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实践的形式发挥其教育功能,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与把握,在培育青年学子良好的政治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10-0004-02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许多专家学者就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已经有所探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第一,实践教学内容重复较多,教学形式没有创新;第二,理论高度不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真正内涵认识肤浅;第三,部分研究成果提出的实践教学建议严重脱离教学实际情况,没有可操作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学子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目的是采用实践的形式发挥其教育功能,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解和把握,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说服力、感染力,而不是单纯追求一种教学形式的变化,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教学意义。
   1.实践教学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一直以来,单纯的理论教学长期占据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地位,任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单方面灌输,教和学成为“两张皮”,教学效果较差。而采用实践教学,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被动学习的局面,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兴趣,相应地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2.实践教学可以培育青年学子良好的政治素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全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找准人生正确的政治方向,避免他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误入歧途。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认识到培育良好政治素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单纯理论学习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可以培养青年学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新一代的大学生,他们迫切希望融入社会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体现自己独特的价值。教育部也曾多次发文,要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单靠课题理论讲授是无法做到的,必须通过实践教学获得,如参加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推进高校思政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在理论上准确理解和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但很遗憾,目前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学术界仍然存在着很大争议,没有达成一个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共识。特别是部分学者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着明显的偏见,具体表现为两种错误认识。(1)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为了配合高校思政课的开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将实践教学定义于狭隘的课堂之外,单纯强调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实践”的因素。(2)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实践性活动,这种观点过多地强调了“教学”的成分,所以,片面地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只能局限在课堂之内。从本质上看,实践教学应该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概念。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 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1]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知道,思政课实践教学乃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实践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工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二者拥有统一的辩证关系。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并且以提高教学实效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点,引导青年学子参加课内、课外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
   人类进行各种社会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同样,高校的各种教学活动都不是盲目、随意的,都有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也不例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旨在将思政课中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纳入到实践教学的活动中,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政治教育。其教育目标具体如下。
   1.思想素质教育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用人单位对选用人才的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困难。同时,由于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部分大学生未能实现充分就业。青年学子入学时怀揣着美好的理想,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但面对现实的就业困境,部分学生会觉得前途渺茫,因此在大学四年得过且过,缺乏自信心、上进心。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发挥其思想疏导作用,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如请一些自我奋斗,实现创业梦想的师兄师姐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以此从正面引导大学生发愤图强,而不是自甘堕落,激励在校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
   2.道德素质教育目标。高等院校不是世外桃源,面对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部分学生未能守住道德的底线,道德水准下降。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以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如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结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道德修养部分的内容,采用“无人监考”的考试活动,让学生增强诚信意识;社会公德教育方面,可以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教材相关内容相结合,如针对老年人摔倒没人扶的社会现象,开展“见义是否勇为、见义如何勇为”的辩论会,以此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    3.法律素質教育目标。通过法制教育,其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与法律意识。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普遍有所提高,依法治国方略也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个别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事后又后悔莫及。为了达到警钟长鸣的目的,思政课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学法、懂法,依法约束自身行为,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评价是考核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对规范教学管理,还是对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目前现状来看,各高校普遍缺乏一套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一套科学规范而又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更新实践教学理念。当前各高校普遍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大实践”的教学理念。人的实践活动具有改造客体和优化主体的双重功能。只要能够达到改造主体、优化主体的目的,一切形式都应当采用,这就是“大实践”的教学理念。
   2.加强实践教学保障。首先,要有基地保障,实践教学的开展需有配套的实践基地,各高校要开动脑筋,采取多种方式,特别是争取社会各界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支持,联合建立适合开展教学的实践基地。其次,要有经费保障,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相应的经费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相比,更具基础性、广泛性,在经费投入上,要按照学分和人数设立专项经费,且不应低于专业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比重。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质量监控系统是为保障教学运行、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的监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日常教学检查制度,二是创建多渠道的信息反馈制度。
   4.优化教学效果考评系统。教学效果考评包括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考评。对教师的考评,主要看教学文件是否齐全,是否落实了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原则等。对学生的考评,主要考核学生参与实践的程度、收获以及各种成果等。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特别是现实生活的挑战。理论只有对现实生活有强大的解释力,才能保持其生命力。同时,现实生活对既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也是一大促进。从这个角度讲,实践教学对于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能够逐步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成果体现在相关教材体系中,以便有效地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并最终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4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