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关 键 词] 汽车故障诊断;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236-02
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2901.54万辆和2887.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9%和3.04%,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位置。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销售国家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家,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汽车售后维修技术人员的严重短缺。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在对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正迈向标准化,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也要顺势而行。
一、传统高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是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工作技能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起初是以一个教学模块的形式出现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内。教学组织形式为理论讲解,有一定的实训课时,实训主要是对车辆做简单故障的诊断及分析。多年从事汽车维修的教师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故障诊断技能,学生在学校学很长的时间仍然学不会。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实际操作机会。理论知识讲解语言冗繁且不贴合实际,实训课时较少,又缺乏富有企业生产经验的教师指导,使学生动手能力大打折扣,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在此基础上建议实施新形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即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教学,其关键内容主要是打破之前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高职教育整体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其特点在于:
(一)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训指导课教师从之前的两个人变为一个人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在全新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需同时拥有理论和实训的教學能力,一般的教师很难胜任,高职院校需培养或招聘一批富有企业生产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由一位教师授课,教师比较容易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且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调整理论与实训的教学内容及课时比例,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训课教材通过优化后整合为一体
目前,高职院校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理论讲解过多,知识点过于陈旧,实训设计较少,特别是生产实际案例导入较少,需要联合企业和职教专家根据学校现有教学和实训条件开发一体化教材,内容不再于多,在于精,包含汽车新工艺、新技术的内容。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接受能力。
(三)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训车间整合为一体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室和实训教室都是分开的,学生上理论课的时候只能看教材、PPT课件或相关知识点的视频资料,基本上接触不到实物,将理论教室和实训车间整合为一体能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真正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相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以上三个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体现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参与作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对实训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二、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一体化教学的全新设计与思考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这门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是以汽车诊断基本流程为主线,然后分为诊断基础知识、发动机电控系统、车身电气系统、底盘系统等内容,为了完成一体化课本教学,每个模块都要学习。这就导致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准技术人员,到了企业后难以适应不同车型、不同系统与不同故障的情况。例如,在学校必须学习的“车载网络故障诊断”内容,学生也上了一体化课,也对此项目进行了练习、考核,而现实是学生到了企业后,两三年是接触不到车载网络诊断工作的,这样造成了学校用心教、学生用心学,到了企业却用不到的现状。那么,我们势必需要重新思考一体化教学内容。
首先,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性。这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定位,也进一步指明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市场导向、能力本位、适应社会需求。
例如,在充分调查和分析企业后得知,汽车故障诊断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发动机润滑不良故障、发动机温度过高故障、发动机异响故障、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车身电气系统故障、空调不制冷故障、变速箱系统故障、底盘系统故障、车辆跑偏故障。初次实习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均是从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和底盘系统故障两个模块开始学习,后续逐步提升。针对这样的市场实际需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在培养的时候,就应该在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和底盘系统故障模块加大课时分配、加大实训车辆及耗材投入,让学生在这两个模块进行系统、扎实的练习,打牢基础。同时,有效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企业的实习条件,让学生在校期间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业见习,为学生提供实际的生产环境,也使学生在校外基地的实践活动中经受锻炼,夯实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熟练对接企业实际,提高应变能力,缩小就业时与企业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需求的距离。 其次,实行以实际维修为标准的教学模式。在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各模块内容均依照企业实际维修的标准,即依据“实用+适用”的原则来传授技术技能知识,突出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无缝衔接,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训知识,使学生在校学习模块的同时,可以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学到单一的理论技能。在以企业实际维修为标准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一体化教学过程应该是理论与实训、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联系的纽带,是解决学生在工作中出现学校教授书本知识与实际维修工作问题相脱节的关键,是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
再次,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一体化教学要实行以“交车”为目标的考核标准。现代职业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认为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汽车故障诊断一体化教学在考核评价时与其他的专业有不同之处,考核可分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是规范操作者按标准要求进行实训的依据;而结果评价则是对车辆维修作业结束后效果是否达标的评价,因而最直观的评价标准就是客户“乐意接受”这个维修结果。因此,汽車故障诊断一体化教学评价考核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如人之双足、鸟之双翼,用过程评价来规范标准操作、用结果评价来验证过程,二者相互映衬。
三、汽车故障诊断一体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行动为导向、以实际需求为目标的一体化培养体系需要学生必须具备一定自学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提高,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工作。学校应将现有的教学设备配置模式实训场景与新的教学模式相匹配,现行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现行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组织习惯需要较大的转变,需要时间来磨合。
总之,高职院校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一体化教学以“市场需求+适合市场需求”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校内实训与企业见习实训工作学做合一,代表了职业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胡建军.思维与汽车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夏章建,蔡志勇.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2013(10).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