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乡村文化振兴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内涵之所在。乡村文化自信不仅是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核心内容,有助于乡村高质量发展。本文从乡村文化振兴如何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乡村文化;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乡村文化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柢,没有乡村文化的自信,就没有中国文化的自信。乡村振兴需要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是乡村的内涵之所在,而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是抓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有助于乡村高质量发展。
   一、用乡村文化振兴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一)做好顶层设计
   乡村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理论性、系统性、社会性要求都很强的系统工程,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设规划做引领,就如同一盘散沙,随搞随改,随建随变,不利于发展和形成系统性,要提前做好顶层设计。一是要强化乡村文化发展意识。意识决定思路。要加强乡村文化发展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从上级政府到基层村社,从干部到群众,要充分认识乡村文化对于乡民的教化功能及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形成的引导作用,充分认识乡村文化对于引领乡村发展与振兴的特殊重要性。二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做好规划。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要依据当地乡村民情实际现状与需要,分类指导与规划,尽量做到大道同行、小处出彩,科学做好乡村文化发展顶层设计。三是与专业机构合作共谋发展规划。要与专注于乡村文化发展的高校、研究院所、市场文化类机构、本地文化研究发展团队等加强合作,共同研究谋划地方乡村文化发展蓝图,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更符合实际需要。
   (二)明确主体责任
   新时代的中国乡村文化发展的主体是多元化的,要坚持政府为主导、村民为主体、市场参与或运作。政府要从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混合角色当中解放出来,着力从顶层设计层面发挥生态良好的主导作用,把发展的主动权和主体责任交给村民自己,因为乡村文化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是乡民自己。但是政府与村民自己对市场了解不多,对如何运维管理的知识也欠缺,乡村文化建设也要走与市场合作的路径,让市场选择,市场运作,但政府与村社要做好监督,把握好乡村文化发展初心,防止发展中走偏或造成发展乱像。
   (三)探索合理模式
   就目前乡村文化发展模式来看,大致有生态型文化、生产型文化、历史型文化、建筑型文化、民俗型文化、技艺型文化、艺术型文化、精神型文化等几种模式类型,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所以各个地方要根据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探索适合地方的特色发展模式。一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开发的前提要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开发。二是要坚持生态底线思维。对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古迹、特色民族民俗文化的乡村来说,要坚持生态保护原则,进行重点开发利用,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形成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防止为经济而造文化,为取悦观众而造文化,切忌过度开发利用。三是也要注重创新创造发展。乡村文化在经历了兴盛到衰落,再到如今的重构重振,需要創新创造,要坚持底色创新、形式创新及内容创新。
   (四)合理选择内容
   虽然各个地方或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资源,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在内容选择上要做到推陈出新和开放纳新。一是要牢牢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基不能放。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柢,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乡村文化的精髓,所以这根主线不能断。二是要牢牢抓住乡村原色本土优秀文化价值不能变。三是在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要进行更新创造。四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城市文化发展中要能容纳乡村那淳朴的土气息,而乡村文化发展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发展步伐,让城里人下乡有回味亦能感受城市元素,城乡才能更好融合发展。五是要合理吸收外来文化。振兴中的乡村不仅要接纳自己国人的欣赏,也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则,让中国的乡村文化走向城市,走出国门,所以要敞开大门,吸收国外优秀文化进行创新创造,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融入现代乡村生产生活。六是要普及生态人文观。乡村最大的优点和特色就是生态,要加强对乡民的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乡民在产业发展上自觉坚持生态底线,走绿色发展道路,努力做到将乡村的生态资源产业化,乡村产业生态化。
   (五)创新文化载体
   文化本身是无形的,文化的传播和活跃发展离不开载体。一是要充分利用传统载体进行传播。像文化墙、黑板报、高音喇叭、文艺表演等传统的传播方式,老百姓有直观感觉,易接受,传统载体不能荒废。二是要创新创造新的传播载体。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文化亦如此,前进中不忘回味,更需要探索创新,让历史与现代融合发展。比如,中国故宫将中国历史文化元素融入生活用品、工艺品做装饰,进行文化传播,让大家在生活中随处可寻中国历史文化底缊。三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如有些乡民利用快手、抖音、火山短视频、淘宝直播等多种APP平台,宣传家乡农村美景、农家美食、特色民俗文化、特色生态资源等,传播乡村文化的同时也为村民带来可观收入,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同进步与发展。
   (六)做好充分保障
   人力、物力、财力等是做好发展的必要保障,乡村文化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强有力地保障。一是要有资金保障。活动的开展与维护势必离不开资金,尽量采取政府、村社与社会等共筹的方式。除了上级提供的少数活动项目资金外,可通过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积累资金,也可通过招商引资筹集发展资金,也可通过与公益团队合作来保障发展资金。二是要有阵地做保障。阵地是文化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要充分利用村社办公室、荒废的学校、人去楼空的民宿、广阔的稻田……进行精心打造,保障群众参与有聚集地,让群众有归属感。三是要有人才做保障。要发展本土乡村文化文艺人才将本地文化进行创新创造;挖掘本土乡贤人才,做好凝心聚力的工作,让乡贤带动村民的积极性;吸引外界乡村文化创客下乡进行创意创造,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让落后的乡村文化在土气里又能透出些洋气的味道。四是要有政策机制做保障。良好的投融资平台、良好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完善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良好的乡村文化销售平台等都是吸引发展资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要素,规划初始都要考虑全面,及时配套制定比较健全完善的政策机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