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尹西超
【摘要】笔者认为现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适合采用情境化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借此进一步提升广大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笔者以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从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情境教学策略进行一些阐释和说明。
【关键词】古诗词;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提出了高中语文古诗词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要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培养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以传承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启迪学生的心智,帮助青少年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情境教学概述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创设生动具体且情绪色彩浓厚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获得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以取得教学效果。
(二)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应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老师在进行诗歌课堂教学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积极性,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诗歌课堂教学活动,确保诗歌课堂教学达到最理想效果。另外,教师在授课时还应该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的多重性原则。
三、古诗词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古诗词与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自身文化底蕴以及所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充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既可以传递教学所需的背景知识,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态度。
比如教授诗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以播放“安史之乱”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唐玄宗骄奢荒淫、不理政事,奸臣当道、祸乱天下的社会现象。同时,教师可以补充描述乱世中的诗人一生仕途多蹇,战乱和饥荒不断,到蜀后,无处栖身,求助亲友,搭一茅屋,暂避风雨。无奈,八月残酷秋雨卷走了屋上的茅草,诗人彻夜难眠,凄苦悲凉,挥毫留下不朽之作。教师简单明了介绍时代背景,拉近了诗人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师在教授诗词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作品中的意象,作品描绘的画面,并结合生活体验展开联想与想象,进一步完善作品所提供的画面,让歌词中具体形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
如笔者教授杜甫的《登高》时,指导学生利用诗中的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扩充诗的意境:一是构轮廓。要求学生有序地在脑中展现急风、高天、啸猿、清渚、白沙、回巢鸟、落木、长江。二是着色彩。运用想象给各种事物涂上合适的色彩。三是抓動态。仰望那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枯木黄叶,俯瞰奔腾不息、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四是补细节。笔者要求学生补上恰当细节,使图画更细致、更逼真。如空旷高远的天空、急速的风使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清澈的河水、白白的沙洲上有鸟儿在盘旋。通过由浅到深的联想、想象,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构造出诗词所描绘的画面,进而感受到诗人笔下秋天的荒凉、时间的流逝。
(三)对比诗词情境
对比诗词情境,可以对比同一首诗词中的情境,也可以对比两首或多首诗词的情境。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如教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对比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苏词所营造的情境是“大江东去、浪淘尽”“惊涛拍岸,乱石穿空”的豪放气势,而李词所描述的情境却是“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的婉约气象;苏词展现的是“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情怀,李词流露的却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儿女情长。因此,通过情境的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不同创作者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以此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四)音频渲染
早期的诗词常常与音乐相融,因此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美。所以,播放音乐是渲染古诗词情境是重要的手段。如教李白的《蜀道难》,可播放《十面埋伏》,音乐的基调要高亢激昂、大气非凡,可以将李诗中奔放激越的豪情、奇诡丰富的想象、力拔山河的气势更充分地表达出来。如果能把诗词文字与音频资料结合起来,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更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情境教学是运用于语文教学的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概念是情境,采取情境化教学策略,借助多媒体,通过介绍作品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真情朗读诗词、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情境对比,更好地获得情感和认识的共通,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周蒙琴.重视语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浅谈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科教资讯,2008(12).
[3]谈胜轶.古诗词鉴赏之情景关系[J].新语文学习(高中),2010(1).
作者简介:尹西超,1987年生,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渤海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单位是莒县文心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2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