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至上 “我”是主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儿童至上”,指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自主性,保护幼儿的兴趣爱好,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自由发展。“我”做主人,指教师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充分运用智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主动性;同时,幼儿也是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拥有自主的权利;家长也是活动的主人,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幼儿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6-0059-02
  引    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时,应多关注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多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蹲下身来和幼儿平等交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使幼儿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从游戏精神出发,开展自主有趣的活动
  “课程游戏化”的着眼点是儿童。虞永平教授指出:儿童的发展是衡量“课程游戏化”的根本,儿童的发展源于儿童的学习。教师只有了解儿童的学习,理解儿童的学习,才能支持、引导和激发儿童的学习,才能不断为儿童学习创造条件[1]。因此,幼儿园课程应充满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应更加生动、丰富、有趣,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在我们的教室前有一个长长的台,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用一次性杯子种了一些植物放在台阶上,幼儿一天天见证着植物的破土、发芽、生长……有一天,幼儿发现一个杯子里的玉米苗干枯了,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于是笔者带领幼儿开展了“枯萎的玉米苗”的活动。笔者把那盆枯萎的玉米苗带到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哎呀,昨天还好好的玉米苗,今天为什么变成这样呢?”有的幼儿说:“是不是太阳太大了,把它给晒坏了?”有的幼儿说:“是不是水太多了,把它淹死了?”笔者鼓励幼儿进一步猜想、调查和分析,让幼儿先猜测,想一想会出现什么结果,再进行实验与探索:比较阳光下和阴凉处的玉米;水里、棉花里、泥土里的玉米。幼儿每天都会关心自己的“实验”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家长也参与幼儿的讨论,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通过亲身参与探索活动,幼儿发现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基本条件。笔者从幼儿遇到的问题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围绕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帮助幼儿养成自主发现、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好习惯。
  二、从幼儿视角出发,观察与指导一日活动
  要了解幼儿就要多观察幼儿,教师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从而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采取正确有效的指导方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用心观察他们的行为,关注他们的投入度,关注他们面临的新问题,关注活动的挑战性。教师应以儿童视角读懂儿童,采取适时、适度的指导,推动活动进行。
  一次晨间活动时,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正在搭建一些废旧纸箱。乐乐一不小心把纸箱撕坏了:“哈哈!我有一把手枪。”琪琪也去拉,拉下了一个长方形纸板,说:“这是一块大石頭。”“哈哈!我也想变。”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被纸板吸引,几名幼儿围在一起开始玩纸板。乐乐无意中撕坏纸箱引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废旧纸箱、纸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笔者想:能不能把这些纸箱、纸盒剪开变成纸板,让幼儿玩一玩,引导幼儿学习与探究呢?晨间谈话时,笔者引导幼儿围绕纸板的玩法进行了大胆探讨,幼儿的兴趣浓厚,都表示想玩一玩纸板。
  户外活动时,笔者准备了数量充足的纸板,带着幼儿来到户外,引导他们大胆想象纸板可以怎么玩?只见几名幼儿将纸板一块一块自由地放在草地上,当作石头。幼儿双脚在纸板上跳来跳去,玩起了“跳石头”的游戏。有的幼儿两人合作用纸板做山洞,一群幼儿玩起了“钻山洞”的游戏;有的幼儿将纸板铺在地上,变成游泳池里的赛道,趴在上面快乐地游泳。
  看到幼儿玩纸板的兴趣浓厚,笔者便思考如何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笔者用剪刀在一块硬纸板上剪出一个大小适中的圆,再用打洞机在圆纸板边缘打一圈小洞,在材料箱里找出各色窄布条,在每个小洞上绑上布条,一个好玩的飞盘就做好了。笔者还引导家长在家中和幼儿一起合作,用纸板制作了许多飞盘。幼儿带着做好的飞盘来到操场上,笔者说:“飞盘有哪些玩法?”幼儿想出的玩法真是五花八门:开起了火车、当成了轮子、玩起了平衡游戏、挡住脸当面具、夹在双腿间学小兔跳、当扇子、运大西瓜、做一回漂亮的“新娘”……随着幼儿游戏的不断深入,笔者又组织了“纸板变变变”等多种相关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玩纸板的经验。
  三、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营造适宜性环境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材料,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积极互动中获得知识与经验的。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他们营造适宜的、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让幼儿通过适宜环境获得更好的发展。在营造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通过讨论等多种方式参与环境布置,从而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心愿是幼儿心底的小小期待,新的学期,每名幼儿都有自己小小的心愿,他们常会谈论:“我想给弟弟妹妹做榜样,帮助他们,如叠被子、洗手、穿脱衣服”“我要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做老师的小助手”“我希望自己的本领越来越大,以前不会的事情现在都能自己完成”。笔者饶有兴趣地提议:“也许,我们可以做一棵心愿树,把自己的心愿都挂在树上。”笔者的建议得到了幼儿的积极响应,但他们一时不知道从何入手。于是,笔者鼓励幼儿:“今天回家,你们先做个设计方案,想想需要用哪些材料。”第二天,一些幼儿带来了自己的设计稿。晨间谈话时笔者围绕心愿树展开,先请做好计划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其他幼儿一同参与讨论。讨论中,幼儿互相分享、提建议。区域活动时间,幼儿开始动手制作心愿树,他们用绘画、折纸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小心愿,给自己定下一个成长小目标。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着、比画着,找来各种瓶子,将自己的心愿装了进去,制作成了心愿瓶。几名幼儿在幼儿园操场东南边的几棵树下找到了一根大大的枯树枝,他们把它带到教室,在美工区用颜料把枯树枝打扮了一下,树枝变得美美的。幼儿把各自用绳子系好的心愿瓶悬挂在上面,心愿树制作完成了,幼儿欢呼雀跃,兴奋地与心愿树合影。就这样,心愿树成了班里的一道风景线。
  由此可见,教师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营造活动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与学习,能使幼儿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
  四、从儿童发展出发,进行游戏的评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幼儿游戏水平的评价应以促进发展、注重行为变化、关注个别差异等作为评价的出发点,目的是支持和成就幼儿,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在学前教育领域,观察是重要的评价和诊断工具。”观察是评价幼儿游戏水平的重要手段。在进行游戏观察前,教师应明确观察目的。游戏观察后,教师应整理和分析各种形式的原始观察资料,包括书面笔记、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从幼儿的言语和行为表现、使用游戏材料的情况、游戏活动中的冲突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    语
  每名幼儿都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应利用他们自身的经验,支持他们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引导他们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为每名幼儿享有并度过快乐、有意义的童年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廖秀英.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发展与规则意识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34):7-8.
  作者简介:谭杰(1990.3—),女,江苏盐城人,二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2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