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现代高职院校中应用越来越广。汽车车身修复作为汽车维修的主要工种,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承担着培养汽车维修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本文针对信息化教学在高职车身修复课程中的应用做了一些实践和探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汽修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车身修复;汽车维修
汽车车身修复作为汽车维修的主要工种,其利润是事故车维修中最高的作业项目,约占50%。随着事故车修复成为汽车维修的重要作业内容,汽车维修企业对汽车车身修复工种人才的需求量呈明显上升态势,高级汽车钣金维修技术人才短缺,已成为困扰汽车维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就承担起了培养车身修复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
1 车身修复课程的现状与改革的思路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实践性强,专业技术性强,是汽车与检测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需求。我们汽修专业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开展了大胆的探索,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采用线上和線下进行,增加课程信息资源,使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汽车车身修复的基本知识、加工工艺和常用工具、专用设备使用方法,并能够对事故车进行鉴定与评估、勘察与定损。让学生在汽车钣金、汽车涂料、汽车喷涂等汽车技术服务行业,能够从事汽车车身钣金喷涂修复作业。
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是按照“职业岗位分析—提炼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境—形成课程结构”的流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设计理念与思路是实现三个一致和三个对接,一是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的人才相一致,定期和企业沟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车身修复技术工,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车身修复工,实现的是课程体系和岗位任务对接。二是项目任务的设置和实际的工作内容相一致,与汽车维修企业车身修复工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就是我们在日常实际学习的内容,实现车身修复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能力的对接。三是教学实施的教学过程和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实现学习情境和工作情景的对接。
2 车身修复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1)注重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教学改革中,要抓住信息化教学的根本任务。运用信息化资源网站、录制的微课、互动教学平台等方式,每个项目的教学资源有教学设计、学习手册、视频、PPT、任务工单、动画、作业、考核复习题等,学生学习的时间就不会仅仅限于课堂时间的45分钟,学生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受课表限制,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过程呈现开放性和灵活性,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决定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教学组织过程。汽车车身修复技术共分车身构件的拆装与调整、车身损伤评估、车身损伤测量、钣金件的矫正与焊接、车身塑料件的修复等九个的教学项目,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总结与学生总结评价五个教学环节。课前定时的把每个项目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微视频的方式上传到蓝墨云班课网络教学平台上,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完成上传资料的学习,任课教师也能通过网络平台看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教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构件选择合适的设备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进行车身修复。最后,通过线上提问、测验、投票、问卷等方式进行课堂实时反馈,任课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后续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3)评价方式多元化。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期末考试,“一张卷子定终身”。在现今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的成绩不仅要反应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更要体现学生对车身修复技能水平,面对多种教学手段并行,多种教学资源共享,课上课下都能进行学习的复杂环境,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记录学生每个教学环节的表现,教师通过设计分配线上、线下、技能操作、作业、考试等每个环节的分数比重,系统自动生成学生的最终成绩,最终目的是真正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真正感到自己的进步。
3 车身修复信息化教学效果及反思
在高职院校的汽车车身修复课程中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促进了课前预习、课上讨论与课后评价与提高的教学效果,突显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实现了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信息化教学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到车身修复课程中来,也促进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车身修复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掌握新专业技能。更有助于改善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汽车维修行业高技能型人才。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信息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不是某位任课教师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建设团队,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还需要视频录制后期动画制作、软件开发等专业人才的参与,执行难度较大,需要学校加大投入。
参考文献:
[1]李梦雪.信息化环境下对高职汽车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8(26):231-232.
[2]谢政权.信息化课堂教学在高职汽车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8(30):121.
[3]屈贤.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时代农机,2018(04):144-145.
课题来源:校级信息化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侯存满(1978-),男,青海西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1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