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海教堂电子管风琴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管风琴作为最古老的键盘乐器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其一直作为宗教音乐的代表乐器被人们所了解。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双排键与电子管风琴这类结合了电子技术的乐器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且走进了各个教堂中。上海中心城区的教堂众多,一大部分教堂在使用电子管风琴。本文以当今上海中心城区教堂内的电子管风琴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视角,以部分教堂为例进行个案分析,对电子管风琴在上海教堂内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教堂;上海中心城区;电子管风琴
  【中图分类号】J628                             【文献标识码】A
  一、分布状况
  据统计,上海中心城区(黄浦區、静安区、徐汇区、长宁区、杨浦区、虹口区、普陀区)一共有38座教堂,其中仅有黄浦区的圣三一教堂现存有传统管风琴(现已不对外开放),有15座教堂拥有电子管风琴,占总数的39%。拥有电子管风琴的教堂为黄浦区的圣三一堂、沐恩堂、董家渡天主堂、洋泾浜圣约瑟堂、天主教君王堂、圣伯多禄天主堂、诸圣堂;静安区的新恩堂、怀恩堂;徐汇区的徐家汇天主堂、国际礼拜堂;长宁区的沪西礼拜堂;虹口区的景灵堂;普陀区的普安堂、圣母圣心堂。
  上海中心城区的教堂数量多、规模大,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着紧密的联系。据统计,中心城区的38座教堂,几乎都建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上海位于长江和黄浦江入海的汇合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中国近代史上历经了近百年的租界历史。上海开埠以后,外国商人、传教士、移民纷至沓来,上海的租界地区成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一个窗口。
  对比上海城市租界总图与现今上海市行政区划图可以看到:(1)公共租界东区是现在杨浦区的南部,公共租界北区(美租界)是现在虹口区的南部,公共租界西区是现在静安区的南部和长宁区的东部,公共租界中心区(英租界),大部分是现在的黄浦区;(2)法租界大部分被划为现在的徐汇区。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现今上海的中心城区都有过租界历史,其区域划分大致与当时的外国租界划分相对应。
  管风琴在近代作为一种宗教乐器,从国外引入上海租界地区一些建造规模较大的教堂中,如圣三一堂、国际礼拜堂、圣依纳爵堂等,是宗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庄严、庞大的乐器。当时建造的管风琴已经使用了许多电控设备来代替一些机械部件,但它还是依靠墙壁上的音管来发声,演奏台不能移动,仍然属于传统概念上的管风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管风琴受到破损后需要巨大的资金才能修复重建,再加之上海湿润的气候环境、教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现存于上海教堂中的传统管风琴已所剩无几。电子管风琴是在传统管风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电子技术发展而来的乐器,它利用电子采样技术录制并模拟不同型号、不同音栓配置的管风琴的声音,使用音箱发声再现传统管风琴的音响效果。与传统的管风琴相比,它的形制更小、造价更低,因此,电子管风琴大约于2009年开始在上海教堂内被陆续投入使用,平均每一年上海中心城区就有1座教堂投入使用电子管风琴这一乐器。
  二、使用状况
  从乐器的使用时长来看,除复活节、圣诞节等大型节日外,教堂进行一场仪式的时长约为两个小时,电子管风琴在每次仪式中的使用时长约为半小时,有些教堂会使用钢琴与电子管风琴交替伴奏(出现这种情况时则使用时长减半)。其在仪式中主要有以下三种用途:(1)在仪式开始前演奏一段前奏曲,提示会众仪式即将开始;(2)作为伴奏乐器为圣歌伴奏;(3)在无念白的流程时弹奏一段小曲或继续演奏上一首圣歌的旋律,填补流程中的空白,同时渲染庄严的气氛。
  从琴的品牌来看,这些教堂的电子管风琴主要来源于美国、日本、荷兰、意大利和德国五个发达国家。圣三一堂、沐恩堂、国际礼拜堂、景灵堂等使用的电子管风琴品牌是使用美国罗杰斯(Rodgers),占总数的40%,诸圣堂、洋泾浜圣约瑟堂等使用的品牌是日本罗兰(Roland)、徐家汇天主堂、圣伯多禄天主堂等用的品牌是荷兰友翰(Johannus)分别占20%,新恩堂使用的意大利Viscount与怀恩堂使用的德国乐博(Waldkircher Orgelbau),各占10%。
  令人惊讶的是,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购置的琴在教堂中却并未完全展示出它真正的魅力,并且还存在着被钢琴替代的情况。从电子管风琴在仪式中的用途可以知道它在教堂中主要担任着伴奏乐器的角色,其演奏部分较为简单。在仪式开始前的前奏曲弹奏中,选曲常为慢速到中速的一小段乐曲,少见快速炫技型的片段,如托卡塔、幻想曲等;在为圣歌伴奏时,司琴通常看简谱弹奏,右手在第二排手键盘弹奏歌曲的主旋律,左手在第一排手键盘弹奏自配的简单和声进行,脚键盘则演奏长时值的根音,每首伴奏的音栓配置基本不做变动,在平时的仪式中较少见到使用正谱伴奏的形式。
  三、小结
  乐器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它的使用环境,上海宗教文化的繁荣使电子管风琴在教会音乐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用处,从而使更多的人对管风琴这一古老的乐器有了更多的了解,使管风琴音乐能够得到传承。
  但目前上海中心城区的教堂中并非每一台琴都能充分使用,如黄浦区的圣伯多禄天主堂里目前就只有一位韩国司琴,那里的电子管风琴只在每周一次的韩语弥撒中才会使用,诸圣堂中的电子管风琴也因缺少司琴而处于闲置状态,沐恩堂等教堂还存在钢琴与电子管风琴交替伴奏的状况。另外,司琴可以通过在仪式中弹奏一些炫技类小曲、在音栓配置上做一些变换、丰富脚键盘旋律等方法,使电子管风琴这一乐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吸引更多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宫宏宇.上海开埠后教会音乐活动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2).
  [2]韩雪,谢及.电子管风琴声乐伴奏探究[J].大众文艺, 2018(20):130-131.
  [3]冯捷.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演奏技巧的对比性研究探索[J].艺术评鉴,2018(24):63-64,91.
  作者简介:张佳蓉(1996—),女,汉族,湖南株洲,硕士研究生,上海大学,在读,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钢琴表演理论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