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汽车钣金修复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汽车钣金修复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实践类课程。传统的汽车钣金修复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已不适应目前中职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对汽车钣金修复的教学进行改革与探索,具体包括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 汽车钣金修复;教学改革;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198-02
汽车钣金修复是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并掌握适度专业理论,能够从事汽车钣金维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毫不含糊地说,培养的学生要能够“经世致用”。但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在实际工作中对工艺性和技术性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有技术,更要求学生有“手艺”,甚至是灵动如水的、不拘泥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由于该课程所需的工艺设备价格高昂、耗材用量较大,在汽修专业中,可以说是比较“烧钱”的课程,为此很多中职院校也一直开展汽车钣金修复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为了不断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我校该课程的教学团队经过努力,也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并在我校开展实践,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传统汽车钣金修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传统汽车钣金修复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到了工作一线后,普遍感觉自己的专业技能“缺斤少两”,所学非所用,说直白些——不会干活儿。虽然,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汽车钣金”这门课,但多数是以理论为主,专门开设汽车钣金实训教学的为数不多,有条件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更是少数,学生很难对汽车钣金修复形成正确的认识。尤其是传统的汽车钣金修复教材,即使专业教师可以在书中找到部分适应本校教学的内容,但是技术的变化、更新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汽车钣金教学模式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脱节,毕业生到了一线后,无法“一专多能”,“一技多用”,面对实际维修企业中的“真刀真枪”,普遍出现“文秀有余”而“威武不足”的现象,岗位离职率较高,造成汽车钣金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依旧采用文化基础课、专业文化课和专业实训课“三段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过分强调专业的系统性、理论性。多年的教学效果表明,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即使教师团队非常努力,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仍有相当距离,并且随着实习周期的拉长,学生呈现出“双向下滑”的趋势,学理论课时忘实训课的知识;实训时忘理论课的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二、汽车钣金修复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内容“项目化”处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源自汽车钣金维修一线的实用作业项目及汽车钣金维修常用工具、设备使用知识,打破传统教材“章节”知识体系,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基于具体车辆、典型车型进行项目化课程资源建设,将“技能点”和“知识点”融入“项目任务”中,使之成为若干有联系,具有“小”“快”“灵”特点的、独立操作的“项目”,经过整理形成来源于真实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获得真实工作体验。如,车门内饰板的拆装与更换、车窗玻璃及玻璃升降器的拆装与更换、门锁机构拆装与更换等,这些内容现有教材几乎不涉及,可以将它们添加进去,这样才能“选料实在”。同时,要注意“点到即止”兼顾培养目标与层次定位,即中专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层次并不是步入企业后能立即胜任的“技术主管”,而是具有踏实工作品质的一线技术工人,那么在确定项目时,教师要严格把关,太简单的项目操作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超出学生知识技能范围的项目活动也容易打消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课程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建立“理实一体”的教学场室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故无农器不可以教农,无工器不可以教工。”目前,国内很多职业学校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并将“双元制”模式进行“本土化”,部分学校还实行了“前厂后校”的办学模式。虽然,大部分学校已经将教室和实训车间连在一起,但是依然存在实训场室与工位划分不清确,设备落后、不全的现象,无法形成职业氛围。与此同时,汽车钣喷方向不同于汽车机电方向,区别在于学生的培养成本较高,如“车身门槛的板件更换”,除了气动切割锯、气体保护焊等设备外,还需要“门槛板件”等耗材,如果只有设备没有耗材,也没法培养出符合目标定位的学生。所以,在教学内容项目化的同时,要结合学校现有设备,进行工位的明确化,如门板修复工位、大梁校正工位等。当然,学校也可以进一步实行“化整为零”,在进行同一个项目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配给维修企业进行委托培养。
2.培养“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
“无治病之经验者,不可以教医;无贸易之经验者,不可以教商。”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训割裂,具体表现为,专业理论由理论课教师在教室进行授课,专业实训由实训教师在实训场室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容易形成“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局面,教师无法准确对“学情”进行掌握,学生可能对不同教师、不同的授課内容“对不上号儿”而显得“云里雾里”。为此,教师不仅要有把知识点讲通、讲透的能力,还要具备标准、规范的动手能力,成为一个教学水平与技能水平过硬的标杆,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优势,在寒、暑假亲身下企业进行锻炼,查找差距。同时,也可以聘请企业一线技术过硬的钣金“师傅”,担任“专业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与培训。 3.实施“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
在钣金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打破了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课的界限,按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以解决维修案例为主,将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与相应的项目情境结合,以完成任务展开学习,边学边做,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一体化教学核心思想,抛掉“只注重内容,不注重形式”的想法。
(三)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虽然传统的学生考评已经包含师评、自评、互评等环节已经很完备,但是还有需要完善之处。如,教师在师评的环节中难免有主观成分过多的情况,学生在自评、互评的环节中也稍许存有“小私心”。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学习氛围整体也会变得“文恬武嬉”,从而导致整个评价环节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难以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知识水平。为此,有必要在原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细化评价标准,建立一套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评价体系。
(四)结合专业平台,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行业协会大赛与技能大赛相结合
“巴哈车”大赛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在各院校间开展的小型越野赛車设计和制作竞赛。学生按照赛事规则和赛车制造标准,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同一型号发动机,设计制造一辆单座、后驱的小型越野车。此项赛事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教育;对学生来说,则是一次工程实践过程,更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当然,此赛事要以技能大赛为基础,在技能大赛中,学生需要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尤其是在技能大赛的“板件更换项目”,根据不同板件的厚度与材料,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控制焊机的热量输入,如车身门槛板件,需要采用的是连续焊,3档电流,而中柱的外板则采用的是连续点焊,2档电流,学生没有过硬的实践水平,是无法完成的。通过大赛,不但能够选出优秀的学生,更能够通过选拔“以点带面”,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学习氛围,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汽车专业社团与兴趣小组相结合
社团建设是目前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很多社团大多以文娱活动为主,缺乏专业支撑。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学校开展专业类社团,并起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响亮的名字,如“汽车电子发烧友”“车身魔改”等,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增加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弥补了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素养“后劲不足”的问题。在社团活动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3.企业研发中心与创新工作室相结合
学生有时并不缺创新想法,但很多想法一经提出,从他们的心底里就会加以否定,原因是凭借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无法完成相应作品。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学校可以发动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跨学科的“创新工作室”,给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当然,只有这些是不够的,对创新作品的完成,可能涉及设备、资源、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单凭教学单位的“单打独斗”,是没有办法完成的,所以,必须依托企业研发中心,考查项目是否可行,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完成“想到”到“做到”的过程转变。
当然,学校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训场室、实训设备,与企业开展合作“引企入校”。在校内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进行成果转化使学校变成创新的“前沿阵地”,不仅加强了学校的创新氛围,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语
本课程在2015—2016年在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了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教育,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感受到了“手脑并用”的学习乐趣。汽车钣金修复课程的实践改革教学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杨柏.中职烹饪教学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