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分层次培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纲要》中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已被作为继续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贯穿整个职业生涯。所以,针对幼儿教师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教师的最近发展区,采取不同的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实行分层次培训,充分挖掘每个教师的潜能,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 分层次培训 最近发展区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共同的议题,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人的基本条件。幼儿教师中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如何针对实际差异,有的放矢地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充分挖掘每个教师的潜能,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几年来,我们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根据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坚持分层次指导、分层次要求、分层次培训,促进了全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确定各层次目标,为青年教师指明努力方向
心理学家提醒我们,人只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增强信心。由此我们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实践经验等情况分成三個层次,通过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实施不同的培养目标,使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第一个层次是新教师。工作0-2年的青年教师及相当此水平的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初步具备了从事幼儿教育的基本技能,但仍缺乏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尤其缺乏对幼儿教育一般规律的认识。对于新教师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教师可以把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具有制定各类计划的能力;具有创设环境、利用环境的能力;具有指导各类游戏的能力以及独立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能力。
第二个层次是具有2年以上教龄的青年教师及相当此水平的教师。这些教师可以胜任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这些教师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其熟悉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更新观念,具有面向全体、因人因材施教的能力;具有指导幼师实习生见习活动的能力;具有总结经验和撰写论文的能力;不断加强“书本理论”学习和将书本理论转化为“实践理论”的学习能力。
第三层次是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对这些教师的培养目标则是:具有独立承担市、区级以上公开教学的能力;具有指导其他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能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对幼儿教育进行有价值、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主持教科研活动的能力,使其成为市、区幼儿青年教师群体的中坚力量。
层次是动态发展的,有些新教师怀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刻苦的钻研精神,在业务练兵、观摩活动、公开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才能,就能超越前一层次目标,向第二层次目标迈进。
二、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的要求
(一)日常保教工作常规要求不同
毕业0-2年的教师按照常规工作要求按部就班的完成,养成良好的工作常规习惯。2~5年的教师在执行常规工作的过程中,开始创造性地完成工作要求。5年以上的教师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真正将一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备课与反思记录要求不同
0~2年的教师,活动方案的撰写要详细,活动后要写出活动的全息性记录,根据活动的内容选择、目标确定、材料准备、知识准备、环节设计、方式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反思自己的活动,然后写出生成方案,以提高教育组织策略。2~5年的教师,活动方案的撰写略详细,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主要强调启发性语言的运用,以“如何调动幼儿思维”为主深入展开。以个案观察与记录为主,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总结教育规律,提高组织策略。5年以上的教师只写活动方案的环节,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年轻教师的活动中。
(三)听课要求不同
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听4节课,年轻教师主要侧重听老教师的课,通过听课、评课、参与观摩、讨论等形式,使用学前教育理念剖析教育实践,使其理论与实践尽快结合起来。老教师侧重听年轻教师的课,给年轻教师指出其活动过程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四)教研活动的内容、要求不同
年轻教师主要针对常规工作中的不足与薄弱环节集体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年长教师主要以科研课题为把手,将科研课题的成果落实到保教工作中,使课题研究真正成为促进保教工作的重要途径。
(五)结对子,传帮带
年轻教师提出自己的目标与措施;年长教师继续加强学术理论性知识的学习,使实践性知识上升到理论地概括,写出指导年轻教师的措施和目标,定期指导,每两周一次,互相观摩活动,手把手的传帮带。另外,每月开展一次全园的听课、评课活动。老教师在帮助年轻教师备课的过程中,促进年轻教师集体教学组织策略的提高,同时也促进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家长参与听课、评课
家长在教师的评课过程中,了解了许多的学前教育理念、幼儿教育的目的与任务。老教师运用学前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刻地剖析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使家长不但知其然,同时也知其所以然。家长通过这一系列参与,开始逐渐意识到孩子学习、生活的情况以及他们取得的进步。这实际上为家长提供了一种高质量的信息,家长与孩子一起分享他们在幼儿园的实际经验而不仅仅是他们的作品,从而悄无声息却又是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他们原有的或高或低的期待与认识,家长重新认识了教师工作的价值,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年轻教师也从中学习了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语言策略。
(七)通过家长助教,建立“学习共同体”
教师和家长都是幼儿学习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比如,职业学院的老师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山羊带进了教室;教育学院艺术系的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孩子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音乐课;交警叔叔则和孩子们一起组织了“我是小警察”活动。通过“学习共同体”,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家长以及与社会有关人士之间,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共同提高。
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精神需求,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人不仅有满足衣食住行低层次的需求,而且有强烈的理想需要——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需要。年轻教师在工作中尊重教师自身的经验和需要,允许其按自己的想法去实践。通过教师职业道德演讲会、评选“爱心妈妈”、争当“形象大使”、学习先进人物等活动,引导教师的自我意识向健康的方面转化发展,尽快进入稳定阶段,使其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职业认同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等。对于稍年长的教师,此时有一种职业倦怠感与麻木感,可以通过各种文体活动,幼儿园文化建设,创设一种向上、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使教师感受到融洽的人际关系,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从而获得先进的教育思想,满足自我社会价值的需要。
四、根据教师的思维风格、智能优势,扬长补短
耶鲁大学的R.J.斯滕伯格提出了关于思维风格的概念和理论,针对教师不同的思维风格,采取不同的方式,扬长补短。如对于只考虑问题的局部细节、不能将事物联系起来考虑整体的教师,随时进行引导与帮助;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倡导多元智能理论,因此每位教师都有其智能优势与弱势及差异性,根据教师的个体差异,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因材施教,促进每位教师的整体成长。如让舞蹈优秀的教师培训其他教师舞蹈等,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促进了各层次教师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劭志芳.思维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冠生.素质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3]燕国材.新编普通心理学概论.东方出版社.
[4]提高幼儿教师素质地研究与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8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