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文佳
摘 要:从古至今,“红色”在中国彰显独特魅力并被赋予特殊含义,“红色”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标识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章主要从“红色”在中国赋有吉祥、喜庆的传统文化意义,中国赋有吉祥、喜庆的传统文化意义的“红色”符号标识,传统文化观视野下“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赋有吉祥、喜庆传统文化意义的“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探究中国文化现象下,编导在舞蹈创作表演中对红色的运用。
关键词:红色;吉祥;喜庆;舞蹈创演;意义表达
一、“红色”在中国赋有吉祥、喜庆的文化意义
“红色”之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骨髓里,这正是由于中国人的颜色审美思想受中国古代五行五色说的色彩观的影响,五行观是中国辩证思想体系的最古老、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最早记载于《尚书·洪范》书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色观产生于中国哲学的五行观。依照《黄帝内经》中五行五色相互之间的关系:“东方木,在色为苍;南方火,在色为赤;中央土,在色为黄;西方金,在色为白,北方水,在色黑。”指出天地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和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构成。木为绿叶木头发芽的青色,火为篝火燃烧的赤色,土为广褒大地的黄色,金为金属光泽的白色,水为浩渺,无垠的黑色。中国红就是赤色的延伸。
儒家美学思想中的“比德”思想认为色彩是一个人修养善行的表现,该思想直接影响到国人的色彩观念,思想中将红色视为吉祥、喜庆、美好、热闹之意。
中国人喜爱红色,从宫殿、庙宇等建筑到服装、头饰、道具,红色在生活中的运用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如西安大明宫遗址、古钟楼、兴善寺等建筑、结婚的服装、对联、鞭炮等,细节中彰显中国人对红色的崇敬和偏爱。
二、中国赋有吉祥、喜庆传统文化意义的“红色”符号标识
在中国赋有吉祥、喜庆、顺利、成功等传统文化意义的“红色”已成为代表中国的一道亮丽的文化名片,具体的例如:婚礼中婚房的装饰、婚服妆容、轿子、红盖头、红色绣花鞋、戴的红花、牵的红线为红色;春节时,春联、窗花、鞭炮、年画、红包、中国结、新衣、门前挂的红辣椒为红色;古时少女头上戴的红头绳为红色;古时选拔考试制度公布的名单的榜单为红色;企业剪彩、开幕式或典礼中用的红绸为红色;用于重要晚会中、象征人们梦想和荣誉的载体——红毯为红色的。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些带有“红”字的词组也体现着中国人对红色的热爱和崇敬。例如:“红运”指好运气、顺利的意思,“鸿运当头”是其中一种阐释;“红娘”指牵红线,促成新人喜结良缘的人;“红榜”指科举得中;“红妆”指年轻的女子;“红人”指受大家欢迎,被重视,受宠的人;“分红”指企业、公司的盈利按比例给投资者的红利;“红光满面”指人气色好、精神抖擞之意。“红豆”又名“相思子”,古代用来比喻男女相爱相思之情。“红白喜事”出自清代杨静亭《都门杂咏·时尚门·知单》:“居家不易是长安,俭约持躬稍自宽;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诗中“红”指结婚、做寿等喜庆之事。“面红耳热”出自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陌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指因紧张害羞而脸红的样子。“不分青红皂白”出自《诗经·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指不分是非黑白的意思。“又红又专”出自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满腔热血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作出了成绩……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指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三、传统文化观视野下“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
由于红色在中国具有特殊的含义和审美倾向,因此舞蹈编导在编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舞蹈时,经常运用“红色”的道具、服饰、妆容、灯光等具有中国文化标识意义的舞美来呈现舞蹈作品。这样有利于渲染情节,将观众迅速带入舞蹈表演的文化氛围中,更有利于观众对该舞蹈含义的解读。
(一)以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分析“红色”在舞蹈创演中的运用
张艺谋导演的新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讲述一位女大学生嫁入大宅后的悲惨命运,深刻揭示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对封建思想进行批判。
红灯笼:舞剧序幕中——幽深的大宅院,在背景为一排红灯笼的映衬下,一位长者手握点灯的龙棍将一盏红灯笼点亮,在黑暗中红灯笼显得格外耀眼,在音乐和灯光中大红灯笼逐渐布满整个舞台,在群舞女演员的舞蹈动作中流动。音乐中加入凄凉的京剧元素,渲染氛围。
红轿子:四名宅中家丁手中各握一块“挡板”,在女大学生的挣扎中不断靠近并包围她,顶盖从天而降最终形成一顶红轿子,舞蹈编导用外向的喜庆包裹内核的黑暗色彩。
龙杖:在迎亲的喜庆氛围中,长者及群舞女子手握龙杖,龙头的嘴巴里含着一块“明珠”,点亮为红色,寓意着喜庆、吉祥。
古扇:大姨太手握古扇,古扇上印衬的红花纹路及红色吊穗,在中国古代意味着吉祥美好。
红旗袍:在迎亲的喜庆氛围中,群舞的丫鬟们身着红色旗袍,女大学生身着印有囍字的紅色新婚旗袍,戴着红色头饰、耳环,脚穿红舞鞋。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体现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思想。
结发:陈老爷身戴的结发,是古代为两位新人将头发绑在一起的工具,后改为红色的绣球形,新人各持一端,叩拜天地。
大红绸:编导运用一块鲜红的大红绸子盖住新人并铺满整个舞台,灯光也渐变为暗红色,隐喻新婚中陈老爷与三姨太的洞房花烛夜。
红屏风:纸做的红屏风表示纸窗,编导用民间谚语中“一捅就破的纸窗户”来形容陈老爷与三姨太的脆弱关系,同时也表现了三姨太的悲惨命运。
唱堂会:舞剧第三幕中,布景为唱堂会,主要以红色为主,反映中国古代传统审美思想中对红色的偏爱,意味着喜庆、热闹。
戏服:舞剧中运用了京剧元素,剧中武生的服装以红色为主或用红色作为点缀,面部妆容也以红色为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红色重视和偏爱。
打麻将:舞剧“打麻将”片段中出现道具麻将,这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麻将牌例如红中幺鸡、一万的色彩图案,彰显中国人的颜色审美习惯。
杖毙:舞剧中家丁们手持白色木板击打舞台后方的白色影壁,映射出一道道鲜红的血迹。编导采用“离间效果”的戏剧手法阐释杖毙的这一酷刑。
(二)以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分析“红色”在舞蹈创演中运用的意义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运用具有文化标识性的红灯笼、红轿、红绸、结发、戏台、麻将等红色舞蹈道具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符号。红唇、红妆、红灯光、鲜血等舞美设计深刻反映了红色在中国人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中的意义、作用及影响。
参考文献:
[1]姜澄清.中国色彩论[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张繁荣.论红色的文化含义及其在服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C]//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社科智库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
[3]钟江艳.中国红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2.
[4]李双双.中国红的文化传播研究:以大红陶瓷为例[D].中南大学,2013.
[5]王孟琪.张艺谋早期电影中红色元素的文化传播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
[6]马兰.言外之意话“红”色[J].考试周刊,2016(4).
[7]李彬.解读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舞美设计中的创新与亮点[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10).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4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