撞和交流都为写积累丰富的养料,每一次想象表达都是一次思维的放飞和灵感的催发,从而营设出各种契机,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积极发言;言语交际;想象表达;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7-0068-01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说与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在小学阶段,好多“写”的思维活动的开展,都是通过“说”的景象来进行并完成的。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只有充足的“说”,才能转化为丰盈的“写”。
  1.发言,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思路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艺术,通过运用准确、规范、生动活泼的语言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写作效果的提高。上课举手发言,是这样素养提升的主要路径。但随着年龄与年级的增长,小学生也越来越不肯举手了,这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因为学生到了五、六年级,知道害羞了,都有一种担忧,害怕自己答错了,被老师责怪;或者在同学面前丢面子。因此,每每遇到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低下头,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在参与课堂讨论交流时的态度。一个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走过来的老师,会经历课堂由热闹到冷清地过程。学生不发言,老师唱“独角戏”,这样的课堂就是灌输型课堂,是表达能力得不到开发的课堂。改变这种局面,老师要会“逼”问。比如,教师做了个签筒,里面写上学生的名字。上课时遇到冷场的情景,教师就在筒里抽一枝,抽到哪个学生就由他来回答。起初学生可能不能适应,教师就要停下来一直等到他说为止。在一段时间“逼”问后,学生有了心理暗示:与其等着教师来问,不如自己先说。从教师来说,要会提问,问题要有层次性,指向性。简单的题目,留给后进生;较难的题目,启发中等生;开放的题目,激发优等生。好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回答兴趣,也为他们在写作时,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2.交际,给学生的写作提供底蕴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语文实践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让他们模拟情境中的角色,合作完成交流,加强评价的功能,以此激励孩子的交流的热情,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辩论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如,教师组织辩论会,让学生讨论是否喜欢西游记中猪八戒这一人物。在这个活动中,正反双方队员,首先陈述观点,然后引用《西游记》中的故事支撑观点,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这样的口语交际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为写作提供了生活的底蕴。当辩论结束,学生的脑海里定会对刚才的辩论过程留有深刻的印象,对每个人当时的神态、语言都有清晰的画面感。这样的实践积累,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储存和随时调用都有帮助。
  交际还可以通过师生对文本的解读来进行,比如,在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然后与学生交流,从这两段描写中你能看出老人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小组交流着,从“炯炯有神”看出他很有精神,身体硬朗;从“黝黑”“褪色”看出他勤劳俭朴。作者为什么只选老人这些外貌、衣着、神态而不详细从头到脚细细素描呢?两次外貌描写的侧重点一样不一样?为什么两次关注点不一样?这样的互动,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他们在不知不觉只一步步走入教师的设计中。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从老人的语言、动作、神态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就水到渠成了。学生踊跃交流,课堂气氛活跃,不知不觉中,给“写”准备了充分的养料。
  3.续说,给学生的写作提供想象
  在小学课本里出现诸如《牛郎织女》《嫦娥奔月》这样的民间故事,虽然故事情节不同,但语言都比较通俗易懂,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破坏美好生活人物的痛恨。教师可以自由创作,让学生补说故事。这类民间文化的主要魅力之一在于故事丰富的想象性,在学生感受民间文化魅力的同时要趁热打铁,抓住文章的留白处引发孩子想象。如《嫦娥奔月》中说嫦娥“机智地与逢蒙周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嫦娥是如何与逢蒙周旋的,当时心里怎么想,做法是什么,又怎么跟蓬蒙说的,学生在无限制的想象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愉悦地思考,兴奋地假想,娓娓地叙述,能力不知不觉得到提升。同样《牛郎织女》这课,学生自己抓住“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这样的片段进行想象:王母娘娘这帮人是如何进来的,又是如何抓织女的。学生都能抓住各个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语言发挥想象,这样的能力,也是写作中重要的技能。听着一个个创意故事,教师已明白学生真的以心悟之,随着言语表达已经触摸到人物的“真善美”。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获得生活体验,再让学生回归自然,运用课上习得的“说”的方法去感受自然的美好,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并让学生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是由“说”向“写”的延伸,也是由课堂教学向写作實践活动的拓展。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地说,有条理地说,可以让他们的表达水平逐渐提高,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琴,童心.作文教学的密码[J].语文知识,2017(08)
  [2]李楠楠,丁立龙.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路径探讨[J].写作(下旬刊),2018(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3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