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此时的初中生在心理、身体上均在高速成长。学生在此时期也非常叛逆、易冲动,若是没有适当的引导,会给其心理发展带来较大的危害。并且,学生在此阶段的心理也非常敏感,同学、教师、家长的言行均可能导致其心理产生阴影,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努力,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简要分析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实践策略
在初中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及家庭均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避免其产生不健康的观念及不正确的思想。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关系到其未来成长及终身发展。因此在教育工作中,需要家庭与学校、社会等方面共同努力,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1]。而在具体的培养工作中,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身心发展特征,对学生可能产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做好积极预防处理,并施以正确的干预方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提供恰当的环境。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成因及教育现状分析
1.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成因
初中是学生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和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较大的干扰。学生自身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初中生在此阶段受到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冲动性与自制性以及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多种矛盾相互作用,会让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冲击[2]。而家庭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生来就接受家庭教育的熏陶,家长的行为、习惯、心理会对孩子的心理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导向性作用,家庭教育的缺失均会让学生形成不良的心理状况。而学校是初中生的生活场所之一,若是学校教育的思想出现偏差或是教师素质不高等,均会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影响。而社会环境与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存在密切联系,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学生接收、传播信息的速度均得到增强。网络上的不良社会习气,会迅速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均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教育现状
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其教育目标是在持续发展的,如此才能让学生自由成长、发挥自身的能力。而在实际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还没有明确定位,会影响到初中生未来的人格健全与自我完善。同时,当前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教师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度不高[3]。部分教師将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概念相混淆,在教育工作中也使用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让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针对性的解决,并加重了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内容的深刻性均没有充分认识,主要局限于学校内的心理问题教育。在当前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带着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心理指导。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分析
1.在校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与课程
初中时期有时也被称为困难期或是危机期,是人们生理上迅速发展且心理上也在快速变化的一个人生重要阶段。而初中生在此阶段非常容易出现身心上的危机,在初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若是无法认识到初中生此阶段的特性,教学方式一旦失常时,会加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从而出现不可控局面,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在此阶段需要施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状况。而在此过程中,教育者首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才能为教育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教师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从心理健康课程及讲座出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从而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心理教育咨询师在讲座开设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开设相应的讲座。如:若是初中生出现网瘾时,则引导学生掌握有关正确使用网络的知识,并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与欲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与课程,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式来排解压力,并学会正确面对、疏导压力,使自身可以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来摆脱困境。
2.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主动的心灵沟通
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每个初中生此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与学生的家庭教育、成长经历有关。初中阶段的学生,非常渴望独立,但是大多数不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4]。心理上也很渴望自己非常独特,心理也很敏感。因此,心理教育老师在进行心理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并认识到学生之间的独特性。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共同的问题可以集中解决。而对于个性化的心理问题,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单独沟通。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心灵沟通的过程。当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教师需与学生耐心沟通,并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改变。教师在此时需要耐心倾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理解其心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从而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教师在沟通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自身的沟通技巧与教育时机,引导学生在适当的环境氛围中认识自己的问题,并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
3.在集体活动中消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在现阶段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并重视学生心理、情绪的变化情况。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设集体活动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集体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得到拓宽。通过适当的集体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之间建立更加融洽的关系,并养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例如,教师在集体活动的构建中,可以创建一些多人合作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合作、竞争的过程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还可以消除学生畏惧人际交往的心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学生进行集体化的游戏活动时,可以进一步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而且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改善自身的心理问题。在活动中施行健康教育,可以与活动氛围、内容相互渗透,有效提高学生的意志力。 4.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相结合
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与家庭是其中的两个重要地点。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学校教育出发,也需要从家庭教育入手。家庭与教师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心理教育的过程中[5]。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掌控,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并不繁重,在家庭生活中的时间也要更长,教师需要予以学生更全面的家庭教育。家长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需关注学生在校內的表现以及心理状况,并多聆听学生的想法。同时,家长还需多主动参加校内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生活中也多关注心理方面的知识,学会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方式,并引导孩子与自身主动进行交流。消除家庭之中的隔阂,在家庭中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也有利于初中生的心理成长。
三、结语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此阶段的思维活动、思维方式均会对未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6]。而初中教师在此阶段中,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才能对其施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心理状况。同时,还需结合家庭教育的力量,让学生受到更全面的心理指导。
参考文献:
[1]蔡松奎,孙继晴,张璐.综合实践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38(22):63-63.
[2]高春鸿.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0(7):42-43.
[3]黄巾.浅论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以S学校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4(10):25-26.
[4]王国辉,张磊,李春叶.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2):34-34.
[5]李琼.本真教育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论心理健康校本化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8(12):8-9.
[6]廉晨悦.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7,29(3):184-185.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3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