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提升教育均衡水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汉阴县作为区域内教育领域改革的先行者,近几年来,汉阴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教育放在民生工程之首,坚持“五个优先”。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从顶层设计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打通教育人事管理绿色通道
在汉阴县人社局、编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制定了以教体局为主体的教师流动机制,破解了因教师编制、职称晋升难而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全面化解了教师借调、职称晋升等历史遗留问题。教师流动严格按照“遵循编制、岗位空缺、学科配套、网上公示”的原则,实现了“深山向浅山、浅山向川道、川道向城区、城区反赴农村”的良性循环,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得到了一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成为全省各县区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全县农村中小学叠加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人员工作津贴两项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扎根农村山区的积极性。
2019年,汉阴县出台了《汉阴县中小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的指导意见》,将學校正式在编在岗教师年人均新增6000元纳入教职工绩效考核,同时制定了《关于县级教育骨干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突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进一步激发了全县教职工办优质教育的激情。
◎搭建教育经费管理直通车
在汉阴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县财政、审计等部门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推进教育领域简政放权、创新管理方式、优化服务意识,将教育资金的管理主体由县财政局管理为主调整为县教体局管理为主,县财政局、县审计局负责监管,将教育系统原34个财政一级预算单位调整为现在的1个一级预算单位和32个二级预算单位,减少了行政运转环节,发挥了教育经费的最大效益。
县财政局每年对4所学校进行财务检查,县审计局每年对3所学校进行财务审计,教体局每年对6所学校进行财务内审,同时严格执行校长离任审计制度,在教育系统形成两年一轮回、三年全覆盖的财政、审计、内审三重教育经费后期监管机制。同时在教育系统内部推行“云之家”财务审批系统,让学校财务人员不出校门即可完成财务报账审核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校财务全部实行预算管理,给予学校充分的财务支配权,提高了教育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
在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汉阴将学校食堂收归学校自主经营,实施学校明厨亮灶工程和学校餐厅建设。加强和规范营养改善计划招标采购监管,实施大宗食品和米面油肉“四统一”政府采购,落实食品验货、试尝、留样、食用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营养、操作规范、安全运行。将学校保安、炊事员、寄宿制学校后勤岗位临聘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养老保险金纳入县财政统一预算核拨,学校公用经费集中保障教育教学需求,切实减轻了学校经济负担。
◎规范开设评价三级课程
作为教育均衡指标之一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均衡,汉阴县严格落实国家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要求,在全县所有中小学规范三级课程开设。一是坚持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特别注重农村中小学音、体、美、综合实践等学科的课程开设,同时各学校结合实际,将研学综合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有内容、有师资、进课表,确保每一位中小学生参加有效的研学综合实践。在德育课程上,汉阴县创新实施“德育作业”,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并在全国推广。二是结合汉阴实际,开设特色地方课程。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研究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自2016年开始在起始年级试点开设国学,目前已全面普及。依托三沈故里优势,编印《沈尹默书法》学习材料在全县中小学使用。2019年由汉阴县刘康奇老师主编的本土书法教学学习材料《临写字帖》于秋季开学走进各小学课堂试点使用。三是开设门类齐全的校本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自主研发开设校本课程,课程涉及乐器、球类、手工、舞蹈、绘画、机器人、微电影制作、“STEAM”等系列课程以及汉调二黄、皮影戏等非遗项目,同时,各校注重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
为全面保障三级课程教学质量,汉阴县对三级课程实施全学科检测。汉阴县除了对所谓的“主课”检测外,还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经反复调研、讨论制定了体音美学科评价检测办法,并按照统一检测时间、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考核的原则进行实施。地方课程国学、阅读纳入全县统一检测范围,各校校本课程由学校自主检测。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县、校二级考核,有效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全面深入推进,保障了“五育并举”的全面实施和教育均衡质量的提升。
汉阴通过系列举措,打造绿色教育生态,教育发展环境全面向好,全课程育人全面实施,为巩固提升汉阴教育均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汉阴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5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