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红安信息化教育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前,国家信息化产业高速发展, 2018年12月1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推动教与学变革,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也十分重视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但在一些地区,因为学校家庭的不重视和不支持,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会过多的接触电脑,学校教职工也不会主动运用电脑辅助教学,即使是学校的互联网教学设备已经特别完善的情况下,依旧如此。
  关键词 红安 农村 中小学 计算机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1红安中小学师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今年4月,实践队员们走访了多所革命老区中小学校进行调研,得到的反馈大抵相同,8月,队员们通过让红安上新集中学学生填写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其中有60%的人能够做到“上网”,这些学生中有75%的人能熟练“上网聊天”和“玩电脑游戏”,但能进行更复杂的无关娱乐的操作的人仅占到总人数的8%,其中会安装各种系统或者是安装软件的人占总人数的5%,能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软件的人占总数的2%,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语言的人仅有1%,甚至有7%在现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从来没接触过电脑。而上新集中学中教师的的计算机水平也不能算乐观,在早期的走访调查中队员们了解到学校的高龄教师偏多,大部分的高龄教师完全不会使用计算机,会使用的电脑的高龄教师也只能做到在word上缓慢的打字,反之,占少数的年轻教师群体基本都能熟练使用电脑。在调查中可以看出,总体上师生的计算机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与一般城市的青年学生和老师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2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52%的人使用计算机是为了聊天交友及游戏娱乐,有9%的人会使用计算机进行网上购物,而利用高效的计算机和广阔的互联网进行信息查询、办公学习的人数只有27%。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功能在学生的使用情况来看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大家能利用信息化社会的便利来提升自己和方便生活那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3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计算机的途径
  通过走访调研可以发现,农村中小学生能接触到电脑的机会不多,又因为手机游戏的普及与风靡,家长们对孩子使用电脑总体保持不赞成、不支持的态度,家长自身也没有使用计算机的基础认识,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学生不太可能接触到电脑。
  在学校教育中,虽然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园中多媒体等信息教育资源十分完善,但因为平时上课完全不用多媒体设备,国家规定开设的微机课也没有得到重视,甚至完全被占用,多种因素都导致学生和老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不到电脑,进而无法了解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这种情况反而让学生对计算机抱有浓烈的兴趣,在不上机的情况下听相关的课也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如果学校家庭不对学生的兴趣提供一定的回应,学生可能会为了使用计算机去网吧,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不好的影响,也无法正确引导学生们去认识如今的信息化社会。
  4针对红安信息化教育现状的方案
  4.1对现有教师团队进行培训
  红安中小学教师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在习惯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愿主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校方或政府设立培训课,让他们掌握信息化教育相关技术,充分利用起当地的先进设备,提高授课效率与教学质量。
  4.2向农村学校输送年轻人才
  相较于对老一辈教师群体进行培训,向红安输送具备专业知识的年轻教师更有效率,并且可以由这些年轻人才在当地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带动当地教师提高计算机技术。
  4.3加大计算机教育宣传力度
  家长的偏见是计算机教育普及的最大难点之一,因此需要发布更多关于计算机教育的正面宣传,改变家长的固有思维,促成家校联动,不以强制管束的方式限制学生使用计算机,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掌握计算机知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避免学生沉迷游戏。
  4.4推广慕课资源
  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将计算机与学习联系起来,这也是他们只会玩游戏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向他们推广使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方法,拓宽学生课后自学途径,减轻他们对游戏的依赖。
  5总结
  近年来,政府给予农村教育信息化事业极大支持,农村学校的教学硬件改观显著。但信息化教学设备使用率并不高,最大制约因素还是设备科学使用的技能欠缺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思想抓起,改變家长老师固有思维、改进固有教学模式,推陈出新,做到家校联动,为学生营造信息化教育的学习氛围,严格把关学生使用与学习计算机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成功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帮助他们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王卿,田颖.农村中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研究[J].吉林教育,2017(06).
  [2] 王策,李婧涵,潘柏睿.农村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发展[J].青年记者,2009(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7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