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亚健康学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亚健康学应运而生并渐成研究热点。同时,市场需求及国家政策促使大健康产业逐渐多样化、专业化、规范化,大健康产业正迸发着蓬勃的生机。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医亚健康学的学科特点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概况,提出中医亚健康学科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几点设想,旨在为中医亚健康学科的研究发展方向提供可参考的落脚点,也进一步为健康服务业的变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医亚健康学;健康产业;医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08-0005-03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08.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health concepts and medical models, Chinese Medicine Subhealth Science has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 and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At the same time, market demand and national policies have promoted the diversific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big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and big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is full of vita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Subhealth Sci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ig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and put forward some idea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ig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ese Medicine Subhealth Science,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ubhealth discipline, and further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reform of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Subhealth Science;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medical models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及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国民对健康的消费需求,已由单纯治疗模式向疾病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模式转变。作为以“治未病”思想为基本着力点,关注国民健康需求的新兴学科,中医亚健康学是符合“健康中国”战略要求的产物。而大健康产业的热浪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国家政策引导下的市场潜力巨大。如何将关注健康的朝阳学科与产业相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 中医亚健康学学科特点
中医亚健康学是中医学与亚健康学科交叉产生的新学科,由于内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中医亚健康学科无疑有其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亚健康”这一词汇在我国正式出现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学科的建立则是以2008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亚健康学作为独立专业的成立为标志[1]。尽管闪烁着几千年中医智慧的“治未病”思想已为其提供学术渊源,但学科的正式建立属初创,尚有许多内涵需要完善。
1.1 根基已存,框架已立
亚健康状态最早由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Berkman提出,被称之为第三状态(第一状态为健康状态,第二状态为疾病状态)[2]。在此基础上,西方学者开展了预防医学等相关研究,却多囿于病原微生物的范畴,并未对亚健康的干预调理方法展开深入探索,其相关认识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我国之所以能后来居上并迅速发展成一门学科——中医亚健康学,得益于几千年来丰富而厚实的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以“治未病”和整体观念为核心的中医理论是亚健康状态的干预调理的理论基础,其所倡导的具体干预方法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等为长期实践所证实,确为有效的身心调摄理念和方法。因此,对中医亚健康学而言,“治未病”思想、“整体观念”是学科根基之所在。
为了应对相关专业人才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通力合作,陆续实现了中医亚健康学系列教材的出版、科研平台的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学科基地和学术环境的建设,中医亚健康学科自此初具规模、渐成体系,整体框架已然确立。
1.2 产学结合,相互促进
作为一门中医类新兴学科,中医亚健康学与经历数千年兴衰和发展的中医基础学科一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经验性。主要表现在中医亚健康学科现有干预调理方式多以經络调理、体质调理、整脊、刮痧、药膳、足疗等中医传统干预技术为主[1]。其特殊性在于,目前市场各种形式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及养生保健产品随处可见,满足不同社会健康需求的亚健康产业已趋于产业化、专业化、多样化。如此庞大的健康产业急需吸纳更多高新技术开发的产品与技术,而不再局限于中医传统干预技术与方法。中医亚健康学的诞生源自健康产业的推动,其发展也须与产业相融合,走产学结合模式。只有让学术理论向技术产业转化,科研成果向效益转化,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才能更好促进中医亚健康学科的健康发展。 2 大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大健康产业是以“防-治-养”一体化为发展模式的新兴产业,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产业链已经形成五大基本产业群: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以及健康养老产业。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接近3万亿元,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3]。环境污染和人口老龄化、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作为支撑大健康产业高速运转的三大引擎持续发酵,推动了医疗保健的需求和支出的持续增长,从而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加码。然而,一方面是火热的市场行情,一方面缺乏规范市场现状影响了健康产业的发展。
2.1 市场火热,前景广阔
追求健康长寿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及国民健康观念的转变,崇尚自然疗法的群体趋势已然愈发明显,以中医养生保健为中心的健康产业在民众心中获得了较高的消费认同感,并由此衍生出异常火爆的市场。
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对大健康产业也给予强有力的支持。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明确了大健康服务产业具体涵盖的内容,指出了发展健康服务业的重大意义。2015年5月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健康中国”概念,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国民健康的新需求为健康产业打开了市场,吸引大批社会资本的投入,同时又有国家利好政策的引导,大健康产业的光明前景毋庸置疑。
2.2 良莠不齐,亟待规范
虽然健康產业前景光明,但也不可避免存在不规范的行为。一边是正规的保健机构以其形式多样、简效廉验的优势稳占市场;另一边却是所谓的“养生大师”招摇撞骗,甚至非法商家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利用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内容,极力宣传“包治百病”的养生手段、方法和产品。此外,研发创新不足、低水平重复现象等亦成为制约健康产业发展的桎梏。加之我国大健康产业法规尚不完善、标准及信息滞后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造成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这些现象亟待整顿。
3 中医亚健康学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将中医亚健康学和大健康产业相融合,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二者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且与健康息息相关,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其优势和亟待改善之处。两者结合是产学结合的一种实践,符合中医亚健康学的学术发展需求,符合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能够起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作用。
3.1 校企联合培养,模块化教学
目前,中医亚健康学专业的学生可被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但与其他中医硕博专业不同的是,中医亚健康学专业的学生均为科学学位,并无专业学位。而科学学位的学生培养工作存在与产业脱节的倾向[4]。部分科学学位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被禁锢在象牙塔里的实验室、图书馆,就业前景不佳。2014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与北京市中和亚健康科学研究院共同建立“研究生教育培养创新基地”,这种模式正是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实现模块化教学的典型[5]。笔者认为可以高校为中心,大力推广校企联合、模块教学的培养模式。从学制入手,以硕士培养3年学制为例,考虑采用“2+1”“1.5+1.5”甚至是“1+2”学制规格,即在高校分别培养2年、1.5年甚至1年,剩余时间让学生融入企业,由企业联合培养。这种做法不仅能提高中医亚健康学科人才的综合素质,还能促进学科与企业对话,为大健康相关企业输送大量兼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从而使学术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2 搭建校企桥梁,组建亚健康协会
目前,湖南中医药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具有中医亚健康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而把中医亚健康学纳入本科选修课程的高校则寥寥无几。这种局面导致不少中医亚健康学科项目的开展因人才短缺而搁浅,同时也远远无法满足健康市场的需求。在医学院校中组建亚健康协会,宣传中医亚健康学科前景,凝聚有志于此的本科层次人才是解决方法之一。相关机构可在中医亚健康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围绕中医典籍中健康养生知识、现代医学中的亚健康养生知识、实用的亚健康养生技能(如针刺、灸法、推拿、拔罐、刮痧、药膳等)等方面系列学习活动。
其次,可与优势健康企业展开长期合作,利用休息日进企业实习训练,既可为大健康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弥补缺口,同时还能增见长闻,为中医亚健康学科注入新鲜血液。总之,以协会形式搭建亚健康的校企桥梁,发展亚健康队伍,有利于实现更高层次的中医亚健康学科人才储备,同时对健康产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3.3 专家教授走出去,技术人才引进来
中医亚健康学是以中医学为基础,对亚健康状态进行理论指导、识别诊断从而进行预防调摄的学科。从这个层面讲,深谙中医传统理法方药的名医名师完全可以通过对亚健康学科体系的系统认识,成为亚健康领域的专家教授。应当鼓励这批专家学者走出校园,走出医院,加入到大健康产业的运转中去,成为审查者、指导者;走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成为科普者、宣讲者。同时,大学应兼容并包,将民间确有所长的保健技术人才、健康产品制造人才等引进校园,加强学科与产业的对话。
此外,还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利用搜索门户、移动客户端、新媒体等传播形式,让亚健康专家与国民面对面,积极正确地普及健康知识。
4 小结
作为以健康长寿为终极目标的两大时代产物,中医亚健康学与大健康产业的相互交叉融合,将以中医亚健康学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通过人才的相互输送使中医亚健康学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轨迹相吻合,从而实现两大朝阳产业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 张冀东,何清湖,孙贵香,等.中医亚健康学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0):1344-1346.
[2] 孙涛.亚健康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9.
[3] 高祥福,张烁,陈岩明.整合功能架构契合 健康服务新常态——大健康时代下中医的现状与前景[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5):16-18.
[4] 王志标.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困惑与产学结合的探索[J].学术论坛, 2012,35(10):65-70.
[5] 何清湖,张冀东,孙贵香,等.中医亚健康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6,35(4):41-44.
(收稿日期:2018-02-06)
(修回日期:2018-12-16;编辑:梅智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1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