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丰富,透视出苗族民众在长期的民俗生活过程中发展、传承的知识,包括生产生活、宗教类、哲学类等内容。对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进行分析,可从更深意义上探寻湘西苗族音乐的内涵及功能。
【关键词】湘西苗族;音乐形态;民间知识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湘西苗族音乐的形式多样,包括史歌、情歌、婚嫁歌等,其音乐形态丰富,既包括“乐声”性质的“音乐形态”,如山歌、情歌等,又包括“非乐声”性质的 “音声形态”,如仪式过程中的吟诵、咒语、呼喊、器物碰击等。[1]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蕴含着苗族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民间知识,涉及生产生活、宗教类、哲学类等内容。本文通过对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进行分析,进而更准确地认识湘西苗族音乐。
一、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生产生活知识
苗族作为一个农耕民族,其传统节日多与农业生产密不可分。湘西苗族传统节日有“三月三”“清明歌会”“赶秋”“六月六”等。每逢节日,苗族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汇集在一起唱苗歌。[2]湘西苗歌由唱腔与唱词组成,唱腔包括高腔和平腔,如“你唱的高腔很好听,你唱的平腔也很好听。高腔好像读书一样,平腔好似蜜蜂叫。唱到河边龙抬起头来听,鱼也跳出来听你歌唱。”[3]而唱词兼具文学与音乐两种艺术价值,唱词音声本体是地域性音乐的核心成分。[4]通过对苗歌唱词的分析,可透视出湘西苗族的生产生活知识。
(一)农业知识
苗族是一个山地农业民族,其音乐形态中蕴含着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知识。如“黄牛下田把田耙,麻雀树上嘴呱呱,哥象黄牛埋头干,妹象麻雀最呱呱。男:大田片片水汪汪,哥打耙来妹插秧。女:布谷声声不起腔,春播春插是头桩。”[5]这里反映了苗族男女农耕时的场景。此外,随着社会发展,苗族的生产工具也跟随着发生变化,部分地区由以前的黄牛耕田,转变为拖拉机犁田。如湘西花垣唱到:“《赞拖拉机》犁田用上拖拉机噢,行走速度真快哎,一早要犁好几亩噢,一天要犁幾十亩噢。”[6]尽管生产工具的改进提高了苗族的劳动生产力,但在偏远山区的苗族依然保持着原始的农耕方式。
(二)婚嫁知识
苗族传统节日不仅为了祭祀祖先,同时也为苗族青年男女提供相识的机会。他们会在小河边或在半坡上对歌。苗族人民通过对歌相识、相许,最后缔结婚姻。苗族接亲时,男方父母通常会对女方父母唱到:“父母养女很辛苦哦,饿喂奶糕冷护裙,长大嫁到我家里,象一箱豆腐把快分。只怪我家不宽裕,接亲送礼少纹银,你莫看我而郎面,还看来年喜抱孙。”[7]而女方父母则会回唱:“嫁女就嫁女儿身,关是单单一个人,没送女婿衣和裤,又少公婆衣和裙。憾我老人脚力差,想办奈力不从心,我虽礼轻情宜重,亲家望你仔细去思忖。”[8]从他们的对唱中可以看出双方父母都很谦逊,强调礼轻义重。苗族人民结婚时会邀请兄弟姐妹、亲朋好友聚集一堂,他们来做客时,通常会唱:“我们来到你这里做客,四朋亲友载歌载舞庆贺你。今天是你办喜事的好日子,主人贤德我唱歌来作感谢。”[9]
二、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宗教类知识
不同的地域共同体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造就了自己的文化,从而造成了文化的地域性差异。[10]湘西苗族有其较为独特的宗教文化与信仰,如“巴岱”是湘西苗族、贵州东部一带苗族主持祭祀祖先活动的人。“巴岱”信仰是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体系。[11]“巴岱”又分为“巴岱雄”“巴岱扎”。在主持的祭祀仪式中“巴岱雄”用苗语,靠口耳相传。“巴岱扎”用汉语,有相应的经书。[12]如经书《还愿进表事意》:“天清原有星辰现,地清绿水养人生。山清百鸟同林宿,水清鱼跃见分明……两句不雨万农忧,诚意祈霖望有秋。社稷神灵当有应,沛然霑足满田畴。春耕勤苦翼丰收,夏末常逢旱魃游。”[13]从“巴岱”经书中可以看出,通过仪式主持者的吟诵,祈祷万物生长、风调雨顺。
湘西苗族“巴岱”在仪式过程中通常以一种吟诵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仪式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曲调。“巴岱”传承人石寿贵认为巴岱扎所持仪式中的唱腔有六十多种,而今只剩三十几种。[14]笔者在湘西龙鼻村“巴岱”石元谷家调查时,他告诉笔者仪式中的唱腔分为文教腔与武教腔。武教腔又分为傩教腔和本地腔;文教腔是道腔(吕洞山、泸溪腔、麻阳腔)。我们到哪个地方,就唱哪个地方的腔。如道腔《道门开请路神科》中三皈依先唱五言,后唱七言、四言。每个唱腔都不同,其中四言唱是先念后唱。请神,先念后唱。吕洞山唱腔,先唱后念等。每一场大型法事都要念很多本经,分为念一天经、两天经、三天经、五天经、七天经等,这就叫做“做道场”。以一天经为例,一天要念三部经,三步唱,进一次表。清早起来就请神、进表、念经、拜唱。每天念的经书都不一样。[15]
“巴岱”主持仪式过程中的法器包括铜铃、竹柝等响器,通过器乐媒介来连接人神。仪式主持者通过行动、舞蹈、吟唱、手势等构拟出一个仪式情境,从情境中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16]如“《吃牛》恶妖恶怪扰多年,两年三载病魔缠,养鸡不发狗不旺,养猪养牛多空栏。捶牛聚亲多壮气,为我驱妖把怪歼。捉妖不许妖孽犟,对他脑门一铁鞭,头破如塌烂兜树,噼里啪啦滚下台……[17]《巫师歌》到日过节,到期过年,到日聚齐祖父祖婆,到时聚齐先父先母……摆好糍糕糍粑,斟上醴酒甜浆。吹腥你们来饷,呼气你们来尝,吃完你们得慎保家窝,喝了你们得警保室巢……你们保佑一家大小,瘟病不许侵体,冷病不许沾身。女儿滋滋来养,男婴生生来育,女儿易养长大,男婴易养成人,站似金石不毁,坐象古树不凋。”[18]综上可见,苗族人民通过“巴岱”在仪式中的吟唱,达到驱妖除魔、保佑家人平安等心理暗示。
三、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哲学类知识
各民族的伦理存在于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人生礼仪、宗教仪式等具体的“场域”之中。[19]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是民族文化意识的个性化表述,反映了苗族的文化心理和道德习俗。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伦理道德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中,如苗族婚嫁歌,双方对歌时通常会唱一些有关家庭和睦的内容,教导新婚夫妇要孝敬父母、互敬互爱等;又如经书《还傩愿卷》中以宗教仪式为基础,具有祭天、祭祖、祭神的神圣性,同时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其中包含了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准则;如“孟姜寻夫戏告终,此戏演得真感人。奉劝世上男和女,常把节义放在心。”[20]通过经书的念唱,教导苗族男女时刻把夫妻情义放在心上;又如“巴岱”石元谷家中的经书《三清留教合标交标科》:“十劝经来九劝文,奉劝人间幼女们。住在家中遵母教,学校读书要用心,学习成绩直往上,龙虎榜上取功名。如今男女都一样,奉劝凡间世上人。诗书劝人劝不尽,一家和气值千金。天上和来风雨顺,地下和来百草生。父子和来家不退,兄弟和来家不分。夫妻和来生贵子,妯娌和来家道兴。亲戚和来家兴旺,朋友和来得久长……一家和气子孙贤,口念真经发善缘,田真哭活紫金树,富贵荣华旺万年。”[21]宗教仪式过程中的唱词,把现存的伦理道德与民族记忆中的伦理道德结合在一起,利用文化构建过去的历史,能够有效地培养苗族人民对伦理道德的认同感。湘西苗族通过宗教仪式、村规民约等形式来完善伦理道德建设,并期望建立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 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丰富,底蕴深厚,是适应湘西地区自然生态、历史传统、文化氛围的产物,承载着苗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包含着丰富的民间知识。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生产生活、宗教类、哲学类知识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产物,与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民间知识的分析,可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湘西苗族的音乐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伍国栋.音乐形态音乐本体音乐事象[J].中国音乐学, 2010.
[2]吴华强.湘西苗族情歌衰微的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6][7][8][9][17][18]《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编.《湖南民间歌曲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分册[M].1980年10月,第96-97、100、105-106、106-108、101-102、114-116、117-119.
[4]钱茸.地域性声乐品种之音乐形态分析新议[J].中国音乐学,2011.
[5]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印.土家族苗族常用语·歌谣·故事选[M].2008.
[10]陈来.儒学的普遍性与地域性[J].天津社会科学,2005.
[11]陆群,焦丽锋,刘金标,等.“巴岱”信仰神龛设置的文化内涵及其变迁考察以腊尔山苗族为例[J].宗教学研究,2012.
[12]陆群.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中心表现形态”的分径与混融[J].宗教学研究,2011.
[13]林春菲.苗族宗教仪式音乐形态中的道德观[J].民族论坛,2016.
[14]魏育鯤.湘西苗族巴岱雄、巴岱扎仪式音声表述下的信仰关系[J].音乐探索.2013.
[15][21]调查地点:湘西古丈县默戎镇龙鼻嘴;调查时间:2015年1月21日-2月4日,7月24日-8月8日;调查人员:陆群,王惠宁,范娟,林春菲,等;调查对象:当地村民及老“巴岱”石元谷(1940年).
[18]薛艺兵.仪式音乐的符号特征[J].中国音乐(刊),2003.
[19]蒋颖荣.民族志:民族伦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J].哲学研究,2011.
[20]石启贵.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第6卷还傩愿卷),2009.
作者简介:林春菲(1989—),女,湖南武冈人,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音乐。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4YBB0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