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具有国际视野的地方院校建筑学人才培养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分析国际国内建筑学专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在开放形式、工作坊、实践环节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具体做法,为国际化办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视野;地方院校;建筑学;人才培養
  1 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国际国内发展
  建筑学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从18世纪巴黎美术学院创办形成的“布扎”(Beaux-Arts)体系到20世纪德国的包豪斯(Bauhaus)体系,再发展到当前,欧美国家的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高校的建筑学教学方式呈现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虽然都是以建筑师及相关行业执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但是他们的学时学制、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有很大的不同。[1]例如,美国的建筑设计教学存在5年制与4年制的不同学制,有以突出创新性教育为代表的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库帕联盟,也有以突出实践性教育为代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在欧洲,多数院校的学制是3年制本科,2年制硕士。英国各高校的建筑设计教育也有较大区别。例如,有以培养建筑学前沿人才为代表的建筑联盟(AA),也有以突出技术实践性为代表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也有很多特色鲜明的地方院校,如哈德斯菲尔德大学、邓迪大学。在德国,普遍以实用性的技术实践为教学目标,如亚琛工业大学,当今的包豪斯等。
  国内的建筑学教育由20世纪初留学美、日、德的建筑学专业前辈创办,创办之初就具有了鲜明的国际化特色,教学体系或者移植美国布扎体系,或者向德国与日本学习重视实践知识的传授。[2]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叠加了苏联高等教育理念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90年代引进国际互认的建筑学专业评估标准,近年也有很多留学归国的国际化人才充实进教师队伍。这些因素都促使当今国内建筑学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国内高等教育体制以及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发展历史等,基本的教学体系包括培养方案的制订,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区分,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等,在很多高校仍然得到了持久的坚持,尤其是后起发展的地方工科院校,变化并不大。
  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我们需要开拓国际视野,重新向欧美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结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国内行业要求,发展属于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式方法。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在采取国际化的战略,通过引进人才、组织国际交流、国际联合办学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建筑学人才,并且在国家部属院校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当前,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形势已经对地方工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作为省属地方工科院校,我们借地处广州的地理优势从2000年以来就开始尝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建筑学专业人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
  2 国际视野建筑学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
  2.1 引入挪威卑尔根建筑学院“开放形式”(Open Form)的教学方法
  我们与挪威卑尔根建筑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该学院创始人,“开放形式”(Open Form)教学方法的开创者Svein Hatly教授作为客座教授,并在中挪两地多次举办、参与以开放形式为主题的工作坊。先后选派十多名青年骨干教师前往挪威参加教师课程,参加国际工作坊,并学习基于Open Form的教学理念。从2010年开始,Svein Hatly教授及卑尔根建筑学院教师多次到学院举办工作坊形式的教学实践。这种交流从短期工作坊也逐渐发展到持续3个月的教学研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和学生受益匪浅。目前,通过教学改革已经将“开放形式”(Open Form)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应用到低年级(一、二年级)本科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成果在建筑学专业评估过程中得到评估专家的肯定。
  2.2 “工作坊”(Workshop)教学实践
  工作坊(Workshop)形式是国际间高校以教学科研为目的的短期交流形式,达成协议的双方或者多方高校分别派出教师和学生,在一方或者双方确定地点,在固定的时间周期内(短则1周,长则4周),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固定的设计任务。期间会举办若干场学术和学生交流。因为地点固定、时间有限,教师和学生都会心无旁骛,集中精力完成任务,双方或者多方师生交流频繁,思想碰撞机会极高。整个周期完成以后,成果都具有较高水平,大家受益匪浅。国内高校以建筑学为主要学科的建筑学院都采用这种形式进行短期交流,积累了相当多的成熟经验。例如,华南理工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每年依托城市设计课程进行的工作坊。[3]
  近年来,我院与挪威卑尔根建筑学校多次举行互派的教师和学生工作坊,双方的合作已经比较成熟。学院也派遣教师和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兄弟院校组织的联合教学工作坊,到希腊、波兰和德国等进行为期4周或更长时间的城市更新现场设计。同时,在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波兰克拉科夫理工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挪威卑尔根建筑学校等国外建筑院校的合作交流中,对方都表示工作坊形式是能够深入推进的合作交流形式,并将相关内容写入合作协议中。
  2.3 国际合作办学
  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在努力尝试国内外合作办学的方式。通过考察,我们认为对于国内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采用3+2方式进行联合本科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延伸至3+2+X的研究生培养是切实可行的方案。具体做法是本科阶段的前3年,学生在国内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后2年到国外高校学习,本科毕业后学生获得双方高校学位,还可以继续留在国外攻读研究生。地方工科院校的大部分毕业生都留在地方就业,参加大量的城乡建设实践。因此,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国内的高强度建筑设计工作。以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学生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毕业后既可以回国参加工作,也可以继续留学国外攻读高层次学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基于这个认识,我们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合作,实施“3+2”的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从2016年开始,每年从3年级学生中选拔若干名学生到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参加学习,毕业后授予国内和英国的双学位,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不仅如此,短期的交换学习也是合作办学,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的一种有益方式。在国内外高校对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互认、學分互换的基础上,互相派遣学生到对方学院学习半年到1年。这种方式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方面,必须相互派遣学生交换学习,也就是说我们派出去,对方派过来,每年的人数基本均等。如果仅是我们单方向地派出,而无法吸引对方学校学生过来学习,只是占用国外高校的教学资源,合作无法持续;另一方面,国外高校派遣的学生过来后,需要我们梳理培养方案,为他们制订教学计划,开设全英文授课课程。对于地方工科院校的师资这也是一个考验。我们与波兰克拉克夫理工学院达成合作协议,每年均互相派遣学生到对方建筑学专业进行半年到1年的交换学习,这种做法已经坚持了5年。
  2.4 实践环节培养国际视野人才
  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能力培养,能够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的实践环节包括设计院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两方面。
  我们与设在国内的国际建筑设计公司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到国际建筑设计公司参与学习,团队与知名外国建筑师结成联合教学小组,共同指导学生。可以让学生向知名外国建筑师学习设计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出国参加交换学习的学生找到当地事务所实习的机会,直接参与国外的建筑设计实践。国内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远程指导,完成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在国外参加设计院实习的学生可以在当地设计院完成毕业设计。完成的程序包括向国内教师提出申请,由国内指导教师审核设计任务并报学院批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学团队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与国外指导教师协同工作。
  2.5 合作科研培养国际视野人才
  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典型区域。一方面,城乡建设的大量项目带来了很多国家没有的实践机遇;另一方面,快速城市化也带来了国际上前所未有的一些城市问题。以完成项目和科研问题为合作契机,我们尝试与外国高校合作。例如,参与德中高校共同进行的以珠三角水环境为主题的国际研究,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共同合作申报科研项目等。在这些研究中,我们带领本科生与研究生和德国、英国的高校学生一起,进行现场调研以及初步的方案设计,开阔、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语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高等教育只有走国际化道路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国家愈加重视本科教学的现在,面向国际视野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建筑专业学生需要不断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建筑学专业教师也需要吸取国际先进的办学经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我们的工作经验为地方工科院校的国际化教学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辉.现代之后——美国建筑教育发展(二)[J].世界建筑,2015(4):128-134.
  [2] 韩如意,顾大庆.美院与工学院·差异与趋同——从东南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的比较研究看中国建筑教育的沿革[J].建筑学报,2019(5):111-122.
  [3] 黄丽,庄少庞,孙一民,肖毅强.整合实践教学环节的高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模式优化探索——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5(4):74-77.
  作者简介:周祥(1973—),男,博士,副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2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