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野下“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飞
[摘 要] 我国教育改革步伐在不断加快,在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幼师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以当下的教育改革方向为主,进行因时制宜的改革与创新。现代教学改革创新中建构主义理论是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应用型幼师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幼师专业在不断发展,对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培养综合型较强、应用型较强的人才是专业办学宗旨,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上,要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理念为关键点,培养幼儿教师在以后工作岗位中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职高专院校幼师专业课程体系中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是幼儿教师专业课程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模块,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以幼师专业中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为例,分析其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为高职高专院校提升幼师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高专;建构主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202-02
在“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融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教育理念,一方面是辅助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的全面落实,高职高专作为教育结构中的一个组织结构,需要从各个领域贯彻落实该政策,在培养应用型幼师人才过程中,该教育理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应用型幼师逻辑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应用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能够全方面实现应用型幼师人才的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素质培养。另一方面,在《行动计划》中已经对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了明确的要求,实行全过程的科学化教学改革要求,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教育理念与应用型幼师教育的融合推进了一步。从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更加明晰:“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要依托在育人为本、实践取向教育理念基础上,只有不断革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高职高专应用型幼师专业教学质量,对高职高专的整个教学改革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阶段高职高专幼师专业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改革理念
当下,虽然教育部大力倡导育人为本、实践取向教育理念,但是仍有一部分高职高专的领导与教师对该理念缺乏认知。在工作过程中对这部分内容缺乏主动性,且工作积极性并不高,甚至有些教师只是口头迎合,内心并不认可育人为本、实践取向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落实力。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育人为本、实践取向教育理念的认知上存在误区,将该理念与校企联合教育混淆,彻底误解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教育理念的本质,致使该理念在“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中未得到有效落实。
(二)实训课师资力量薄弱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相比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应用型幼师课在高职高专整体专业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所以应用型幼师专业教师资源一直比较紧张,且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另外,应用型幼师专业教师队伍大都由科班教师组建而成,这部分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育人为本、实践取向教育理念培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教育理念与应用型幼师专业有机结合。
(三)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基础略差、学习能力不足、自主性较弱。然而,高职高专应用型幼师专业的课程具有非常明显的学科特征:较抽象、难度高、单一性等,所以学生对应用型幼师专业的课程学习并没有较高的兴趣度,虽然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教育理念融入“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活动中,综合实训课教学情况有所改觀,但由于学科性质不变,学生学习现状也得不到有效改善,这就对育人为本、实践取向教育理念与应用型幼师教育的融合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二、高职高专幼师专业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改革与创新
(一)以任务驱动学习为主构建真实教学情境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将社会文化背景与学习相关联,也就是说学习是需要与情境有效结合在一起的,在真实教学情境中更容易促进学生学习,能够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内容有一定的建构。在高职高专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要以情境问题为导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渗透任务驱动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经典教学案例,教师尽量使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事例中感悟到学习任务,以此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专业课程内容,由此可以培养学生毕业后在幼师岗位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教学课程:学前儿童的想象。
教学模式:(1)教师准备三段教学视频,由此引发学生对教学主题的思考,从而归纳出幼儿阶段想象力的目的性与创造性,并分析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关联性。
(2)教师准备不同年龄幼儿的绘画作品、日常活动照片、生活点滴趣事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尝试概括幼儿想象力的拓展趋势。
(3)教师准备课外实训教学内容,可以尝试以下几项内容:①儿童观察测评;②撰写心理分析报告;③现场实验;④设计心理训练游戏;⑤制作教具;⑥实操幼儿心理辅导。要将实训教学内容与整体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保证每一个教学单位都有相配的实训教学内容。
(二)以合作学习为主构建学习共同体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强调以协作学习为主,要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协作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幼师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其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再制定多元化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1)协商法;(2)打靶子;(3)相互提问;(4)动态分组等。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单元的内容与教学特点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1)演讲比赛;(2)辩论比赛;(3)主题班会;(4)板报画册;(5)小组作品鉴赏等,以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2.教学课程:先天和教养的关系。
教学方式:辩论比赛。
教学流程:(1)教师将教学主题内容渗透给学生,并告知学生教学活动将以辩论比赛的形式进行;(2)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课程主体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辩论队,在课堂上以正反两方为主,对课程主体内容进行辩论;(4)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指导和总结。
教学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协作学习的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以学习方式评价改进学习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主,最常用的方式是每一学期期末的闭卷考试及日常学习检查,这两部分是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要构成,在日常学习检查中涉及学生的日常出勤、课后作业完成率以及课堂学习表现,这些内容占教学评价的30%,而每一学期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闭卷考试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践内容的考查。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比较注重评价方式中的知识获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学习评价更具教学意义。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学习评价结构是由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的是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同时也考评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考评过程中要纳入以下几点内容,作为日常综合成绩:(1)提问;(2)小组作业;(3)调查报告;(4)教学技能展示;(5)见习考核。这样能够实现以教学任务为主的整体性评价,也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参与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提出命题,每一个学习单元都有独立的问题,这样可以实现小组之间的交叉测评,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在互相评论中深化学习意识。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的话,等同于压缩版的课程体系,对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未来在工作岗位中不能将这门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做好衔接,因为课程体系中很少涉及儿童发展的应用成果,更注重的是理论知识,实践内容严重缺失,甚至可以说是空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体会到教育实践的实际作用和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上文中提道:“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要依托在育人为本、实践取向教育理念基础上,只有不断革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高职高专应用型幼师专业的教学质量,对高职高专的整个教学改革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注重的是以教师为教学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利用教师构建的教学情境,以协作学习、对话交流等方式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由此才能真正实现建构主义视野下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魏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J].甘肃教育,2018(10).
[2]贾萍.建构主义理论观照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
[3]胡南.建构主义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文教資料,2018(33).
[4]吕军.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5]王剑娜.基于反思与合作建构的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6]许春红.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马哲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16).
[7]崔金英.激进建构主义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5).
[8]邬争胜.基于建构主义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的研究[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