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挖掘乡村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发展乡村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掘文化价值和协调乡村发展的纽带。以桂林市“芦笛三村”为例,剖析乡村文化对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分析并探讨了乡村文化挖掘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策略。
  [关键词]乡村文化;乡村振兴;“芦笛三村”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历史任务,乡村文化的挖掘与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的发展要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粘黏剂,保护与发展民俗文化以及本土人文历史是乡村文化振兴、村民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是发展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和谐幸福乡村环境的重要一环。在致富奔小康路上,要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也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让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能落得了地并且能生得了根。
  2 “芦笛三村”概况
  2.1 “芦笛三村”基本情况介绍
  “芦笛三村”是庙门前村、张家村、合家村的合称,因其临近芦笛岩风景区而得名。“芦笛三村”人文艺术底蕴深厚,庙门前村是著名的中国美术家、漓江画派的代表人物阳太阳的故居;张家村的傩舞文化是桂派传统表演艺术的代表之一,每逢节庆都会进行傩舞祈福表演;合家村是唐代状元赵观文故里。
  2.2 发展改造情况
  2.2.1 “芦笛三村”原村情况。“芦笛三村”原村共245户,806人,房屋569栋(处),房屋布局杂乱,缺乏统一的规划,村民居住环境差,与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极不协调,村民收入水平较低,不重视文化保护传承,阳太阳故居破旧不堪。
  2.2.2 “芦笛三村”新村建设情况。为改变“芦笛三村”这一现状,秀峰区政府依托自治区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和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优势资源,积极争取扶持资金,于2012年对“芦笛三村”进行改造,总共投入1亿余元。“芦笛三村”坚持以综合整治改造为主,避免大拆大建,在保持村庄原有自然格局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梳理村庄道路与巷道的关系,通过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增加景观节点,保留桂北民居土胚墙、木板原色、大坡屋顶、杆栏式建筑的特点,风格上突出“拙、朴、土、俗”的文化特色。“芦笛三村”的庙门前村突出以漓江画派巨擎阳太阳为文化核心,重点打造“龙狮书画文化村”,在阳太阳原住址上修复重建阳太阳故居,并在故居前建阳太阳广场,广场铺建有阳太阳字画,不仅给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更提升了文化艺术品味。
  3 “芦笛三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3.1 精神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与新村建设不协调
  “芦笛三村”现有的乡村文化挖掘以及文化业态的发展仍然处于不全面、不协调的状态,现阶段的发展以新建文化类工程项目的居多,轻人文精神开发,重新村项目建设。随着新村的开发建设,“芦笛三村”有了自己的文艺舞台、文化室等文化设施,但是村民自行开展文化活动较少,文化活动场所使用率较低,精神文化建设发展滞后,文化设施“落了地”,精神文化活动却没有“跟上台”。
  3.2 文化产业开发特色不明显
  在打造文化旅游产品时,存在“立字碑”、“树牌坊”的模板式开发与内容同质化等问题,内容缺乏新意,特色不够突出。虽然目前对“芦笛三村”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划,但是民俗活动和特色手工、餐饮业等资源也存在向“三月三”民族歌圩节等重大节日集中的特点,日常参与性质的文化旅游产品相对缺乏,尚未形成足够的持续乡村文化吸引力。
  3.3 村民参与度不高,缺乏人才队伍
  在“芦笛三村”的新村建设中,虽然乡村风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当地村民在乡村文化发掘中参与程度不足,存在村民对乡村文化振兴认識不到位的情况。当前村民对自身文化保护热情不高、传承水平较低,难以系统地对当地民俗文化提炼转化并形成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
  4 对挖掘发展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考
  4.1 文化振兴也须规划先行,因地制宜
  在制定乡村文化挖掘和发展规划时要结合桂林本地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多方收集史料、听取村民意见,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文化振兴发展规划,在乡村地理空间上结合自身的特点特色、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科学地划分各类功能区域,充分考虑到村民生产生活的具体需要,并注意保护保留古村传统风貌与古迹,保持乡村在时间轴上历史风貌的延续性,留住乡愁。
  乡村文化发展布局应基于地理空间的规划,突出其文化性和功能性,将空间规划上具体的房屋、道路、配套设施等藉由乡村文化、民俗文化、农事文化的纽带串联起来,让文化振兴作为联系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推进物质与精神生活和谐发展。使当地村民既能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物质好处,又能找到精神生活的归属感,充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4.2 完善管理机制体制,多方参与共建
  从现阶段“芦笛三村”的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实施主体来看,政府依然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行政单位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时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提高当前桃花湾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街道等基层组织机构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一方面,要利用好组织机构的力量,多方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让村民提高认识,面向社会、乡村招聘工作人员,加强日常工作管理,为机构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制定细致的量化考核制度,将文化建设目标任务具体分配到个人,让各环节透明可溯。
  4.3 教育培养传承,提高乡村文化水平
  人做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时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特色技艺、地方艺术传承人的挖掘保护与培养。要立足桂林市高校专业师资与职业教育资源,深度挖掘“芦笛三村”的乡村文化,去粗取精提炼乡村文化的精髓。设立实践教学基地,将阳太阳漓江画派艺术思想、傩舞文化等优秀乡村文化与传统技艺予以传承。   4.4 保护挖掘非遗文化,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应该尊重各个地域、各个乡村文化的差异性,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符号,让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也是避免乡村振兴中同质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在保护“芦笛三村”靓丽乡村自然风景的同时,还要依托职业技术能手、文化艺术专家的力量对当地传统傩舞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挖掘升级,在文化形式和内容上适当改造发展。通过改编桂剧、彩调老曲目、编排新曲目,设立亲子活动项目等方式,提高吸引力升华内涵。
  4.5 吸引产业进村,保障文化事业发展
  乡村文化振兴不能只是一句空谈,要根植一片土地,需要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让从事乡村文化事业的村民能安居乐业、自食其力,顺利返乡就业。大力引入桂林市已成熟的文化旅游企业,如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坤鹤文化、力港科技等企业,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同时也要筑巢引凤,为有意向到乡村发展的文化旅游企业或乡村带头能人,在资金筹措、场地建设、税务减免、审批事项等多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帮助开发乡村文化产业,实现文化振兴乡村。
  4.6 利用好现代网络平台,打造文化宣传新阵地
  在利用农家书屋、阳太阳广场等现有设施开展表演、宣传、教育等文化活动之外,还要结合当前社交媒体,以现代网络力量武装乡村文化的发展。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媒体受众数量大、覆盖年龄层广、成本低、易传播等特点扩大宣传阵地,填补在“三月三”歌圩节等民俗节庆日以外的乡村文化宣传吸引空白。
  5 结语
  乡村文化振兴就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要以村民为主体,把挖掘乡村文化丰富村民精神家园与建设美丽人居环境发展物质文明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发展鄉村文化是提振乡村人文精神、填补乡村价值文化空洞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实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陈学军,刘菊芳,徐思源.打造美丽乡村 寻回乡愁记忆—重庆市渝北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综述[J].环境保护,2017,45(20):74-76.
  [2] 龚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协同治理探析——基于广西贺州的思考[J].行政与法,2019(02):84-94.
  [3] 王庭美.乡村振兴要重建乡村文化自信[N].安徽日报,2017-12-12.
  [4] 孙晓.乡村文化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39(31): 19281-19282,19286.
  [5] 钟小东,赵影.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1):81-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6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