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点基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进而对于经济类课程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很多高校陆续展开更多的相关实践活动,意在构建更全面、更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制度,以期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经济型人才,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通过长时间的构建和维持。文章将通过对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提升的策略和方法进行重点探究。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为顺应时代潮流,国内很多企业的发展方向也逐渐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新的要求,对人才的专业性、实践经验、创新性的标准也逐渐提升,但是一些高校对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重视度不够,造成一部分学生因为专业性和实践能力都不够从而在走出校园后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如何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了现下很多高校的重点研究方向。
  1 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1.1 有效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法
  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化,对于很多高考的学生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很多高校的招生数量每年也在稳定增加,客观上普通大专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于扩招以前有所下降,学生之间的成绩和水平差距给高校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带来了艰巨的挑战。而且当前国家的经济正朝着现代化经济体系迈进,很多高校的学生因为理论认知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因此,现下高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唯一方法就是转变思路,提高课堂教育质量。经济管理类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理论基础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都过硬的人才。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会对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1.2 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高校成为了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主力大军,国家提倡的“2025计划”“一带一路”对高层次人才产生巨大的需求, 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这也使高校的教育更加大众化和普及化,高校之间的招生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为了保障高校能够长远地发展和运营,保证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师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教师的能力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继而影响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将“实践融入理论,且高于理论”,意指将理论知识的内涵梳理透彻,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操作中,这也符合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更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1.3 回归教学的本质属性
  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育质量,就要理解教学本身的属性,在新课改的实施下,提倡学校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导的关键性作用,这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教师的经验丰富,就应该将“学”的内涵和意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考卷就能直观呈现,但是学习的本质不是以考试为目的导向的。大学毕业以后社会自然会对学生真实的能力和水平做出最中肯的评价,所以在高校的学习中不仅仅是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清楚所学知识来自哪里,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所以学会将知识融会贯通也很重要,这也是很多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目的所在。
  2 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观念滞后,师资力量薄弱
  在当前阶段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已经加入了实践性课程,但是因为很多因素造成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首先是教育观念滞后,师资力量也不强大,教师对于课堂教育来说是很重要的关键因素,但是当下很多高校的教师很多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登上讲台,欠缺专业的高等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知识和经验,过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践操作方面也是非常缺乏专业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考核指标,只围绕课本知识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播,这难免会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当下高校教师应该认清自己的不足和短板,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打好基础。
  2.2 实践操作时间受限,影响学生综合发展
  对普通高校而言,一个基本的现实是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实践课程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相对比较少。经验显示大学生涯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更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更快地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机会。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必须要清楚地为学生讲解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将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仅仅限制在课堂内,应该全面化系统化地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更好的择业方向,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2.3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对于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但是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机械式灌输教材内容,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都比较忽视,进而造成学生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也无法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意义。除此之外很多学校没有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尤其是在实践教学很方面,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严格的考核,所以也就降低教師对实践活动开展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 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育质量的措施
  3.1 加强师资力量,完善校园设施
  在校的教师应该经常参加一些经济管理方面的讲座和培训,聘请专家和教授在高校校园内开展一些专题讲座的活动,还可以组织优秀的毕业学生和成功的企业家与在校师生进行经验交流互动,为学生日后的择业提供理性的意识和更多的途径。在高校经济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教育的理念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根据教育部要求,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高度重视学校的教育质量,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学校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和学校的基本设施,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方式,为学校构建完善的信息化资源,比如教室的智能化、翻转课堂的开设、电子阅览室的创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   3.2 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生沟通交流
  在高校的教育课堂中,教师更加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积累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满足学生对经济课程的需求。为学生的创造氛围轻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也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中实施情景教学,教师可设置问题,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解答,将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有效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的和交流。
  3.3 明确学生需求,适应社会发展
  大学是很多人学生生涯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毕业之后面临的就是繁重的择业压力,但是这不代表学习的结束,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开始学习,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学习定位,给自己设立目标,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水平都要熟练掌握,了解社会发展态势和市场大环境对人才的需求和方向,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走向都要有严谨的规划,在大学的每个阶段都要有阶段性目标,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了解和学习其他的课程,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高校经济管理课程的教育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从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資力量、学生层面等方面对高校经济管理课程的课堂教育质量进行分析和探索,但是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的积累,教师和学生都要实时关注社会发展动态,了解市场行情,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所以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增加高校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实效性,达到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许其高.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5).
  [2] 旷强军.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09).
  [3] 高敏.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析[J].新西部,2019(09).
  [4] 张发明,罗超良.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7(03).
  [5] 余春苗.河南省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升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07).
  [6] 陈寒.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贵州某区域高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7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