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临名家之帖,体味艺术之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要继承和发展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使其长盛不衰,后继有人,就必须培养出大批的接班人。中小学书法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其他艺术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书法中的“临帖”是中小学书法教育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通过临帖,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运笔方法、结构规律,还能了解前人的书写法则,并体会到中华五千年古老文化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中小学书法 教育 临帖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起源自古老的中国汉字。汉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最初的人们以图画记事,随着上千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现如今通行的文字。后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书法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也是基本相通。基于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后)。在重视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不明白意思改不来开展书法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临帖”是中小学书法教育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习书法的必由(经)之路。通过临帖,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运笔方法、结构规律,还能了解前人的书写法则,并体会到中华五千年古老文化的优良传统。
  一、择帖自由,发展个性
  如今还有许多学校存在着为学生统一购帖的现象。不是人手一册的《柳公权玄秘塔》,就是千篇一律的《颜真卿多宝塔》。乍一看,整齐划一,组织性、纪律性极强。而且教师在上书法课时亦便于把握全体。改作、辅导十分轻松。但在这“美丽”的外表下却蕴含着深深的危机。“书法”是一门艺术,它最需要的是个性与创新。这两者相辅相成,没有个性就无所谓创新,不创新介不具备个性。如果让所有学生都临习同一种字帖,不管他们喜欢与否,均“一棍子打死”,使得大伙儿写出来的字千人一面、毫无新意。结果必将严重制约小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久而久之,中小学生可贵的艺术个性便被无情扼杀了。可见,这样的“临帖”是失败的。更进一步讲:这样的书法教育是毫无意义的。
  二、贵在“形似”,方法得当
  “临帖”的首要任务是把握住字的点画与结构,尽量把字写像,即古人所谓的“形似”。但在实际的临帖过程中,要让中小学生做到“形似”是非常不容易的。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一)中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制约,生理、心理的发育尚未完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表现能力都不强,导致临帖时很难精确地把握住字的间架结构。
  (二)有许多中小学生在临帖时只是机械、死板。地模仿。不分析、不思考,浮光掠影,得过且过。结果只是浪费时间,收效甚微。
  (三)有相当部分中小学高段的学生存在着“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错误观点。这大概是搬用了六朝王僧虔《笔意赞》中的话,“书道之妙,当以神采为上,而形质次之”。但他们却忽略了后半句“(两者)兼之方可绍于古人”。更何况“形似”是临帖的基础,不得“形似”何谈“神似”?“形”既得之则“神”自出。但中小学生却不明日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所以,在指导中小学生临帖时,一定要很好地解决上述三点,努力让学生多快好省地把字临像。当然,这里面还涉及“临帖”的方法问题。临帖的方法很多,具体如下:
  1.实临法:这是最常用的临帖法。这种方法就是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硬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模拟范字;指临法:这种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纸、笔的情况。
  2.心临法: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被每一位学书者于无形中运用。
  3.意临法:这是临习法帖气韵、意境的方法.被众多书家广为运用。
  4.创作临习法:有的书本称之为“集古字”。选取法帖中的字进行“移植创作”,或对联,或条幅,或扇面.能“箭”临帖与创作之“双雕”。王羲之行书名帖《圣教序》便是由僧怀仁集王字而成。
  5.临摹互补法:传统的“临摹互补法”为用毛笔(硬笔)先摹后临的方法。现在还有一种新的“临摹互补法”——先用硬笔勾摹出范字的“骨架”。然后再用毛笔在“骨架”上“加肉”等。
  但總得归纳起来为以下四种:感悟法、解析法、通临法和意临法(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这四种方法的运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选择性、联系性和循环性。也就是说:同一时期内每个学生的临帖方法不一定会相同;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的临帖方法亦会有所变化,并可循环运用,甚至综合运用。在此,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辅助练习的方法,想必对中小学生“临帖”会有好处:用一张较厚不易破损的纸,用一支铅笔,按照字帖上的字,先勾勒出那个字的轮廓。
  三、持之以恒,精专一帖
  中小学生临帖,最怕不会“坚持”。由于中小学生天真任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还会凭自身好恶行事。所以常会出现“换帖”的不良现象:今天临《兰亭序》,明天就写《曹全碑》;这星期练欧阳询的,下星期便习赵孟頫的。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虽然自以为用功很勤,临帖很多,但到头来却是“盲人点灯——白费蜡”。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中小学生可以“自由择帖”,却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换帖”。临帖要专注,要专一。它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感受字帖的情调,领会字帖的风格,把握字帖的神韵。总之,通过中小学书法课堂临帖教学,提高了中小学生的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了解了艺术对于生活、社会等各领域的美化作用,获得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审美愿望和创作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美学[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4.
  [2]汤大民.中国书法简史[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8.
  作者简介
  吴婷婷(1987.05—),女,籍贯:东阳,本科,中学二级,浙江省东阳市南市街道南溪小学,研究方向:书法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