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学》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就当前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学》该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来看,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其一言堂下,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不浓厚,无法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发展。在新课改下,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早已是大势所趋。在本文中,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升《学前教育学》教学质量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学》 存在问题 教学质量 提升对策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学》是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既具理论性,又具实践性。该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前教育中的种种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学前教育基本规律,以此使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的过程中,有效把握当前国内外关于学前教育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的教育观念,以此使学生在大量的知识储备下利用所学解决学前教育现象,为其今后在工作中学以致用的实现积累丰富的经验。但,事与愿违,在当前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要想提升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该课程教学活动所存在的问题,以此发挥自身专业素养的作用,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以灵活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师生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学》该课程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做出详细说明。[1]
一、中职《学前教育学》存在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中职《学前教育学》是一门极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既要向学生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下,获得教学能力的提升。尽管在新课改下,该课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将知识灌输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手段。在这样大量知识的堆积下,学生无法获得有价值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养成更是无从谈起,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么,这一情况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问题的呢?[2]
1.课程思想陈旧
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是较为陈旧的,仍将自己的教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此种情况下,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如何被调动起来呢?学生在大量的理论知识堆积下,受其有限的学习能力的影响,无法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久而久之,对该课程失去兴趣。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中职教师故步自封,不愿意、不敢接受新鲜的事物,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认为学生只要能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能用所需的知识来应付考试就可以了,进而导致其无法获得有效发展。
2.课程目标重知识轻能力
课程目标是教师组织《学前教育学》活动的导向。就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学》的课程目标设计情况来看,尽管一些教师意识到了该课程的实践价值,但仍将知识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由此在课堂中大讲特讲有关的教育政策、课程标准、学前教育方法等。在这样重视知识目标实现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识记理论知识,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由此不得不产生学《学前教育学》无用的想法。
3.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教学效果。就当前的《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一些教师仍是一整节课在讲台上灌输理论知识,而学生在座位上埋头记笔记。在这样缺少师生互动的课堂中,教师不仅讲得累,学生学得也累。
4.缺乏教学实践
在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培养极具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就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内容来看,大部分教师仅仅在课堂中向学生讲授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对其进行知识拓展,也没有为学生设置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在理论不充足和教学实践缺乏下难以获得教学能力的提升。
以上所提及的种种问题,严重限制着中职《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对此,教师需要抓住新课改时机,在以人为本该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采取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等协同发展,借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3]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对策
1.强调以生为本,创建“学习共同体”
以上所提及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观念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对此,要想提高中职《学前教育学》的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给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其在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下获得有效发展。基于此,我在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会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对所执教班级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以此在学生实际发展的引导下,给予其自主学习的机会。就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来说,其大都来自农村地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大部分學生是因为升学失利被迫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其知识、能力发展差强人意。在《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存在诸多的困难。此时,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积极构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互相监督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我在建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并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其划分为4/8人小组。在这样的分组中,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积极交流,尤其在学优生作用的发挥下,帮助其他两个层级的学生获得发展。组际之间也可以实现有效竞争,在竞争中产生学习积极性,以此促进其《学前教育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2.通过角色互换,鼓励学生大胆参与 既然《中职学前教育学》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的过程中,积极实践,在实践活动参与中获得教学能力的提升。那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使其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立足教学所需,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选择一些极具探究价值的内容,如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区域材料投放等内容,引导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在课下自主地采取多种渠道,如网络、书籍等搜集与这些内容有关的信息。在自主分析信息的过程中,搜寻有价值的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每一位学生都要共享自己所收集的信息,在小组中进行积极地讨论、交流,以此根据本组所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合作设计活动方案、组织区域活动等。在这样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储备,还可以积累有效经验,为其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在新课改下,案例教学法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倘若教师能在《学前教育学》活动开展中为学生提供一些极具借鉴价值的案例,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还可以使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获得判断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我在该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会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极具现实性的案例,以此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以“教师”内容为例,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为学生展示了个别幼儿园出现的教师粗暴对待幼儿的新闻事件。立足于此,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借助所学的知识對教学的行为进行分析,并说明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样的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不仅明确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还可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还可以在不良案例的驱使下,自主地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素养,为其就业发展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内容之外,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还尝试打破课堂教学的限制,每学期都会带领学生到与本校有合作的幼儿园进行实习,并向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以此使学生在幼儿园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积极地参与到区域活动、领域教学活动等设计之中,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
总之,在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改革入手,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习共同体、角色互换等活动参与过程中既能掌握有价值的理论知识,又能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柯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8):61-64.
[2]黄丽娟.从《学前教育学》的课程价值取向谈教学改革[J].儿童发展研究,2017(01):38-42.
[3]周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启示——评《学前教育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7(01):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5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