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年制高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数学语言不同于语文语言,语文语言是生动的、美丽的,而数学是严谨、慎重的,必须要经得起推敲和反复验证。苏联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在数学的学习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数学语言;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216-02
所谓数学阅读,是指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数学材料的阅读来建构数学模型,通过阅读获取一定信息,汲取一些知识,从而来发展他的数学思维,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学习数学语言能力相对高中生来说要偏低一点,在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感知比较差,思维转换也比较慢,长久下去就会导致数学理解能力下降。而通过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认知水平的发展,也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和细心程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许多有利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有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和心得。
一、渗透数学文化,树立优秀榜样,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过去和现在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如果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这是齐民友先生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文化可以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数学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成果,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以此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从中感受数学家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不断探索创新的工作精神,逐渐让学生渗透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比如,我们在讲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去查阅数学家笛卡尔与蜘蛛的小故事,在故事中学生了解到了笛卡尔是如何建立坐标系,并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最终创立解析几何学,从而推动17世纪数学大发展。再比如我国的商周时期就有了十三个数字,这些数字都是刻在甲骨文上面的,学生通过阅读就能感受到数学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价值以及人类对数学的热情和热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起源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设计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但很严谨的基础学科,要想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那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抓住契机,巧妙设计有趣的情境,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后面的读与思作铺垫。
例如我们在讲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通过阅读泰姬陵的故事,让学生思考陵寝中三角形宝石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再找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颠倒位置拼成平行四边形,由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总颗数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颗数是它的一半,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很容易就推导出来了Sn=。此时我们把其中“三角形”图案换成“梯形”图案让学生思考,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梯形也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此时它的计算公式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相似的,即把上底看成a1,下底看成an,高看成項数n。有了这样的结论后,又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看法: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通过它们的面积和能得出另外一个公式Sn=na1+d。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课本中是怎么说的,是否和自己所想的一样。本来的情境导入已经激发了学习阅读的兴趣,通过层层发现探究,此时学生对数学课本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每个人都会认真阅读课本中的新知识,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由此可见,要想理解题意或知识点,首先必须读,而且要读透,在教学中要围绕知识点设计有趣的情境,才能诱发学生迫切阅读的心理,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提炼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可以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愉悦、审美上的乐趣、思想上的启示。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注意提炼阅读技巧,这样才能快速而有效地提炼出重要的信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一)“数”与“形”相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数学只是一门基础文化学科,他们更重视的是专业课,所以具有课时偏少、所授内容也偏少的特点。而且很多的知识点都是以前没有接触过但其之间又紧密相连的,如数列的极限、函数的导数、微积分等。学生阅读时普遍感到内容枯燥乏味,感觉很茫然,一窍不通。所以教师在授课时都是简单粗暴地直接给出概念,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去解题,这样做就会让学生难以学到数学的精髓,难以欣赏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美。如果我们在阅读中巧妙地把“数”和“形”相结合,学生就会轻松地读懂题意,从而促进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我们在学习函数极限概念时,就可以通过例题引出概念:函数
由图象可以看出,当x→+∞时,f(x)→0;当x→-∞,f(x)→0所以当x→∞,f(x)→0,但当x→0,f(x)→∞。借助于图象可以比较直观明了地看出函数值的变化,从而函数极限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在此基础上再去阅读课本,学生对概念就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了,阅读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二)注重比较,找关键重点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我们在阅读题目的同时,如果对重点字词着重划出并重点去思考理解,那么我们就能尽快掌握阅读内容并找出解题思路了。比如,我们应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这样两道题:(1)某林场计划第一年植树造林2km2,以后每年比前年多造3%,第五年造林多少km2?(2)某工厂去年产值120万元,计划以后每年比上一年增长10%,则第5年的年产值是多少万元?表面看起来这两道题是一个题型,但如果不抓住重点词“第一年”“去年”,那结果就相差大了。因为第一题的首项是从第一年算起的,而第二题的首项如果从去年算起,那第五年的产值就应该求的是第六项。但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关键词,求的都是第五项。再比如我们在学习概率时,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的概率估计值如何取?
我们可以先列举一些例题,让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再去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标出自己未归纳出的重点词。大部分学生归纳时都认为是利用频率的平均值来解题,通过阅读课本的关键词,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观念与实际大相径庭,这时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去理解“次数最多”“最后一个有效数字四舍五入”的含义,从而也就能够真正地理解掌握概率估计值是怎样得出的了。
(三)在归纳总结中学会融会贯通,提高阅读能力
数学知识本身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有一定的关联,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所以在阅读的同时,我们要注重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的整体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这样在讲授新的知识点时,就可以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必要的阅读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基本“切入点”引出新知识。除了归纳总结还得学会把知识融会贯通。我们在数学阅读时,不仅仅只是表面动动嘴皮子,我们要在阅读中发现其规律,要化特殊为一般,要从已学过的知识拓展、延伸到新的内容,学会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真正理解新内容所包含的严密逻辑关系,从而提升解题的灵活性。例如,我们在解这道题目:某校数控专业实习基地的一台车床价值360万元,每年的折旧率为10%,第10年末该设备的价值为多少元?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时,要让学生提炼已知条件,并要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点求解,除了此解法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列举每一年的价值,从而归纳总结出它的规律,发现还可以用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求解。我们在授课中,可以在设问的同时有效引导学生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理解,从而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四)注重合作交流,提高阅读能力
合作交流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得到共同进步。通过合作探究后交流,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看到别人的独到见解,对自己的一些判断和理解能得到一些启发和补充。比如我们在阅读这道题:已知A(-6,0),B(4,-4),C(10,4)是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则顶点D的坐标为多少?通过图象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既可以利用两组对边相等也可以利用对边平行得出斜率相等来解题。但在解题过程中发现当用第一种方法解题时有两解,通过合作交流,他们明白了其中一解舍去的原因,更是在合作探究中发现:两条对角线的中点相交于同一点,于是第三种解法就迎刃而解了。解完题后再重新去阅读题干时,有学生提出了疑问,如果把ABCD去掉,那答案还是刚才的吗?从上例中,我们发现通过合作交流能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自己的长处,每个人在集體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要想学好数学,阅读是最基本的活动,因为在阅读中我们能不断去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收获知识。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更能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参考文献:
[1]舒美爱.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的融合[J].读与写(下旬),2019,16(12).
[2]王慧汝.浅析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9(27).
[3]宋枚.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4).
编辑 原琳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