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特色音乐剧体系的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剧成为了人们日常娱乐生活中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音乐剧表演艺术发展时间较短,还未形成科学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体系。针对于此,为了最大程度满足社会音乐剧受众群体的各项体验观看需求,我国要大力培养出更多音乐剧相关专业人才,健全音乐剧发展体系,加强对音乐剧市场的科学运作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中国音乐剧艺术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本文将进一步对中国特色音乐剧体系建设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国特色;音乐剧体系;实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音乐剧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今在西方发达国家音乐剧仍然受到众多艺术爱好者的追捧和青睐。随着我国改革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发展,音乐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式进入了中国,发展到至少还未形成成熟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音乐剧体系。西方音乐剧要想在本土环境中适应我国演出市场,满足不同层次民众的审美需求,就必须根据本土市场民众的审美观念,将更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与西方音乐剧表现方式融合在一起,创作出能够被本土市场观众所接受认可的作品,创新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体系。
一、中国音乐剧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中国音乐剧发展优势
中国音乐剧艺术事业建设发展的关键优势之一在于我国具备雄厚的先天文化艺术资本。众所周知,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在艺术瑰宝上数不胜数。在本土艺术发展环境中,中国有着像西方音乐剧一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比如人们所熟知的川剧、京剧以及越剧等传统剧种,这些剧种是集唱跳演于一身的。因此,音乐剧在中国本土环境中的发展能够被大众所接受。除此之外,对于音乐剧作品的创新创作,我国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创作题材内容,无论是传统神话范畴,还是历史文学范畴,中国音乐剧创作具有西方国家无法模仿拷贝的题材[1]。中国特色音乐剧体系的建设发展要注重凸显出我国题材创作独特性、艺术性以及传承性的特征,融入更多我国传统音乐元素,丰富音乐剧的表现形式。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舞蹈形式,通过将多元化的舞蹈表现形式融入到中国音乐剧节目编排中,能够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内涵,为音乐剧艺术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推动音乐剧在我国市场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中国音乐剧发展劣势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民众对音乐剧艺术文化了解甚少,导致音乐剧在中国市场建设发展止步不前的原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国民意识和文化水平偏低。国民教育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民众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意识明显偏低,人们对于外来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要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民众,音乐剧要想在本土市场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迎合我国民众的审美特点,充分考虑到民众对待音乐剧艺术的不同看法;专业人才匮乏。我国音乐剧艺术事业发展时间较短,相关专业人才极为匮乏,难以满足西方音乐剧在我国市场大力发展的需求[2]。无论是音乐剧导演编剧人才,还是音乐剧舞台制作队伍与表演人才都较为匮乏,音乐剧市场运作和音乐剧创作理念与西方成熟剧种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想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就必须融入中国特色文化元素,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发展道路。
二、中国特色音乐剧体系的实践建设措施
(一)中国特色音乐剧创作素材运用的民族化
在音乐剧舞台表演中,故事发展情节是任何一部音乐剧的核心灵魂,要想确保舞台音乐剧能够有效感染吸引到每一个现场观众,就必须确保音乐剧故事内容的新颖性和完整性,在专业演员完美演绎和舞台效果烘托下完成对精彩故事情节的艺术表达。中国音乐剧最为重要的服务对象就是本土观众,为了迎合本土观众的审美需求,获得广大民众对音乐剧表演艺术的认可和接受,在保留西方音乐剧表演方式内容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对舞台音乐剧故事情节内容的创新设计,凸显出中国特色音乐剧的“中国味”,这样能够确保吸引到更多海内外的音乐剧艺术爱好者,推动中国音乐剧体系的建设发展进步。作为一个音乐剧编剧人员,在优化设计音乐剧故事情节内容时,编剧人员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充分掌握了解到市场观众的文化心理特点,合理融入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元素,赋予音乐剧艺术一颗“中国心”[3],赢得市场观众用户的文化认同。就比如音乐剧编剧者可以通过将《花木兰》《梁祝》等中国经典题材应用在音乐剧剧本创作中,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我国宝贵文化遗产得到传承,还能够实现音乐剧艺术的本土化发展。
(二)中国特色音乐剧表演形式的民族化
要想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艺术发展道路,就必须打破一味模仿西方音乐剧舞台表演形式的现状,而是要创新创造出属于中国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剧表演形式。比如以音乐剧舞蹈和音乐这两方面来说,我国音乐剧编剧和导演工作者可以通过融入本土舞蹈、音乐形式进行音乐剧舞台节目的创新设计。中国是一个拥有着56个少数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有着自身鲜明特色的音乐艺术文化和舞蹈艺术文化。因此,在中国特色音乐剧体系建设发展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中国人民的审美习惯和艺术欣赏趣味,有针对性地对音乐剧舞台节目编排进行创新设计,确保舞台、音乐内容能够贴近民众实际生活,有效消除市场观众对音乐剧的隔膜,赢得更多觀众的喜爱和追捧。每个本土音乐剧创作者都有义务和责任将更多传统优秀音乐艺术文化和舞蹈艺术文化搬到音乐剧舞台上[4],这样能够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传统优秀艺术文化的魅力,促使中国音乐剧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
(三)中国特色音乐剧的都市化建设发展
中国特色音乐剧体系建设在注重本土化发展的同时,还必须科学有效融入都市化风格,通过合理运用国家流行音乐剧表现形式演绎出当代中国人民的现实都市生活。中国音乐剧的创新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全球化发展脚步,这是每个音乐剧艺术工作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为了促进中国特色音乐剧的都市化建设发展,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自身的工作思维观念,加强对不同音乐剧舞台表演模式的综合应用,在借鉴西方流行音乐剧舞台表演经验的同时,要融入中国都市化时尚风格本土音乐舞蹈语言内容,实现我国音乐剧的生活化创作表演,更加适应当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音乐剧建设发展要走特色化的道路,每个本土音乐剧工作人员都要树立起先进的工作理念,加强对音乐剧的二度创作,融入更多本土化文化创作元素,让西方音乐剧这个艺术舶来品融入到中国文化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我国音乐剧体系变得更加完善,赢得市场更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参考文献
[1]刘晨.浅析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探究与思考[J].声乐表演,2015(8):32-34.
[2]于平.音乐剧的审美理念与造美机制——赴日、美考察音乐剧艺术的见闻与思考[J].人民音乐,2016(9):85-86.
[3]刘华.传统与现代的契合——我国音乐剧的创新与发展戏剧[J].中戏剧学院学报,2015(3):142-145.
[4]信洪海.建立“中国特色”音乐剧体系刍议[J].上海戏剧·艺谈,2016(9):62-63.
作者简介:黄敏(1976—),女,汉族,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硕士,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族化发展趋势下戏曲风格音乐剧的创作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YS17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6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