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美育是现代化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若能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里的美育因素,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这对于构建学生完美的心理结构,丰富学生的审美观,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素质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1-0179-01
  中国有文以载道、文以传道的传统教育方式,孔子的诗可“兴、观、群、怨”说,从阅读的角度上也揭示了文学的陶冶心灵与情感的审美功能。如蔡元培所说,孔子教人是“始于美育,终于美育”的。由于封建科举制度的推行,孔子教育学生那种“弦歌之声不绝”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还,哪里还谈得上进行审美教育,发展人的个性才情?只有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才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吸取西方的美学、美育思想,产生以思想启蒙、个性解放为内容的近代美育思想。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概括得好:“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知识经济初现端倪,新世纪、新的千年、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新颁布实行的语文教学大纲采纳了语文教育界新的观念和思维,注重文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并把语文教育目的确定为“培养高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就为当前语文教学的素质培养输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新的方向。从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方面来说,审美教育应该有以下方面的作用:
  1.构建人的审美心理
  众所周知,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诸多心理能力综合的自由活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美的天性须提高到审美修养的高度,才算是真正懂得美。一幅幅漂亮的画作,对于无审美能力的人来说,可谓是毫无意义。一首首动听的歌,予无乐感的人而言,就如一汪死水,因而只有具备审美能力的人才能进行审美活动。因此语文美育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训练人的感知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感知世间善恶美丑和情感抒发的窗口,文本的审美教育源于教材的语言。语文教材就如一座风光秀丽的花园,教师应是一位引领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寻求情感共鸣。我们可以领略教材所呈现的自然美、人情美,尤其是各类文学作品所带来的形象美。因为它们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敲打着学生的心灵,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并在审美中让学生经受心灵的洗礼和情感的升华。如课文《小桥 流水 人家》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文章開头勾勒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自然而然我们就会对江南水乡产生向往;接着话题一转,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无闹市之乱耳,无疲惫之劳形,犹如世外桃源;最后直抒胸臆。作者就是这样通过对家乡“流水”“小桥”和“人家”的景色和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感情朗读,把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使读者与作者在情感上达到共通,从而使审美达到情感的新高度。
  3.培养人的理解能力
  美育,不可能是单纯的灌输、说教,更不可能是强制。它不像智育那样靠逻辑推理论证,也不像德育那样采取强制措施,而应该用形象思维,从对美的事物的直接感受开始,进而品味美、领悟美。语文教材为美搭建了平台,每一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这些形形色色的语文内容都寄寓着作者的审美观。这就要求教师去启发、去引导,让学生贴近文本,结合实际,激起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留下的千古名句,句中的一个“绿”字,把春风一吹,江南一片新绿的画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读、去体会。
  4.丰富人的想象力
  黑格尔强调,在想象中“一方面要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于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气的情感”。如对古诗《草》的阅读,有人读到是四季交替,轮回辗转。又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人读出的是自然界中所呈现的时间不可逆转的现象。见仁见智,各有其理。一篇文章有许多审美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宜抓住课文中最能反映主题中心的,反复出现或突出表现的主要人、物,抓住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识的集结点,引导学生认真读文、细细品味。
  5.形成健全的人格
  美是一面镜子,你可以在这面镜子里照见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语文美育是学生心灵的叩击,作品的形象因素、情感因素等会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上的共鸣,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人生境界上得到“净化”,人格上得到“美”的升华。
  新的时代呼唤美育的新春天,现代社会对全面发展的有健全人格的人才十分看重,对人的人文素养的要求日益提升,而语文教育在人格塑造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育”是这个任务的起点和归宿。我们相信,人的审美能力的陶冶和培养,既是传统的至宝,也是现代的圭臬。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德]弗里德里希.席勒著,冯至,范大灿译.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5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