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就业问题的相关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鑫
[摘 要] 解决就业问题不仅是职业教育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而且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当今,就业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就业效率与质量不仅反映了中职学生的教学质量,也影响了中职学校的发展前景。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就业问题;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164-02
一、导入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各界提供基础技能型人才。然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教育僵化、社会脱节、缺乏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专业“双师型”教师缺乏、学生职业定位不明确、依赖性强、心理素质不高、中等职业学生就业环境差等。基于此,本文选择了中职教育就业问题的相关分析为选题,结合实际谈谈中职教育就业问题的现状与措施。
二、中职就业教育的现状
首先,中等職业教育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僵化。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忽视学生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传统教材和课程落后,专业课程跟不上企业的要求。同时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对专业规划课程采取敷衍的态度,没有把它们落实到位。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其次,学校没有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导致学生实习机会不足。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及时,渠道狭窄。最后,学生本身没有巩固基础知识,整体素质低。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缺乏自主创业精神。只等学校和家庭安排好工作,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与定位不明确,缺乏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心理素质太差,无法处理职场关系,以上就是中职教育就业的现状。
三、中职教育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重视就业指导
良好的就业意识是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走向职业生涯的关键,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适当补充和拓展当前的就业形式和就业需求。联系实际生活和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根据实际问题与学生讨论,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的就业。提前让学生明确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为今后的就业准备提供正确的方向。加强师生交流相互学习,积极帮助学生适应专业要求,为就业做准备。教师还应帮助学生端正就业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必要的法律教育。如讲授劳动就业制度、劳动者权益保护等一系列法律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学活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加强了职业道德的培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加快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师应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注重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摆脱应试教育的顽固思维,让学生在实践生活锻炼职业技能,提高求职竞争力。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加强就业培训。教师在评估和评价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实践能力和实践操作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考证,引导学生适应“双证书”模式。教师还可以将考证内容和岗位要求渗透到正常的教学和评估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安排适当的课程,改编教材构造系统的知识网络。加强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使学生形成对就业的整体认识 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开展分层教学。帮助特殊群体,做好就业援助工作。教师应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职业指导教学活动。如职业知识辩论赛、职场模拟、求职信、面试礼仪等,这有利于职业兴趣的培养。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能使学生对求职过程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克服学生对求职的恐惧。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相应的校园竞赛和国内外竞赛。有利于学生真正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提高熟练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还应该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帮助家长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帮助学生掌握工作技能和能力,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场所,提高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例如,雅安在2015年举办的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汇聚了众多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高质量学生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开展了一系列竞赛项目,全面考察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技能,以鼓励更多人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交际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为专业岗位做好充分准备。教师也可以记录类似竞赛的结果,并在评估和评价时考虑在内进行最终评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以便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
(三)加强校企合作
中等职业教育应加强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模式。这不仅能为学生就业打开突破口,也能解决企业中无人的困境。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反映企业的需求。如企业和单位应该不时来讲学,让学生了解职业要求和企业文化。如让企业技术人员去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学生去企业学习借鉴,并进行在职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建立培训基地来培养学生走向职业生涯的基本能力。学校可以尝试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实现双赢。 例如,芜湖中职教育多方联动,进行实地调查,并与五家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这不仅基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有利于学校开展技能实践,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两者通过企业提供专业教师、实习和培训场所,与学校共同承担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中等职业教育也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通过与企业的深入对接和发展订单式培训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应该解放思想、养成实事求是的务实思想。加强学生热爱和奉献的职业精神。求职时,学生应该找一个合适的就业方向,把自己的就业选择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小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走向职业生涯时,学生应该专心于自己的工作,尽快适应工作。不能以享受的心态面对工作,如必须找一份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的工作。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转变就业观念。勇于吃苦,在工作场所不断提高自己。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学生应该正确对待自己。不要自暴自弃,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行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也应该学会通过观察思考,然后不断提高自己,为自己的岗位承担责任。学生要大胆推销自己,而不仅仅依靠家庭和学校。学生应该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基础上着眼未来,提高就业心理素质,勇于承受职业压力。
(五)提供就业平台,及时更新就业信息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学校不仅要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要大力宣传就业信息,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信息,创造良好的就业平台。学校应收集各种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如国家和地方的就业形式、政策法规、就业制度等。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专业咨询平台。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准备,帮助学生顺利找到工作。同时学校还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共享就业资源,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学校可以为毕业生适当建立微信群和QQ群,让学生掌握第一手信息。还要做好学生就业跟踪工作,认真组织学生与企業之间的招聘会和见面会。不时进行跟踪调查,记录学生就业信息。
例如,贵州建立了贵州中等职业教育网络,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互联网管理平台。这个平台为学生、学校和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发布了大量的求职招聘信息,为学生和企业带来了快捷方便的服务。它提高了就业的效率和质量,并通过使用大数据分析在入学、就业、考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
(六)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政府应尽快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控制专业教师的素质,进一步改善中等职业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素质教师。学校也应该大力发展“双师型”教师,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并提供充分的培训,加快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师自身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指导和专业知识渗透。这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和心理咨询,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职场能力。
例如,沈阳理工大学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课程,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效提高了沟通和学习的教学质量,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结合。建设了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这有利于教师学习新技术、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就业指明方向。
(七)政府出台相关就业政策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政府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提供相应的帮助。支持学生自主创业,给予学生就业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吸纳就业,支持相关机构提供就业服务。鼓励创办小企业,开发新的就业岗位,解决学生就业后顾之忧。
(八)社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社会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各方都应该更加重视职业教育,不能忽视技术人才。转变思想不能只关注高校的学历,提高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和社会地位。同时社会还应规范就业市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中职生的排挤和压制。引导良好的社会氛围尊重技能型人才,完善就业准入体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和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就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不仅取决于学校的实力、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以及企业的需求,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就业指导,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提供就业平台,及时更新就业信息,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生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教师也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多方努力,共同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丛书编写组.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报告(2014年)[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2]张新民.明确办学和育人定位,争强中职教育吸引力[J].中等职业教育,2015,21(16):123-125.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