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谈音乐学习中的“古筝族”现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歌曲疯狂而至、西洋乐器倍受青睐之时,古筝犹如一股清流,以其独特的造型、优美的音韵,显示了民族艺术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关注和赞赏。
  关键词:古筝艺术;音乐学习;兴趣培养
  古筝艺术,的确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受到喜爱也是无可厚非的。业余学习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式各样“古筝培训班”随之而来,古筝也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是,当我们透过“古筝族”狂热的现象,不难发现:以在校中小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学筝者,大约有80%半途而废,学习时间都很短;还有5%左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真正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学习,不足15%。这虽然与学生负担过重原因有关,但更关键的是,他们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青少年选择古筝,不外乎有三种情形:被动者,即一切由家长作主;主动者,即一切由孩子自作主张;协商者,无论孩子或家长谁先提议,双方商讨后,共同作出决定。当他们学筝一段时间后,好奇心得到满足,新鲜感消失后,学习兴趣渐退,动力全无,自然半途而废。
  一、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古筝的原动力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还能弥补智力发展不足。拉扎勒斯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学生分为兴趣和智能两组,兴趣组的平均智商为107,都喜欢阅读和写作;智能组的平均智商为120,但都不喜欢阅读和写作。这两组学生都必修阅读和写作,一段时间后,测试结果兴趣组的成绩比智能组好。
  不难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存在着差异的。学习兴趣的不同层次对学习的驱动力也不一样。第一层兴趣:有趣,这是兴趣里的最低层次,不持久,容易消失。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刚开始学习古筝时,新鲜感十足,古筝的音色也很特别,迫切渴望去弹一弹。这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猎奇”心理,但时间一长,枯燥泛味的练习曲,后期左手按弦,会出现手痛,就想要放弃了。第二层兴趣:乐趣,是在前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稳定,这需要下功夫培养。进入这一层次孩子们初始的那种好奇已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古筝艺术美的发现,想尽快掌握古筝演奏技能。此时,他们真正把学习古筝视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现实情况看,孩子们中从有趣进入乐趣的还是很少一部分。第三层兴趣:志趣,更进一步得升华,这时古筝就成为一种事业了。
  二、各方面力量对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影响
  对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青少年本身:
  (1)理解能力不足,对古筝学习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
  (2)耐心缺乏,容易冲动选择,可三分钟热度抛之身后。
  家长:
  (1)虽分有强制型和民主型,不管什么出发点,让孩子学习古筝,普遍要求过高,求之过切。因而,孩子没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造成心理压力,逼着孩子练琴,变成了精神负担,产生烦躁情绪。
  (2)另一种完全放手型的,对孩子学习不加过问,不加干预,使其兴趣自由发展,听之任之,这样就失去引导使学习没有方向。
  培训教师:
  (1)生源多,而专业出身的教师紧缺。现状夸张到学古筝的有几百人,而教古筝的教师只有几个,所以老师一锅端一起上大课,人多混乱,无法做到“一对一”的具体指导。
  (2)再这中也不乏滥竽充数的,因为没有系统学过古筝,所以没有能力正确教授学生,基本功打不好,如同一张白纸在上面乱写乱画在擦起来很难了,最怕不正确的弹奏习惯养成,改都很难,继续发展就更没有可能了。
  (3)还有责任心不强的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不钻研内容的更新,满眼都是利益,只顾着一味的考级,追求进度,不注重实质只要求形式。
  三、教师在古筝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加里宁曾经说过:“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确实,在古筝教学中,学生跟着自己内心敬佩的教师,才能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就会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有一个以“你喜欢怎样的音乐教师?不喜欢怎样的音乐教师?”为题的中小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师特征集中起来排在前六位的是:教学方法灵活(43.5%),幽默诙谐(39.8%),唱得好(34.6%),知识渊博(32.3%),耐心平易近人(27.4%)和活泼大方(24.9%);而學生不喜欢的音乐教师特征更为集中一些,排在前六位的是:不耐心(65.5%),打击人(54.1%),教法少讲课死(41.5%),不公平偏向(38.9%),知识面窄(26.6%),罗嗦废话多(24.7%)。”(引自中国古筝网)这就要求古筝教师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让学生认可并且喜欢自己。
  学筝者从四、五岁的到十八、九岁的中学生都有,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情况,性格、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学不能用一碗粥喂所有人的老方法,必须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摸清学生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初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如四、五岁的小孩,好玩,好动,选择古筝往往出于新鲜有趣,注意力最多只能维持10分钟左右。对家长强制选择古筝者,首先要多开导,消除陌生感和逆反心理,逐渐将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迁移到古筝上来。对于教学内容不能太难,要求太高,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有成就感;可酌情改编一些流行歌曲作为练习曲,增强吸引力。
  青少年还有一种明显的特征——竞争心理。青少年大多数喜欢群体活动,教师在组织青少年集体练琴时,可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比如分组练习、分组对抗赛、淘汰赛等,激发练琴兴趣,相互学习,提高青少年学琴的效率。但必须明确,竞赛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提高青少年的专业水平,绝不能为了竞赛而竞赛。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的古筝又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关于青少年“古筝族”掀起的潮流,让人值得深思。随着民族音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古筝新生力量的培养任务更加重大。普及古筝艺术,弘扬民族音乐,我们任重而道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