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已经越发看重,并将其摆在教育的核心部分。而教师的教学,已经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知识和理论,而是更加地看重学生在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下,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做人等方面,在高中政治这门课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对学生来说,可以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然后才能更加全面的发展成长。
  关键词:高中政治 渗透 立德树人
  所谓立德树人,最根本便是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加强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将教材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日常的生活相结合,具体的教导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感恩等良好品质。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更加符合新时代发展,对于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极为优秀的促进作用。
  一、教导学生何为以德为先,以人为本
  所谓“以德为先”,其实是说,学生在思想政治上以及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的优先发展。政治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进行培育的重要学科,所以,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的教育,让学生通过对政治这门学科的学习,了解到对自身的道德品质思考,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修养,例如,在进行分析如何让公司成熟发展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谈论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中,涉及公司的诚信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道德修养,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十分关键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教导学生:诚信不仅仅是一个公司经营的关键因素,还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而所谓的“以人为本”,其实就是指要对学生有尊重和重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发展学习技能,让学生能够积极地生活和学习。这种观念一方面其实也是立德树人的体现,教师要重视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才能让学生乐观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从而加强学生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才能正确地改善自己的行为作风,这也是一种较为委婉的德育方式。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分析评价社会热点现象
  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之中,通常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都会拿一些热点的社会事件让学生去理解,而学生在理解分析完毕后,就会对知识点形成一个较为立体的认知,方便了学生记忆。而这一种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方法,教师在展示社会热点事件时,可以不用将具体的知识点讲出来,先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这种行为的对与错、好与坏等,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然后再结合具体的知识进行探究。
  可以看到,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而想法不同,也代表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这个表述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自我的一个认知过程,也是对社会的一个认知过程,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比如上面那个问题,教师根据教材和社会道德观念进行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也会通过学生的思考反映出来,而“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方法,也能得到最大的渗透,学生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学会做人。
  三、让“立德树人”的德能够在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出来
  德育教育在新课程的教育观念下愈发凸显其重要性,教师在进行学术的规范道德教育,提升学生基本素养时,更要让学生能够将这种道德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体现出来,展现出自己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具有的美德和修养。例如,在学习“走属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课程时,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践行其中教导的精神,去重视美德和修养,教导学生从周边小事做起,比如车上给老人让座,随手捡起看到的垃圾,遵守交通规则,见到老师和长辈要问好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都是学生美德的他展现。
  因此,教师要通过教材内的立德树人的渗透,鼓励学生在具体生活中将这种美德实际的践行出来,这才是真正的政治教學所要教导的内容,这样,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突出的好处。
  结语
  结合新型的教育观念,政治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能够端正自己在生活中的态度,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将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带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成为一个具有高道德修养和优秀人文情操的人才。因此,立德树人这一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渗透入高中的政治教育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海.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2):20-23.
  [2]李一峰.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究[J].中心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9):90.
  [3]王双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