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两件套珍贵文物看东北民众自卫军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贠占军

  
   【摘 要】东北民众自卫军是活跃于辽东地区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彰显了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不畏强暴、奋起反击、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心和勇敢实践。东北烈士纪念馆收藏的两件(套)珍贵文物见证了东北民众自卫军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文物;东北民众自卫军;邓铁梅;汪晓东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9-0047-03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很快沦陷。在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的民族危机面前,具有强烈爱国传统的东北人民没有屈服,他们立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武装斗争。原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自发奋起抗战;广大农民组织起大刀会、红枪会,拿起刀枪,保卫家园;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奋起杀敌;一些绿林义士也激于义愤投身抗日。这些抗日武装力量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沦陷初期,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可侮的民族气节。
  爱国主义精神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国家和民族危机时刻表现出的核心内涵。可以说,在国民政府军队几乎不战而退,中共在东北的力量尚不强大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以自发的、“勇”敢的抗日行动展示出民族大“义”,反映出东北民众最朴素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这是极其珍贵的。
  东北烈士纪念存有两件(套)东北民众自卫军的珍贵文物。一件是1932年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邓铁梅任命汪晓东为第八路司令的任命状;另一件(套)是东北民众自卫军发行的钞票。它们是东北民众在民族危机面前不畏强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历史见证。
  一、见证了辽东民众自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程
  两件文件中有一件是邓铁梅颁发给汪晓东的任命状长16厘米,宽13.5厘米,由三层白丝绸缝制而成。正文为: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部任命状第二四号“任命汪晓东为第八路司令”此状。落款“邓铁梅”,款下加盖“邓铁梅印”红色方印一枚。任命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八月三日”,加盖“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印”红色方印一枚。任命状框外左右各写三字“不爱钱”“不怕死”;上下各写四字“收复失地”“杀尽倭寇”。“不爱钱、不怕死、收复失地、杀尽倭寇”即是东北民众自卫军的战斗口号。将战斗口号题写在各路将领的委任状上,是为了提醒各抗日将领时刻不要忘记身上担负的使命和责任。这既是警示,也是激励。
  在众多的东北义勇军的队伍中,由邓铁梅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十分活跃,威震辽东。
  邓铁梅是辽宁本溪人,曾任凤城县警察局局长。九一八事变后,在锦州闲居的邓铁梅目睹国破家亡的惨痛景象,感慨万千,前往东北军爱国将领黄显声处拜访,向他陈述了救国救民的意愿。黄显声鼓励邓铁梅返回凤城,通过旧关系组织队伍,充分利用当地山高林密的地理环境,开展反日斗争。邓铁梅回到家乡后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筹建抗日队伍。
  1931年10月7日,经过缜密的筹备,邓铁梅在辽宁凤城小汤沟顾家屯组建东北民众自卫军,邓铁梅自任司令。东北民众自卫军成立后,队伍很快从200余人扩充到2 000余人。
  為了扩大新建部队的影响力,东北民众自卫军在组建后不久,指挥部即研究决定将队伍的首战确定为攻打凤城县城。当时凤城县城有日本武装和警察各200余人,民众自卫军在查明日伪军驻凤城兵力配备的详细情况后,邓铁梅等人立即作出袭击凤城的作战布署。
  1931年12月26日夜,东北民众自卫军以大雪为掩护兵分四路向凤城县城进发。第一路在凤城以南的张家堡子切断电话线,断绝凤城与高丽门和安东车站的联络;第二路在凤城北四台子设伏,阻击北向连山关、鸡冠山的增援之敌;第三路入城攻击火车站;第四路攻击日本守备队和伪警察署。此役“击毙日伪军50余名,缴获各种枪支300余支、迫击炮2门和大批弹药。自卫军首战告捷,重创了日伪在凤城的守备力量,打出了自卫军的声威,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国内引起很大震动和反响。”[1](P.40)
  此后,邓铁梅率东北民众自卫军在辽东半岛的丹东、凤城、岫岩、庄河一带与日伪军进行了多次战斗,屡屡重创敌寇,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智取三义庙,血战红花岭,奇袭黄土坎,偷袭曲家店,进驻龙王庙,合围大孤山,捷报频传,战功显赫。邓铁梅声望日增,威震辽东。
  东北民众自卫军在短暂的时间里取得辉煌战果,极大地鼓舞了辽东民众的抗战信心,众多的抗日队伍纷纷前来投靠。到1932年8月,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部直接指挥的部队计有步、骑、炮兵20多个团,1.5万多人。也正是在东北民众自卫军发展的鼎盛时期,邓铁梅于1932年8月3日任命汪晓东为第八路司令,为其颁发了任命状。
  面对声势浩大的抗日队伍,日伪当局采取了两种策略。一是调集兵力对各地抗日武装进行大规模讨伐;二是想尽办法对各义勇军领袖进行拉拢和劝诱。这两种策略的目的是相同的:消灭东北各地风起雨涌的抗日武装。
  在日寇的武力讨伐和拉拢诱惑面前,邓铁梅领导东北民众自卫军不畏强敌,克服重重困难,继续进行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
  1934年5月邓铁梅因患痢疾不能随部队行动。5月27日邓铁梅被送到凤城县小蔡沟张家堡子亲属家养病。5月30日,叛徒沈廷辅带暗杀队将邓铁梅逮捕。在敌人的监狱中,邓铁梅不畏强暴,宁死不屈,表现出一名抗日志士为救国大业毫无畏惧的浩然正气。1934年9月28日,邓铁梅在奉天伪陆军监狱被日军秘密下毒杀害。时年43岁。
  邓铁梅牺牲以后,东北民众自卫军仍然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二、见证了东北民众自卫军维持抗日队伍生存和发展的艰苦努力   东北烈士纪念馆保存有两枚关于东北民众自卫军通用钞票,面值是二元和二角。这两张纸币是1954年夏东北烈士纪念馆和黑龙江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邓铁梅所部——东北民众自卫军当年活动的区域征集的。它对研究东北民众自卫军的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是东北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物证。
  纸币票面中心图案是一持锄站立的农民和一持枪站岗的士兵,反映了军民团结、共同抗日的思想。上部有“东北民众自卫军通用钞票”一行11字,下面有“凭票即付国币贰圆(角)”字样,底栏印有红色日期“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印”。图案两侧印有面值,左侧面值下盖有“总司令印”红色印章一枚;右侧面值下盖有“东北民众”红色印章一枚。边框内右侧竖印“以各县赋税农商会款”;边框内左侧竖印“东北各官银号为基金”。钞票的背面印有“邓铁梅”印章。
  随着东北民众自卫军的迅速壮大,给养问题变得愈加突出而重要。在东北民众自卫军建立之初,在司令部专门成立了秘书、副官、参谋、军需、军法、军医、财务、稽查等八个处。其中,财务处的主要任务是为抗日队伍筹集钱款,保障队伍的粮饷和购买弹药之需,采用的主要措施是控制盐业资源、印发通行券等。
  东北民众自卫军发行的货币有贰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五种。当时这种钞票与市面上的奉大洋、奉小洋在南满铁路、安奉铁路之间濒临黄海的三角地带(即:三角抗区)同时流通,币值稳定,可随时兑换,信誉很高,被老百姓称为“司令票”或“老邓票”。对保障自卫军给养,支援和巩固抗区的武装斗争和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932年春,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司令部迁到尖山窑(现岫岩县大营子乡),此时正是自卫军队伍壮大之际。人吃马喂,军需任务很重,邓铁梅决定创办印刷局印制钞票。他利用收缴的伪满官盐100万余斤,筹措资金30多万元,以此为基金发行军用票。
  钞票的设计和印刷工作由凤城县南大街刻字铺——铁笔山房老板董汲忱先生负责。经过积极筹备,邓铁梅将董汲忱筹集到的一台石印机和其他印钞必备材料和印刷工人接到尖山窑,开始印制钞票。“印了5个月后,由于日伪军骚扰,又转移到距尖山窑14华里的火石岭村后荒沟(县大营子乡火石岭村)张鲜国家印了一年多。印钞所需的材料,都是董汲忱从敌占区安东、本溪等地买来的。”[3](P.52)
  风起云涌的義勇军队伍对日伪军造成了极大威胁,日军加大了对辽东义勇军的讨伐力度。鉴于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东北民众自卫军的印钞工作暂时停止。董汲忱等人将印刷设备埋在半山腰,并在上面种上庄稼加以隐蔽。1933年5月,因叛徒告密,日军将埋在地下的印刷设备全部掠走,放火烧毁张鲜国的房子。董汲忱的父亲和妻子被敌人抓去,遭到严刑拷打。后来,董汲忱也被抓到安东监狱关押一年半。
  “东北民众自卫军通用钞票”的印制、发行虽然遭受挫折,但它对东北民众自卫军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钞票“在尖山窑印发2万多元,后主要由龙王庙‘中和祥’杂货铺主人、时任龙王庙商会会长的潘天相负责发行,并通过发行货币动员了大量物资,为解决自卫军军需供给做出了很大贡献”。[3](P.55)
  这两件(套)珍贵文物记录了一段烽火硝烟的岁月,见证了东北民众自卫军发展壮大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东北人民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奋起反抗、不畏牺牲的艰苦历程。邓铁梅等义勇军将领在民族危机时刻高举义旗、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谱写出一曲抗击日寇的壮丽凯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
  [1]白宇.邓铁梅与东北民众自卫军的创建[J].沈阳     干部学刊,2011(02).
  [2]征集说明.东北烈士纪念馆馆藏文物档案           DL00587号.
  [3]张新知,乔传义.东北民众自卫军通用货币发行    始末[J].中国钱币,1989(03).
  [责任编辑:褚永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5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