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邦杰
【摘 要】通过高校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本文主要分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62-01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对初中数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分析得出,高效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突出的应用优势,通过高效课堂的建立,学生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还帮助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此外高效课堂的建立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得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帮助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稳定的进步。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如下:
一、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学生课题主体地位
要想創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时代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如果我们再用以前的方法和眼光看待学生,无疑不会取得好的结果。我们只能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支点,来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彻底改变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数学教学方法,还学生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重自己在数学中的教学方向,要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当成是教学的重点。教师上课之前需要详细掌握学生的基础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此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训练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考虑问题的方式,从而能够创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二、灵活运用小组教学,善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当前小组教学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实现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且在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探究式教学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合理引导、适时点拨,因此,教师在课下备课的时候更需要用心,需要将课本内容仔细梳理,找到和预计到课本中的重难点,设计教学方式和找到难点的突破口,能够有效组织课堂活动使得探究式教学能够顺利科学地进行。在课下教师也可以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来逐层的剖析一节课中的重难点,来探究课中的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假如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能够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创设情境
1.故事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函数的图像”时,我就利用《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一开始,兔子一直遥遥领先,它觉得乌龟肯定追不上来了,于是就在路边睡起了觉,而乌龟虽然跑得慢,却始终不放弃,一直努力地奔跑着,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这个故事学生早已耳熟能详,所以当我把故事情节变成了相应的函数关系时,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听起课来专心致志,课堂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2.游戏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争强好胜,竞争意识较为强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与个体的认知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我以方程2X+Y=40为例,由一名学生任意给X(或Y)一个值,然后点另外一名学生,说出相应的Y(或X)的值,依次循环,比一比谁算得既快又准。结果表明,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情境远比枯燥的讲解好得多。
当然,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争取以最有效的方式、最恰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提高学习效率。
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教学的创意和想法,便捷地创造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再现数学课本各章节的知识框架,实现知识的直观化,进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成知识结构图。同时,也可以多媒体再现复杂的数学模型,尤其是数学几何当中,物体的立体结构等。这样,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微课,更加快速的可理解数学中的抽象概念、数学规律等,实现数学课堂生动活泼。
五、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归纳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对数学知识教授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对新知识的讲授,新知识的学习只是对已有知识扩展,只有在原本的数学知识稳固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才可以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的督促学生对知识进行反思归纳,发现自己对过去知识认识中的错误,并及时的进行解决,在长期的反思归纳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之间的相同点,使得学生把学习来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对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有更为清楚的理解,可运用类比方程组的解,并借此进行类比思想的渗透,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数学知识,让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迁移。此外,还可以通过数轴将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出,借此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在学生把不等式组的概念熟练掌握了以后,作为教师可让其运用不等式组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进而实现建模思想的渗透,如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但需注意的是,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朝夕之间便可完成的,是一个细致且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逐步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渗透,从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反思归纳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反思归纳,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对知识反思归纳反应出的情况,了解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邓金旭.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读书文摘,2016,(28):370.
[2]张彩红.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改革与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1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0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