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的感悟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哲学作为指引日常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超越生活与工作的思想意识。哲学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思考自身和世界发展的过程,是探寻人生价值的理论体系。中职学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奠定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想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状态和对人生的认知。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中职生对人生及自身发展还尚不明晰。哲学与人生作为中职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在提供哲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提供对人生初步了解的一个交流形式、沟通平台。当然,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其抽象性的理论,中职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中职生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语言风格、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真正在思想上学以致用。基于此,从哲学与人生的课程特点出发,将自身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感悟予以分享,望能以不同视角推动该课程的教学实施,提升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感悟;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056-02
   哲学与人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在接触之初都存在着这样的疑问。该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同样也会带着这样的问题思考。不难发现,教师作为这门课程的实施者、引领者,不仅是“教师”这个身份,对学生来说同样也是“前辈”。教师想要在这门课程中讲出精彩、讲出与众不同,首先需要自身具有较高的哲学素养,对哲学的理解有深度和特别之处,并可以结合自身和学生实际进行平民化、接地气式的与学生开展交流,在交流中探讨哲学与人生的意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理解、认同、运用。
   一、做好课程内涵的讲解,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学生接触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之前,或是听别人说,或是之前由于知识有限没有理解,就对这门课程形成了一定的固定印象,也就是很难、很不好理解,由此在学习之前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所以,要想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激情参与到教学、学习中,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或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才有可能让学生自觉参与其中。
   为此,教师要让学生重新认识这门课程。如何重新认识呢?既然是讲哲学与人生,那就需要用哲学的方法论来进行。“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的实际生活、学习出发来让学生真正了解哲学。比如,从宏观角度讲,我国的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标志着我国对深海太空的探索又进一步,从浩瀚的宇宙看地球,我们自身又处于什么位置呢?沧海一粟的比喻则比较恰当。我们如此的渺小,该如何更好地走完一生呢?每个人都希望用“上帝视角”来探寻我们自身和整个世界的发展规律,以便明确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路更加顺畅,而哲学就是这两点之间的探索。从微观角度来说,学生从宿舍到教室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不同学生对不同路线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不喜欢走小路,因为小路容易把新买的鞋子沾脏,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又导致了课堂学习效果不好,所以他会习惯性避免走小路。有的学生则不然,他喜欢享受穿越小路的快感,一天的心情就会特别好。这两种学生则会对这一条路存在不同认知,如果让他们对想法进行系统性整理,就能形成属于自己的哲学。由此,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授“哲学”这一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让哲学与学生自身产生联系,并激发想要主动了解、学习哲学的想法、兴趣。
   二、科学分析学生的实际特点,找到师生结合点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能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更不能照本宣科将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以文字转文字”。教师需要科学分析中职学生的实际特点,用学生能听得懂、喜欢听、乐于听。中职生多由初中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组成,在语言理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上参差不齐,教师如果直接用课本知识进行讲解或多由学生自由进行学习,则对该课程的开展比较困难,所以最好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讲解“规律”时,教师可以结合有的学生喜欢写作这一实际,开展“怎么样才能写出好文章”的小讨论,把学生所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总、合并。经过讨论,我们可以得知所以写文章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首先,不吐不快,先吐为快。选择好主题后先写后整理,有什么就写什么,把能说的、该说的全部写出来。为什么说有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当感情充分的时候,文字会主动找你,这是从作者出发来写。其次,从功利性角度来讲,作为作者,你要揣测读者想读什么、你想读什么。投出去一篇文章能不能中稿在作者心里就有数。(2)精简、提炼,也可以成为“修改、整理”环节。这个过程需要把文字按照逻辑关系及文章结构进行调整,提炼出该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此外,还包括格式的修改。(3)自己读。这个过程中要让自己作为第一个读者来读这篇文章,尽量以客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这篇文章的思想、质量,反问自己是否能满意这篇文章。(4)让周围的人读。这有两点作用,一方面是自己的用词和思想是否能有人接受和赏识。这里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白居易每次写完诗以后都是让他家的老保姆先过目,如果保姆都能看懂,那其他人就差不多能看懂了,所谓“老妪能解”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另一方面是起提意見和建议的作用。根据别人的意见适当调整,为什么是“适当”?因为毕竟作者和读者有时达不到同一频道,读者的水平不一,有的可能不能理解你文章的用意,所以根据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取长补短”。(5)提交。“以顾客价值为导向”,你要把你的文章当成自己最好的产品进行提交。    这样就完成了写作“规律”的探讨,如果按照这五个步骤来进行写作就能写出比较好的文章,同时也与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在故事和讨论中体会到了哲学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提升了其专业素养。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讲解课程知识
   (一)借助新媒体工具开展教学活动,让哲学知识可视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开展形式更加多样化。哲学原理理论性强,涉及面广,经常需要通过抽象、理性的思考进行理解、掌握。多媒体作为一种集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为一体的教学工具,可以将哲学内容化呆板为生动,比如可以图文并茂、生动、新颖,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和跨越,从而促进哲学原理的内化。以“物质是运动的”这一哲学原理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老师,我认为楼房是静止的。”“老师,东西放在那里也是静止的”等类似的观点。此时,教师就可以先提出“运动时绝对的,静止只是相对的”这个哲学论断,在多媒体上展示地球自转和围绕太阳公转,楼房也仅仅是建在地球表面跟随者地球自转和公转。这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运动的力量”。再比如,“事物是联系的”这个哲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调查视频,“这个世界上最多通过6个人就可以找到任何一个人”,通过短片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叹“联系”的巨大魔力,让学生感到容易理解和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跃课堂氛围,多种方式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课堂教学作为这门课程的主要阵地,教师不能将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而是學生踊跃参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容易理解、乐于学习。
   1.做好课程主题的情境设置,在课堂开始时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课堂导入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教师在开始本节课的教学之前,应当做好课堂引入,通过情景设置、问题提问等导入教学,比如,“同学们,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建国70周年,建国以来我们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历史成就,主要原因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那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内容?它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魔力?”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影像资料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其中如何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如此,就可以将学生的家庭、日常接触到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知识由学生自己学会的,学生会更加有获得感,也更加深刻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对特定的主题进行讨论、辩论,让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不但增强了趣味性,还活跃了课堂氛围。比如在“内外因”这一主题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做事内因和外因哪个占主导地位。有的学生会认为自我的成功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奋斗,有的学生则认为良好的外部环境才是根本。由此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辩论,再派代表形成正反双方进行集体辩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表达自身的观点,更能够从自己的对立面学习掌握内外因相互作用的深刻内涵,最终形成要重视内因,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自身足够强大时,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如虎添翼,最终推动自己的成功。
   四、在实践总结中升华对课程的理解,真正融入思想认知
   哲学与生活本身就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也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深刻理解哲学的内涵和妙用。比如在“用辩证的观念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邀请一些经历挫折、战胜挫折的人来为学生进行分享人生经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活动,以爬山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爬山体验,并让学生记录自己登山过程中的实际感受,有的学生刚开始还很兴奋,但是到半山腰时就会出现消极的状态,“这么好的天气,我干嘛要来爬山,好烦人!”“什么时候才能到山顶啊”“我恐怕坚持不了了”“登山和学习有什么联系啊,我不理解”等负面情绪。此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一方面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况且山顶的风景比想象的还要美好。等到学生陆续登顶,教师就可以现场授课,把学生在登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流露的情绪分享出来,又是如何克服这些负面影响的等,让学生用体验式的方式来真正理解这一哲学观点对自身的积极意义。
   哲学不是死板、无聊的代名词,新时期社会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需要用理性思维和哲学思想来提升自我,以便更好地促进自身和社会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师,要在提升自身哲学素养的基础上,更多思考该如何让学生理解哲学的重要作用、哲学该如何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如何以更加灵活、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理解、运用哲学思维,这是开展好这门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龚绍臣.《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的感悟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36):243-244,249.
   [2]朱喜文.在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中培育的积极心理品质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0):187-188.
   [3]陈苇宜.关于如何突破新形势下中职德育必修课教学难点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5):63.
   [4]陈颖.《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感悟[J].科学咨询,2017(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