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音准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一直以来,歌唱是音乐教学的中心活动,优美的歌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还可以让他们真切地体验快乐。可是我们却发现在课堂中学生的演唱差强人意,音准不好,直接影响了歌唱的体验和发挥。不仅是唱歌,无论是进行哪一种音乐活动,缺乏必要的音准感觉都会没有表现力,无法准确传达音乐的意义。可以说,没有音准就没有音乐!因此,音准是从事音乐表现活动乃至整个音乐活动的一个基础性准则,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音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立良好的音高感
(一)体验音高
音准看不见、摸不着、尝不到,只能靠听觉器官去不断感受、不断认识,直到掌握为止。感知音高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帮助低年级的学生分辨、理解音的高低。
例1:高个子和矮个子。教师用纸做成高帽子和平帽子给学生戴上,听钢琴声走路,高个子听到高音踮脚走路,矮个子听到低音身体略蹲下走路,感受音的高低。教师除了用钢琴表现高音区和低音区外,也可以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来训练学生的听力。
例2:空间音高感。利用sol- mi音级做旋律短句的同声游戏时,用身体的站起、坐下,在空间表示出sol- mi音级的变化。这个练习应该慢做,以便动作真正建立在听觉识别的基础上。
(二)模唱音高
当学生对音的高低有了一定的感受以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对所听到的音进行模唱,用“lu”模仿听到的音高,从模唱跨度大的音过渡到临近音的模唱。模唱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尽量少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不要让学生对乐器产生依赖性,而是多运用人声,即教师准确地范唱。因为在聆听模唱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学生的听辨会出现问题,运用人声便于教师走近学生,更清晰地听清哪些孩子的声音与老师的音高不符。对于那些唱歌容易“跑调”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他们的“跑调”问题:让学生用一只手呈杯状捂在一只耳朵上,另一只手呈杯状放在嘴前,手指指向捂住的耳朵,这样他就能清楚地听到自己所发出的声音,通过反复的聆听比较,启发学生用心去听,培养他们对音高的想象力和辨别力,正确模仿老师的声音,从而建立初步的音高概念。
二、掌握准确的音高
现代音乐学科体系认为,大多数儿童首先认识的音程是小三度、大二度和纯四度,唱名是sol、mi、la。有趣的是,直到现在,全世界的儿童在音调的发展方面基本都一样。从美国到匈牙利,再到日本,儿童的唱游歌曲和童谣都建立在这两个音或三个音的基础上,只是音的排列顺序不同而已。例如,柯达伊强调以五声音阶作为儿童音乐教育的先导,从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说话习惯出发,安排五声音阶的教学顺序为sol-mi-la-do-re。由此可见,大二度、小三度和纯四度已成为儿童音乐学习的重要部分,而且学习唱歌应该先教二拍子,开头就是这些音的歌曲。
柯达伊教学法、瑞士威廉姆斯教学法、美国加利福尼亚研究团队、奥地利的奥尔夫研究机构都研究发现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还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儿童演唱的歌曲不超过六个音符,音程是大二度或更大,很难唱准半音阶;二是对儿童来说,下行音程比上行音程更容易学会;三是小三度音程比小二度音程更容易掌握,如sol到mi,有关音域的研究表明,儿童最容易唱准升F上方的小三度音,即A音。
关于sol、mi的学习:学唱音名的初级阶段都应以感知先行,教师可以选取只有sol-mi两音的歌曲,通过体验、听辨、模仿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兴趣和理解。當学生熟知歌曲后,再提炼出sol- mi两音进行唱名的学习。
例:游戏歌曲《嘿嘿》
1=C 2/4
5 3| 5 5 3| 5 5 3 3 | 55 3‖
师:嘿嘿,看着我,我在微笑对着你。
生:嘿嘿,看着我,我也微笑对着你。
师:嘿嘿,看着我,我在微笑对着你。
生:嘿嘿,看着我,我也微笑对着你。
这是首游戏歌曲,可采用多种接龙的方式进行游戏,如师生接龙、按小组接龙等,也可以将游戏中的动作进行创编,如拍手、叉腰、跺脚、跳舞、眨眼、拍肩、挥手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多次游戏中熟悉sol和mi的音高概念。
当学生熟悉了sol-mi的音高后,用lu哼唱歌曲旋律,并用两张纸片摆出两个音的高低,教师在纸片上写出sol和mi,教唱两个音的音名,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学习,并唱准两个音。
唱准后,教师还可以在钢琴上弹奏不同位置的sol和mi,增强学生对不同调性的认识。熟悉sol和mi这两个音级后,教师通过多种变化,就可进行多种二声部的演唱。sol和mi是学生最早进行唱名学习的两个单音,在常规的音准教学中,我们往往把这两个音独立,分割起来进行教学,最多进行旋律音程的演唱,但实际上,一年级的学生只使用这两个音级就可以做多声部的歌唱练习。如:“踩脚印歌唱”的游戏——卡农,就可以使两个音级的声音结合,产生二声部的演唱效果。教学时视学生情况而定,程度一般的能和老师合作演唱就可以了,程度好的班级进行轮唱,教师的指挥提示也是学生唱好的关键。
三、音准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注聆听,关注比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定要让学生带着耳朵上音乐课,用耳朵进行专注的聆听。各种听辨练习是提高音准的极好办法。
例如,当学生认识了do、re、mi、fa、sol、la、si等音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制七张写有各个音符的卡片,请几位学生手持卡片,由教师随意发出指令,说到持该音的学生就由该学生举卡片示意。在全体学生参与听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钢琴上依次弹奏其中几个音,请学生把听到的音举卡片示意。教师在听辨唱名之前,应该告诉学生听辨的方法,如:第一遍听琴用“lu”模唱;第二遍找出与前一个音的距离,比它高还是比它低;最后一遍试着唱出唱名。利用卡片还可进行《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加以复习巩固。
(二)加强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学习的起源。教师要善于从听入手,以听为基础,开展各种音准的训练活动。在音乐听觉中,还应注重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音乐的内心听觉是音乐听觉的重要部分,是对音乐的心力感知,可以它使人对音乐有了真正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内心的听觉能力对培养音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培养良好的内心听觉,应当把培养正确的音准概念放在首位。音乐内心听觉是人在内心所进行的。在视唱中先唱准了曲谱,就有了内心听觉概念,内心音准是发源于内心的音准概念。如在教sol、mi两音后,可以出示只有这两音的简单曲谱,让学生在内心进行默唱,教师则用sol、mi的手势加以辅助,进行内心听觉音准的练习。
总之,音准的学习是一个需要通过耐心、细致、系统、科学而且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的过程,不可能几节课就可以解决,每次课都用一些时间在音准上,坚持做音准小练习,唱时应保持慢的速度,可以更好地感觉音准;学习时要循序渐进,一段时间训练下来必定会有很好的效果。只有通过长期、持续的学习,学生的音准能力才能有很大的收获。教师要持之以恒,切不可急于求成,只要有恒心,相信一定能给学生打造一双灵敏的耳朵!
参考文献
[1]王梦迪.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对比训练[J].华夏教师, 2018(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