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海南琼剧与海南民俗的依托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琼剧起源于海南的民间艺术,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琼剧的唱腔也主要由海南本土话来演绎,最初是由海南当地的祭祀活动逐步演变而来,在海南土生土长,深受海南节庆民俗文化的影响,并在此环境中不断成长,趋于成熟,形成自己特有的唱腔特点,琼剧的发展与海南民俗文化的影响有着深远的关系。
【关键词】海南琼剧;海南民俗;依托关系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琼剧,可以说是海南文化的一种集中表现形式,通过琼剧可以将海南的文化特点和精神风貌更形象具体地展现出来。琼剧作为海南地方戏曲的一种典型曲种,它的发展离不开海南的民俗文化环境,正是由于琼剧扎根于海南这片土地,它的唱腔风格、演出习俗和班规等才与海南当地的民俗文化息息相关。
一、琼剧的形成
琼剧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或是更早的时期,在清朝初期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唱腔结构,琼剧的发展与演变与中原戏曲有深厚的联系。在1936年田曙岚的《海南岛旅行记》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琼剧”这一叫法,然后逐步被世人所流传开来。在春秋时期,民间会有一些重大的祭祀活动或者是祈福等民俗节日,在这一时期通常还是通过歌舞来为活动增添气氛,早期的琼剧也就来源于当时一些祭祀性的舞蹈。海南民间会有固定的赛日,也就是祭祀祖先或神灵的日子,而黎族的招魂舞也是在不同的季节分别为牛、稻和人招魂。因此,琼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来源于祭祀歌舞,后期加之一些杂剧也多用于各种民俗活动,当各种表演艺术流入海南之后,又通过海南方言逐步演绎形成了独具海南民俗文化特点的琼剧[1]。
二、琼剧发展的民俗契机
当琼剧初步形成之后,在后期发展的道路上大致分为了两类:一类是面向底层广大农民群众的演出活动,这类活动的演绎是依托于各种民俗活动上的;而另一类则面向上层统治者,演出地点多为官府或是上流社会的厅堂内。前期多是一些各类民间戏曲的演出,后来为了不断满足上层统治者的审美需求,民间戏曲通过一些丰富的物质或是现金的技术手段来不断提升民间戏曲,其中一些戏曲演员为了戏曲更好地发展也逐步流入了民间。根据《正德琼台志》《文昌县志》《定安县志》等各种史料中记载,发展初期的琼剧演出时间多在每年的一、五、七、八月份,因为像“迎春日”“军坡节”“元宵节”“中元节”“中秋节”等一些重大民俗活动均在这几个月份内,除此之外琼剧的演出时节则很少。但是,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和演变,现阶段的琼剧可以说是在海南的每个月份、每个节日中都会进行演出,像农历的二、三月份这两个时节琼剧更是每天都会有琼剧的相关演出活动,除了上述一些重大的民俗节日外,包括民众家里的结婚、祭祀和其他传统的大大小小的节日也都为琼剧提供了发展契机,而丰富多样的琼剧也使得海南的民俗节日气氛显得更加浓厚[2]。
三、琼剧的演出场所、民俗与班规
(一)琼剧的演出场所
琼剧最初的演出场所多会选择在农村的戏台或是庙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的琼剧也会在城市的剧院或是专门的戏场里演出。但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现阶段的90%的琼剧演出还是会在农村进行,除了旧有的戏台之外还会在一些临时搭建的戏棚内演出,有的戏棚只需要在既有的台面上搭建棚顶即可,这叫做搭半台,有的则需要台面和棚顶一起搭建叫做搭全台。
(二)琼剧的演出民俗
琼剧的演出民俗多半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前,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一些旧有的琼剧民俗也逐渐消失了。根据农村的老一辈了解得知,在旧有的琼剧演出民俗中,主要的民俗如下:组班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初多数是班主制,班主一般由出资方或是名优来担任,新中国成立之后班主制被废除,对戏班采用民主管理制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事业编制;吃戏班饭,由于戏班的演出场所不固定,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当地的村民都会给戏班煮饭吃,按照旧有的习俗“吃戏班饭能够保平安”,但是现在这一习俗也逐渐消失了;祭新台,也就是说新搭建的戏台在首次开演之前需要进行一种祭祀仪式,意在将不吉利的东西赶走,避免当地人出现意外事故。
(三)琼剧的班规
琼剧戏班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涉及班主和演员之间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同时还包括了戏班与观众之间的关系,这些制度的制定使班主、演员各自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也保证了戏班的正产运转和演出过程中现场秩序的稳定,各个戏班都会有自己特定的班规,总的来说,琼剧戏班的班规都较为严格[3]。
四、海南民俗文化对琼剧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所产生的影响
琼剧的发展依托于海南民俗活动,因此,海南民俗文化对琼剧的唱腔风格及艺术特点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演出剧目的选择需要和当时的民俗节日相符合,比如在军坡节会表演一些诸如《冼夫人》《孟丽君》曲目;中秋节就会选取一些以团圆为主题的曲目。也就是说演出的剧目要与当时的节日氛围相一致,并符合海南本地的节庆民俗特点,才会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不同地区的民众因为风俗习惯、民俗文化等对于戏曲的爱好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戏曲的表演形式就需要适应各个地区不同民族的观看需求,而琼剧正是为了满足海南地区民众的喜爱而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在角色行当的分配上,琼剧也有别于现行的“生、旦、净、末、丑”这五大行当,表演形式有其显著的特点,琼剧演员如果能别人所不能,具有一技之長,那么演员就会受到观众的大力喜爱,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一招鲜,吃遍天”,演员具有一技之长,才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吸引观众的观看兴趣,演员的拿手好戏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主要内容。
唱腔高亢、节奏明快是琼剧唱腔的主要特点,在初期的琼剧表演开场之前,通常都会用“打通”的方式来吸引观众。所谓“打通”就是在正式剧目开场之前利用琼剧表演的诸多乐器来演奏曲牌,运用高亢的曲牌声音来为接下来的剧目造势引人,声势浩大的曲牌演奏可以把方圆几里之外的观众都吸引到剧场来。待观众到场之后,场面逐渐安静下来,等待接下来的剧目开场。现阶段的琼剧在开场之前则更多会利用一些喇叭或者音响等现代设备去播放琼剧的曲牌。琼剧唱腔风格和艺术特点的形成其实也是在不断满足海南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民众喜好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平日忙碌单调的日常生活使人们更希望在节日中感受到热闹和快乐的氛围,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同时精神生活也需要得到丰富,人们的情感宣泄也需要通过某种艺术载体来完成,而广大农村戏曲则成为人们情感宣泄的主要艺术载体,琼剧的演出不仅使民众的情感有地方可宣泄,同时琼剧也使海南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
五、结语
总的来说,琼剧的艺术形式繁杂多样。它起源于歌舞又演变于戏曲,同时,在海南民俗文化的影响下为了满足海南民众对戏曲的喜好,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唱腔风格和艺术特点,琼剧的产生不仅为海南民俗节日增添节日的气氛,而且也将海南民俗文化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同时它所具有的教化功能也得以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林飞.海南琼剧的发展现状和策略探索[J].中国戏剧,2018(2):58-59.
[2]唐若玲,唐晓阳.海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探识[J].琼州学院学报,2016,2304:33-37.
[3]赵康太.琼剧:海南文化的典型象征[N].海南日报,2016-10-12A10.
作者简介:李春鹏(1984—),男,汉族,海南海口人,博士研究生,海口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