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源棉新13305的选育及在新疆南部高产栽培要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江平 王俊铎 郑巨云 艾先涛 梁亚军 龚照龙 李雪源

  摘要:源棉新13305号是以中棉所17号×新陆中36号的F1为母本,新陆中14号为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该品种属早中熟陆地棉,生育期134天左右,为Ⅰ-Ⅱ式果枝,果枝夹角较小且上举,株型较紧凑;集早中熟、丰产、优质、高抗枯萎病等优点于一体,适宜新疆南部植棉区种植。
  关键词:源棉新13305;选育经过;新疆南部;高产栽培要点
  0  引言
  源棉新13305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中棉所17号×新陆中36号)F1为母本,用早熟、丰产的新陆中14号为父本,人工去雄进行有性杂交,后代在枯萎病圃内按照育种目标连续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该品种具有早熟、丰产、优质、抗病等特点,2018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棉2018年58号)[1-3],适宜新疆南部植棉区种植。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亲本及其特征特性
  母本(中棉所17号×新陆中36号)F1代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材料(在北疆种植叶片略小、上举,向光性好,叶色淡绿功能好;植株塔形,较紧凑,第一果枝着生节位为4.6节;生长旺盛,稳产性好)[4]。父本新陆中14号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科所培育的早熟、丰产品种。
  1.2  选育经过
  2002年以(中棉所17号×新陆中36号)F1代为母本,新陆中14号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2002年底去海南加代,2003年进行混合种植,不进行选择;2004年继续进行混合种植,进行系统选育;以后几年(2005~2010年)继续进行系统选择与海南加代相结合;2011年株系23号、37号、43号综合表现突出,又各有特点;2012年将以上3个株系混合参加高代品系比较试验,产量和品质均居第一位;2013年继续参加高代品系比较试验,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定名为源棉新13305;2014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棉品种预备试验;2015~2017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棉品种区域试验。
  2  品种特性
  2.1  特征特性
  源棉新13305属早中熟陆地棉,生育期134天。Ⅰ-Ⅱ式果枝,果枝夾角较小上举,较紧凑。茎秆较硬,始果枝着生节位为5.3节。前中期生长势较强,后期生长稳健,不早衰。叶片中等大小,田间通透性较好。棉株结铃性强,中期和后期整齐度较好。植株清秀,株型筒形,毛秆,叶片大,叶色和叶裂深。棉铃为长卵圆形,铃较大。单铃重5.8~6.0 g,衣分42.3%,籽指10.5 g。吐絮较集中,霜前花率96.5%[4]。
  2.2  丰产性
  2015~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试验结果: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196 kg/hm2、2200.5 kg/hm2和2125.5 kg/hm2,分别为对照中棉所49的105.4%、106.9%和106.2%。2017年生产试验结果: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698.5 kg/hm2、2359.5 kg/hm2和2320.5 kg/hm2,分别为对照新陆中54号的100.4%、98.2%和97.9%。
  2.3  抗枯萎病和黄萎病性
  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新品种枯萎病和黄萎病抗病鉴定结果:枯萎病平均发病率7.85%,平均相对病指2.56,黄萎病平均发病率41.88%,平均相对病指36.6,属高抗枯萎病感黄萎病类型。
  2.4  纤维品质
  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6 mm,断裂比强度31.3 cN/tex,马克隆值4.4,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7.7%,黄色深度7.8,整齐度指数84.2%,纺纱均匀性指数151。纤维品质主要指标符合育种目标和纺纱工业要求[3]。
  3  源棉新13305在新疆南部植棉区高产栽培要点
  3.1  适期早播与合理密植
  一般在4月10~25日播种较适宜。收获株数195000~225000株/hm2,要求棉株大小均匀。
  3.2  合理肥水与化控
  源棉新13305要求全层施标准肥2250 kg/hm2左右。滴灌棉田全生育期滴水8~10次,共用水4500 m3/hm2;常规灌溉棉田全生育期灌水3~4次,共灌水6000~6750 m3/hm2。源棉新13305生长稳健,3~4叶期需进行第一次化控,以后每生长3~4片主茎叶化调1次,用量根据棉苗长势灵活掌握。
  3.3  适时早打顶
  棉株有9层左右果枝可打顶,新疆南部植棉区7月初开始、7月5日结束。
  3.4  综合防治病虫害
  对为害重的棉花蚜虫、棉铃虫等害虫,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虫情的预测预报工作,做到早预测,早发现,早防治,控制害虫的蔓延扩散,尽量避免大面积用药,保护利用天敌,减少农药用量和次数,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涛,庄生仁,任福成,等. 特早熟陆地棉新品种酒棉10号[J]. 中国棉花,2010,38(09):34.
  [2] 郭江平,李雪源,曾丽萍,等. 新棉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J]. 棉花科学,2014,36(2):46-48.
  [3] 郭江平,王新江,吐尔逊江,等. 新陆棉5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7(07):289.
  [4] 郭江平,李雪源,庄生仁,等. 早熟丰产抗病新品种新棉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 中国棉花,2009,37(12):20-21.
  [5] 詹有俊,任福成,庄生仁,等. 特早熟陆地棉新品种酒棉7号[J]. 中国种业,2008(09):67-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