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学生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丽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来临,目前在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在生产运营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信息成为企业加强信息管理、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占据企业管理信息70%左右的会计信息管理则成为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为顺应这一变化,在我国高等职业学生会计电算化培养中,学校承担着培养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为主的、工作在第一线高技能会计职业人才的任务。因此,该文将结合会计电算化的涵义以及结合职业能力的介绍,阐述五年制高职院校在学生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并提出高职教育学生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培养的新思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 会计电算化 职业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2-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a)-0203-02
自从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无论从办学规模还是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逐步在国家、政府以及优秀教育家的呕心沥血的付出中,形成了以培养学生专业化技能,面向企业经营需求为基础的高职教育体系。高职改革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重点是培养企业经营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高素质主要集中体现在学生的职业能力上,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决定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潜力。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社会生产运作朝着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向迈进。因此,对于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具有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培养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1 会计电算化概述
首先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人才的培训、宏观规划、制度建设等。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及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另外,随着经济管理对会计数据处理要求的日益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数据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目前主流的会计数据处理技术是指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传输等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法。
会计电算化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4点:(1)人机结合。首先需要工作人员将数据录入会计管理系统中,然后由相关责任人审核相关账单或者凭证并发出指令。其中,计算机在其中的作用是记账、结账、报表。(2)自动化、集中化。自动化的主要体现是运用计算机代替以往人工自动记账、结账和报账,减少了错账、乱账的发生率。集中化主要體现在计算机需要通过网络实现会计或者财务数据的传输,实现不同部门通过在会计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3)数据处理及时准确。通过会计财务系统记录、审核和管理、存储凭证。使得繁琐的财务做账处理流程更为简便,核算结果更为精确。避免手工处理的错误。(4)在会计财务系统中,由于系统的人性化设计开发,使得系统内部控制多样化,可以人工控制,实现人机结合控制。
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主要有:提高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水平和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由事后管理向事中、事先转变;推动技术、方法发展,推动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实现了会计资料的无纸化破冰。取消了某些会计凭证审核环节。对会计软件云服务做出了相关规定。对集团企业信息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财务共享。另外,从保障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执行角度来看,便利会计监督的角度,实现国家税务的正常、真实的缴纳,减少瞒报、少报或者漏报财税的发生。确保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遵循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要求,特别是满足会计监督的需要。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概述
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类型,什么样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是一个人从事一定职业所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特别对于接触金钱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在高职院校中主要是培养其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一线工作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对于其专业能力的提升,职业道德操守的培养都有很大的裨益。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一般由道德素养能力、会计财务专业能力和处理突出问题的关键能力构成。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阐述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2.1 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
正如会计专业职业操守手册所讲的:“所有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核心灵魂和基本要求是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这是由于会计或者财务金融行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行业。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其职业活动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涉及面极为广泛的经济工作,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对于会计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执行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高低,会计行业的这种特性就要求会计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2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在高等职业学校,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学生和教师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学习和教学向导。同样的,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以问题为向导的能力教学,帮助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化训练和企业基层锻炼之后,可以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时的计划及决策的职能。
2.3 过硬的岗位操作技能能力
在企业中会计专业是一项要求具备动手、思考能力和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问题的工作。包括账单凭证的完整性、真实性核验,在手工制作账单时需要具备单证处理、每月经营收入、支出账核实和制定以及账本核算等各种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引入,要求专业会计人员具备娴熟的计算机操作以及应用会计软件等能力。
3 高职学生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3.1 完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要培养会计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在制定时应对优秀的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向专家学者请教,并且依据会计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企业经营、会计专业市场发展情况规律加以分析,制定符合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并以“就业”为指导方向进行设置。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把会计职业技能放在核心位置,同时把不同的会计专业课程模块融入到各个会计职业技能培养教学中,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通过建立以职业课程模块与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将会计专业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职业功能与会计课程相融合,可以分为技能实践、职业操守、社会能力、专业岗位能力等模块,每个模块相互关联。而且除了教授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了学生的以后可持续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可以把会计从业类证书考试成绩和课程考试成绩相结合。
3.2 加强会计软件的培训教学
在高职院校中,通过会计软件开展实训教学是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为了更加真实有效地模拟现实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首先需要选择高效、科学会计会计软件,使得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会计软件可以在企业工作时也可以应用,具有良好的继承性。为会计软件功能划定规矩方圆,明确哪些功能是会计软件必须具备的、哪些功能是会计软件不得提供的,并通过一定的手段确保这些规定落到实处。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还要对会计软件相关服务质量提出要求。会计软件经历了电算化、信息化,来到了智能化的时代。技术的革新,不仅仅使核算的速度快了,还使业务处理的流程标准化、自动化了,更是引起了会计职能的转变。培养适应未来财务工作需要的人才,是“会计信息化”开放课程设计的起点,所以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入了解会计软件运行的机理,熟练操作会计软件;有意识训练因果思维、溯源思维,培养全局意识、风险意识;有意识地提升交流、沟通和表达等通识能力。所以我们的课程,在介绍软件操作的同时,还将在启迪思维、增强学习能力等方面予以引導。
3.3 创新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应该把素质教育作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抽象的会计知识进行理解;利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营造互动交流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倡课堂互动交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负责引导学生,针对性地回答、讲解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能正确认识会计工作。
3.4 建立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
培养优秀的职业能力和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指导。因此,高职院校在重视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教学课程改革的同时,也要加强建设会计专业的优秀师资队伍建设。努力从可行有效的各个方面入手,引进优秀的教师人才、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使得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理论功底教师,通过具备较高的实践教学水平,既能传道授业解惑,也能锻炼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高职院校也需要不断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注重引入会计专业实践能力高的人才,完善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五年制高职学生会计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需要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高职教育思想指导规划,结合高职院校从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探索研究,打破传统会计专业电算化教学课程设置的套路,培育学生提升与职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能力,实现高职学生在市场就业时的人职匹配,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赵勃.浅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丝路视野,2017(31):123-125.
[2] 朱梅梅.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版,2017(16):47-49.
[3] 刘东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会计电算化[J].管理观察,2012(12):89-90.
[4] 赵蕊芬.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35(2):120-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54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