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生手机成瘾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前,中职生手机使用问题不当已成为学校所面临的难题。重新审视中职生手机成瘾这一现状,分析手机成瘾背后的心理成因,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寻找相应对策。一方面为了矫正学生不良的手机使用习惯,另一方面也促进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
  [关    键   词]  中职生;手机成瘾;心理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22-02
   一、中职生手机成瘾现状分析
   受家庭关系、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和学生主观因素等影响,中职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过激行为,手机成了他们宣泄情感的一个“舒适空间”。由于中职学生这一群体所具有的独特性,过度玩手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更为突出。不健康的使用手机占用了他们大量的学习、休息、活动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发展。
   中职生大部分为考不上普高的学生,本来就带有一定的厌学情绪,学习基础薄弱,且又处于尚未成年、精力旺盛但是意志不坚定没有形成完整的三观的阶段,没有正式进入社会,更容易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相对简单的手机世界里。
   中职生对手机的依赖主要集中于休闲娱乐、社会交往与展示自我。通过听歌、看小说、刷抖音、游戏、网络购物、美拍修图等应用休闲娱乐,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进行人际互动,而这些应用如果不是单向的行为,那么都会有展示自我的功能。一方面,应用的开发者不断研究人们的心理、推出爆款产品;另一方面,被孤独、压力困扰的年轻人急需寻找一个被接纳的空间,尤其是青少年,更是容易深陷其中。
   二、以信息光电学院为例,探究中职生手机使用情况
   (一)问卷调查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手机使用情况;二是心理缺失状况。希望通过中职生手机使用情况分析,对相应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情况分析,探究其手机成瘾背后的心理成因。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408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87份,涵盖本学院中职阶段11个班级,被试者来自电气、外贸、计算机、动漫设计等各个专业。
   有效问卷中,男生252人,女生135人,年龄从16~20岁不等,其中大部分被试者为17岁,有54%的中职生使用智能手机时间超过3年。有七成以上的中职生表示,如无其他条件限制、他们一般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会超过4小时。根据问卷统计结果,目前我校中职生大部分手机使用时间过长,且已有部分同学面临手机成瘾问题。中职生手机使用主要目的为社交需要与打发时间,使用的主要功能是游戏、社交、看视频、听音乐。
   亲子、师生关系较好,社会适应良好、自信心充足、能从其他地方获取支撑与依赖的学生很少沉迷于手机,而那些孤僻、抗压能力差、人际交往弱、自我评价较低的学生更容易陷入手机成瘾。
   (二)实证研究
   以本人担任班主任的某直升班為调查对象,主要针对班里不健康使用手机行为进行了持续一年的调查研究(2018学年,该班级为高二年级)。其中一名同学(以下以Y同学指代)有多次藏匿手机的行为,极具代表性。
   该同学为班里唯一一名父母未为其购买手机的人,因此Y同学想方设法从其他途径获得手机并私自藏匿、玩至半夜,极大地影响了后一天的学习。
   从该个案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私藏手机行为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母亲的出发点是不让手机影响孩子学习,而孩子会觉得别人都有就自己没有是在“搞特殊化”,所以“别人都交手机我要藏手机”。Y同学甚至一度认为“我妈有我弟弟就够了、她反正不管我了”,这侧面反映出孩子其实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而每次私藏手机虽然是负面行为,但是也能引起父母的关注。每次出现问题时母亲的责骂让孩子觉得没有交流的空间、丧失沟通的想法,父母的教育方式尚未统一,没有给孩子一个固定的标准。
   三、中职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因素分析
   手机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之一,介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给中职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消费习惯、娱乐方式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对中职生心理方面产生影响。
   (一)中职生手机成瘾对其心理造成的影响
   1.手机的社会交往和游戏体验功能在满足了中职生自我实现愿望的同时也阻碍了中职生继续发展自我
   虚拟社交平台更容易给中职生带来“高峰体验”,进而实现自我肯定。这些成功的心理体验需要付出的努力远比现实生活中的少,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陷入对现实生活缺乏目标的空洞感中,并丧失自我发展的动力。
   2.手机的互动性在满足了中职生交往需求的同时让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孤独
   在中职学生的成长轨迹中,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关注相对较少,因此他们更加渴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有强烈的交往需求。通过社交软件,他们产生一种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的心理感受。但这种通过媒介的交流很难延伸到现实,离开手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依然难以表达自己。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虚拟社交平台,淡漠了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从而造成心理上更加孤独。
   3.手机的娱乐性在宣泄中职生情绪情感的同时让他们更容易在道德上迷失
   手机的娱乐功能给中职生宣泄自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短暂的群体归属感让中职生越来越依赖手机,而中职生对于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并没有辨别能力,易受不良行为影响。他们并不能协调好网络和现实的关系,将游戏中的不文明用语和暴力行为带到现实世界,但受校纪校规的制约与自我内心的约束,这让他们在道德上迷失自我。    (二)中职生手机成瘾心理成因分析
   我们认为,中职生手机成瘾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导致心理缺失。浮躁的社会环境、学校的不正确引导、家庭中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不科学的教养方式、不正确的教化期待……这些都是中职学生心理缺失的催化剂。
   1.童年成长经历引起中职生心理缺失
   由于教育体制本身的原因,在一个学校里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仍然是分数,中职学生在学业上受到太多失败,更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受成长环境影响,他们比较内向和孤僻,面对问题,他们对自己持否定态度,采取退缩、逃避的应对方式。长时间与家长老师的对峙态度会让中职生产生偏执心理,极度渴望证明自己却又无从下手。另外,从众心理也是中职生寄情于手机的原因。他们易受身边其他同学影响、缺乏自主性。
   2.手机的出现填补了中职生的部分心理空缺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手机是一个小的自我空间。只要打开手机,好像就进入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空间,可以自在地放松自己,度过许多无聊、疲惫的时间。这样的一个包容空间,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过渡空间”。当现实无法满足中职生的需求时,他们就可以从这个过渡空间里得到补偿。
   3.过于依赖过渡空间形成手机成瘾
   培养兴趣爱好、寻找精神寄托,这些都是过渡空间的例子。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在学校无法得到肯定、在家里找不到温暖和放松,手机就成为了他们的过渡空间。而随着感受到自己越来越不被现实世界所接受,他们就会更加沉溺于过渡空间,慢慢深陷其中,也就是所谓的“手机成瘾”。
   可以说,恰当的过渡空间,我们并不反对,可是对于少部分手机成瘾的学生,他们模糊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甚至沉迷于其中不愿回到现实世界,这个现象就必须加以重视并及时矫正。
   四、中职生手机成瘾的矫治
   (一)正视手机成瘾问题,呼吁利用优势资源,重新建立亲密关系
   中职生手机成瘾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应该做的是正视这个问题。童年时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表达没有得到反馈会让中职阶段的学生慢慢将自己沉浸在手机这个“过渡空间”,关注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发掘现实世界的美好,让他们逐渐从那个不健康的过渡空间抽离。比如采用注意转移的方式、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或者采用陪伴的方式增加学生内心的安全感。
   在这里,我们鼓励家校合力帮助中职生共同发掘他们身边的优势资源。以积极的视角,关注手机成瘾中职生身上的“正向”资源,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在我校,学生虽然文化基础薄弱,但是他们的文明礼仪方面都做的很好,大部分学生在路上看到老师都能有礼貌的打招呼,对这一点可以即时回馈和表扬。或者有些学生在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长,在这些方面也可以多做挖掘,帮助他们建立生活自信。对于那些不恰当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重新审视,避免过度密切或者疏离。
   (二)综合运用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了解学生内心、增进人际交往
   矫治手机成瘾问题,简单粗暴地砸手机、打骂等极端限制行为的做法并不可取,可以采取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模式。采用倾听的方式,听一听这些手机成瘾的学生内心里的声音,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不良的家庭关系和缺乏环境支撑让这些中职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通过再学习的方式重塑良好人格特质。要帮助学生意识到沉溺于虚拟的手机世界并不可取,从而引导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通过相应的团体心理辅导,增加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大部分手机成瘾的背后反映的是中职生的人际孤独。对虚拟世界的沉迷,背后是他们的孤独症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低下。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通过介绍自己、表达自我,提高社交技能,克服狭隘、自卑、焦虑、敌意等负面情绪。鼓励中职生多进行换位思考,采用角色扮演、挫折训练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抗压意识与抗打击能力,及时化解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心理危机。要让这些学生发现在现实世界中与同学、家长、朋友交往的乐趣及意义,这样就不会过分依赖手机的虚拟世界。
   (三)进行生涯规划,帮助学生重塑生活目标
   寄情于手机世界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现实的迷茫以及生活的空虚。部分中职生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对未来没有目标和方向、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于是就出现享乐当下沉迷手机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目标,并根据自己设立的目標付出相应的努力。如以我们学校的中职生为例,通过高中三年或者两年的学习需要取得相应的中级工证书,再细化成具体的几门专业课,又可以把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学期。这是学校对学生制定的要求,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设定其他的目标并一步步实现。
   矫治中职生手机成瘾,是当前迫在眉睫且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齐心协力、一同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正中,王伟奇,姜辉友.关于手机依赖的研究综述[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23-27.
   [2]沈玉林.中职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5(31).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