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蛋鸡副嗜血杆菌病是在蛋鸡饲养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急性或者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于感染鸡副嗜血杆菌而引起,通常是育成鸡和产蛋鸡群发生。由于该病在鸡群中以较慢速度传播,病死率不高,往往被养鸡户忽略,导致产蛋率明显下降,一般可降低10%~15%,淘汰数量增多,还会导致育成鸡生长发育停滞,推迟开产,出现并发症时会使死亡率升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介绍蛋鸡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关键词:蛋鸡;副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免疫预防;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2-0068-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
鸡副嗜血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该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菌体具有多形性,两极染色,没有鞭毛和荚膜,无法自行运动,也不会形成芽孢。该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在含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能够生长良好。根据该菌的抗原型,可分为3个血清型,分别为A、B、C型,且不同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反应。
该菌具有非常弱的抵抗力,接种于培养基后可在4℃条件下生存2周左右。另外,该菌的耐热性非常弱,如在45℃条件下不会生存超过6 min,但保存于冻干条件下能够存活长达10年之久。
1.2 易感动物
各个日龄的蛋鸡都能够感染发病,且易感性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因此,该病在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最易发生。有时珍珠鸡、雉鸡、鹌鹑也可感染发病,而其他禽类以及家兔、豚鼠、小鼠都不会感染该病。
1.3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鸡群出现发病后,病鸡和带菌鸡就会变成该病的传染源,尤其是慢性病鸡会导致整个鸡群都出现发病,且不易消除。呼吸道感染是该病的主要途径,一般是直接接触病鸡或者吸入携带病菌的尘埃和飞沫出现发病。
1.4 发病特点
该病通常在秋、冬季节发生,主要是由于此时天气剧烈变化,往往出现较大的温差,加之环境卫生条件恶劣或者饲养管理不良等就会导致鸡群发病率明显升高。在该病流行的早期和中期,病鸡基本不会发生死亡,但是在康复阶段,病死率有所升高,但不会出现死亡高峰。一般来说,主要是由于继发感染导致死淘率升高。
2 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減少饮水。鼻腔和鼻窦内存在黏液性或者浆液性分泌物,并有浓稠分泌物从鼻腔流出,在其干燥后会在鼻孔周围形成淡黄色的干痂,导致呼吸困难,往往张口呼吸,并伴有呼吸啰音。病鸡为排除分泌物,会持续甩头或者经常打喷嚏。另外,病鸡脸面发生肿胀,一侧或者两侧眼眶周围组织明显肿胀,同时眼睑也发生肿胀,严重时分泌物甚至会导致上下眼睑发生黏连,或者造成失明。双眼闭合似睡,拒绝走动,机体快速消瘦。
3 实验室诊断
3.1 病料镜检
用1 mL经过消毒的玻璃注射器抽取病鸡眶下窦或者结膜囊内分泌物制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可发现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细短杆菌,有些菌体呈球状、卵圆形,往往单个散在或者成对排列,但都没有荚膜和芽胞。
3.2 分离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病鸡窦腔渗出物分别在普通琼脂培养基、血液琼脂培养基中接种,放在37℃温箱内;同时,还要在另一个血液琼脂平皿中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交叉接种,放在37℃的5%~10%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经过24 h培养进行观察。
结果可见普通培养基上没有长出菌落;血液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白色的圆形菌落,表面光滑,稍微突起,并具有溶血现象;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交叉接种具有“卫星现象”。
3.3 药敏试验
挑取典型菌落以划线方式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接着使用经过消毒的金属打孔器(直径为3 mm)在琼脂平板上打孔,然后在孔内加入试验药物 (注意粉剂药要求加满孔),之后标明各种试验药物名称,放入37℃生化培养箱中进行24 h培养,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敏感药物。
4 防控措施
4.1 隔离、消毒
挑出全部病鸡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加强鸡舍保温和适当通风,严格消毒,水槽、料槽每天使用20%碘制剂进行清洗和消毒,圈舍每天使用0.2%过氧乙酸消毒,进行1次带鸡消毒,连续进行1周;同时,周围环境使用季胺盐类消毒剂进行消毒,每周1~2次。
4.2 药物治疗
整个发病鸡群,上午使用鼻冠球克(5%磺胺间甲氧嘧啶)、呼上清(50%泰乐菌素)按0.6%浓度添加在饮水中服用,每集中4 h用药1次,连续使用5天;中午使用特效肾可舒(乌洛托品)按0.2%的浓度添加在饮水中服用,每天集中饮用2~3 h,连续使用3天;下午使用阿莫西林按0.5%浓度添加在饮水中集中服用1次,连续使用5天。
经过5天治疗,整个鸡群已经明显好转,没有出现死亡,呼吸道症状有所缓解,采食量逐渐增加,但产蛋率依旧较低。如果立即停止用药,往往会在3天后出现复发,此时可在上午使用80%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按0.38%浓度添加在饮水中进行1次集中服用,连续使用1周;中午使用特效肾可舒按0.2%浓度添加在饮水中集中饮用2~3 h,连续使用3天;下午使用先锋超能(头孢类)按0.3%浓度添加在饮水中进行1次集中饮水,连续使用5天。经过10天治疗,停止死亡,采食量完全恢复,产蛋率也恢复至正常。
4.3 免疫预防
目前,我国预防该病的常用疫苗为含A型和C型鸡副嗜血杆菌二价油乳剂灭活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鸡群通常进行2次免疫接种,即在60日龄进行首免,每只肌肉注射0.5 mL;在120日龄进行二免,每只鸡肌肉注射1 mL。鸡群接种注苗后,要注意对环境进行消毒,并适当使用对该病敏感的药物,确保鸡群能够安全渡过免疫空白期。
4.4 加强饲养管理
鸡场内的所有鸡舍都要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且每次清舍后都要全面清洗和消毒,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空舍才可再次进入新鸡群。调控鸡群饲养密度适宜,且不同日龄的蛋鸡必须进行分开饲养。气候寒冷的季节,要加强防寒保暖,但依旧要适当通风换气。日常饲养过程中,定期进行带鸡消毒。
4.5 血清学检测
对于规模化蛋鸡养殖场,要求建立血清学检测制度,随时对鸡群进行抽样检测,及时将对该病血清学反应呈阳性的鸡群进行淘汰处理,净化鸡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4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