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中职学校树立自身品牌的关键,是中职生求职的敲门砖。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思政的教学模式也应随之改变,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通过研究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打造多维度思政教学,力求使中职生通过教育教学真正形成工匠精神,做到知行统一,为未来成为大国工匠打下品德基础。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价值;中职思政;培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018-02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这是续2016年、2017年“工匠精神”四字第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其中明显饱含着国家发展对大国工匠的热烈期盼。所谓工匠精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真踏实、一丝不苟、忘我投入的敬业精神,即对产品、项目精雕细琢、追求极致、力求完美的乐业、勤业、精业精神,强调的是工匠要不断修炼其技艺,按照国际一流的技术标准和审美标准,追求每件产品、每个项目的尽善尽美;另一方面是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与科学实验研究的创造不同,工匠的创造性更多表现为通过不断的实践经验总结,改良创造出新的技艺、新的生产工具、生产程序等,以得到更优质的成品,推陈出新,实现发展。[1]
   一、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
   (一)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
   “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新的社会矛盾为教育变革提出新任务,中职学校作为基础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我们要为社会培养出能够构造“美好生活”的工匠之才。构造“美好生活”的工匠之才不仅要拥有高超的工匠技术,还需要拥有敬业、精业、创新的工匠精神。
   (二)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全球经营历史超过 200 年的企业有 3146 家,而在中国,经营历史超过 150 年的百年企业,仅有 5 家。[2]纵观历史,成就百年企业屹立不倒的无不是追求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职生作为将来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之一,是今后中小企业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员工的生力军,只有在校期间重视对其工匠精神循序渐进的培育,才能为今后国家各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融入新鲜的血液。
   (三)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中职学校树立自身品牌的关键
   毕业生的质量是学校教育成败的重要衡量指标,中职学校各届校友在各自岗位的成就是中职学校办学的口碑。学校要提升办学质量,增强招生吸引力,就需要于在校期间有意识、有计划、有目标、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的毕业生才是高质量的毕业生,才是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而有一届届富有工匠精神的学子,并将其传承为一种校风,则是中职学校树立自身品牌的关键。
   (四)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中职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对待工作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是学生打开求职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刚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要迅速适应岗位,在企业站稳脚跟,就需要有踏实的工作作风,需要有勤学、好问良好品质,需要有不怕吃苦、对待自己工作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当学生要在积累中实现飞跃,实现自己更高的个人价值,就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最终才能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
   正因为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重大,所以作为思政教师要研究工匠精神在中职时代具体的培养内容,总结提炼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课程设置、实训教学、思想政治教学、跟岗顶岗实习中,健全工匠精神培育成果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成长,阶梯式形成工匠精神。
   二、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内容
   (一)培养学生耐心、细心、持之以恒、负责任的好品质
  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要从学生时代抓起,其基础就是耐心、细心、恒心。耐心、细心、持之以恒、对事情负责任的好品质一旦形成,在生产实践和今后工作中就会逐步转化为工匠精神。
   (二)对接国家乃至国际的质量标准,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
  过硬的专业技能是践行工匠精神的基础。质量达标是工匠的职业最底线要求,让学生深刻了解这条线的位置,并形成质量意识,有利于学生督促自己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创优的“三创”精神
  鼓励、引导和支持学生在学习及实习实践、自主管理过程中,实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鼓励、引导和支持学生在控制风险、做好周全准备的前提下创业;鼓励、引导和支持学生在各方面爭优创优。“三创”精神在学生时代深入骨髓,成为习惯,就能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树立、践行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奠定基础。
   三、打造多维度的中职思政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现在职业院校的在校生都是“00后”,这一代人是在移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自出生之日起就处于信息爆炸时代,他们不再一味相信“教师”“权威”所讲的内容,填压式的灌输思想教育对他们而言收效甚微。[3]因此,研究如何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利用现代化教育理念、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多维度的中职思政教学,踏踏实实、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迫在眉睫。    (一)维度一:由传统思政教学转变为现代化、信息化思政教学
   现在的“00后”中职学生,简单的文字、图片、视频对其神经的刺激作用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制造者。“00后”的中职生往往更认同和相信他们自己探索得到知识,他们自己从活动中获得知识、感悟更易在他们身上留下烙印。如在工程施工专业中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让他们注重施工安全,就可以引进3D仿真设备,让学生体验在没有安全网、安全帽防护的情况下,从高空坠落的感受,从而形成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二)维度二:一课双师,进行跨学科合作,打造富有专业特色的思政教学
   每个专业都有属于自己行业独特内容的工匠精神,中职思政教师可以走进专业教学课堂,和专业教师跨学科合作,打造职校富有专业特色的思政教学。如在建设法规课程中《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管理》这一章节,在专业课堂的最后十分钟,德育教师就可以走上讲台,引入德育反面案例,让学生明白,如果缺乏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馬虎随便进行工程竣工验收会带来什么后果。通过“双师课堂”的开设,让思政教师走进实训场地,专业实训老师走进思政理论课堂,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融入工匠精神教育,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联系学生学习和实训生产实际,让学生将抽象的精神内涵具象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举止规范,推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目标更明确地从事专业学习实训,使学生的工匠精神品德建设与专业技能提升互相融合、共同促进。
   (三)维度三:联结学校各部门,营造工匠精神教学环境,形成环境教育合力
   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环境的教育也是工匠精神教育的主要载体,是系统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不可忽视的环节。作为学校的思政教师要联结学校各部门,在中职校园打造浓厚的工匠氛围,让具有中职专业特色的在大国工匠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走进教室、走进实训室、走进校中厂,让榜样引领带动学生成长。思政课上,教师可以扮演导游角色,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到饱含工匠文化的校园里游览、熏陶,适时讲解、点拨,引导学生。
   (四)维度四:校企合作,共促学生工匠精神养成
   根据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延伸出以下四种工匠精神培养策略:(1)做中学,思政教师利用到教学工作室、校中厂、学生跟岗顶岗实习的企业进行实习带队期间,了解、收集学生在教学工作室生产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展现或违背工匠精神的正反面事例,在课堂中、工作室中、企业生产车间中及时指出、引导,让学生更直接地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与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一件事,从而更主动养成。(2)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一个主题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且以讲座的形式,对专业教师、企业教师给予引导培训,使得不仅思政教师要有意识输出、引导学生形成工匠精神,专业教师、企业教师在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生产实践引导中更要有意识成为拥有工匠精神的职业榜样,以身作则并且对学生实训、生产实践严格要求,力求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学校聘请企业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往往是教授技能型课程,学生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身边人、同行业的人成为自己的职业道德榜样。思政老师可以在网络上或者找企业搜集这些企业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精益求精做好职业工作的案例,在课堂及生活中以聊天、座谈的形式向学生输出,引导学生向其学习。(4)构建校企互融文化,引进企业管理文化、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文化熏陶中,在企业严格的管理规范中,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工匠精神。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在变,工匠精神的具体内容也在改变,这就要求思政教学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拘于刻板的形式,转标准化教育为灵活教育,多维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的职业发展、企业经济效益、社会的改革与进步真正因中职思政课改而受益。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代当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54-59.
   [2]中国到底有多少“百年老店”[N].新商报,2013-09-09.
   [3]庄西真.教师还是那些教师,学生已非那些学生[J].职教论坛,2018(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6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