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唯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之更加“接地气”,才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转变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探究式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制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068-02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的自我人格意识等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形成,道德的提升与法制的完善对青少年的行为有很大的规范作用。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重视开展道德指引,加强法制教育,让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基于此,文章围绕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方式新颖性,利用社会时政热点,激化教学内容,结合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课堂小结中渗透等五点展开分析,最大程度地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一、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学生接收到的信息量之大无法想象,政治知识比较乏味,激发兴趣,应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作为教师也要不断进行知识层面的更新,紧跟时代步伐,这样课堂内容才不会无聊,学生的积极性才会更高。例如,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认识老师,亲近老师、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选择两故事加以阐述:“古代孔夫子举行拜师礼、给学生点朱砂”;“现代教师节学生通过QQ微信等给老师发祝福”,可加拜师礼的相关视频或者一些图片进行辅助,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这过程中学生也能慢慢明白老师的艰辛。
二、教学方式新颖性
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目前最受热捧的微信“抢红包”激发学习兴趣。比如,课堂巩固环节可设若干闯关题。闯关活动以“抢红包”形式展開,学生可自主选择或抢要闯的关卡,回答正确顺利闯关,所在小组可加分。此类活动与竞赛性质的活动差不多,但吸引力更强,且更富有愉悦性、趣味性。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是丰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的最佳途径。如开展“辨一辨”、“说一说”等活动,充分调动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其中。
三、利用社会时政热点,激化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是与社会热点息息相关的,每天我们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热点。这些社会热点或多或少都与道德和法治有一定联系。教师要抓住这一关系,从社会热点着手,解读有关内容。比如,教《我与法律同行》时,将收集时政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一周时政”汇报,并把本周的话题汇报定为“我与法律同行”。学生可从身边的法律时政信息着手,收集并整理有关时政信息,在课堂上与小伙伴一起分享。在时政热点的激化下,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会被激发出来,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会更上一个层次。
四、结合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的思想教育很重要,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和时代接轨,教学时应加入热点问题,调动积极性,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再是条条框框,不要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要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引导学生讨论“老奶奶在马路上摔倒,该扶起还是匆匆走过?”讨论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引导的方向,使沉闷的课堂更生动,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样的教学才会使我们的政治课堂质效并举,更“有底气,长灵气”。
五、在课堂小结中渗透
课堂小结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当一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要对当堂课进行言简意赅的总结,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所学内容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更加明了清晰。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并且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之效果。真正让学生把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成长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上所述,正值蓬勃发展期的青少年,对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及实现程度,对他们身心发展至关重要,是学生了解并接受正确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支点。作为教育者,要了解青少年的内心诉求,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有利于他们发展、成长的法制意识与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1]赵成龙.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班主任工作的融合[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09):172-173.
[2]杨兴国.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5(24)1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7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