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满足自然教育功能的景观设计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然教育是近两年飞速发展的一种培养孩子天性、释放潜在能力与天赋的教育形式。自然教育所需要的活动空间与现代园林设计密不可分。初步探讨如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融入自然教育的理念,着重研究了道路、水景等园林要素的设计中如何融入自然教育元素,并就材质、色彩等细节提供了一些具体的设计策略,为更好地开发公园绿地的自然教育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教育;景观;设计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和建立生态的世界观的教育过程,使儿童形成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观[1]。
  现代自然教育在欧美国家起源较早,1892年第一个田野学习中心在英国创立。在此之后,美国、日本、英国也相继成立了数以千计的自然教育机构,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教育形式和体系[2]。如美国的4-H教育作为规模最大的非正式教育计划也已经推广了100余年之久,是世界上最大的青少年课外教育项目。
  相比较于国外,国内自然教育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国内第一家自然学校成立于2013年,到2018年,全国自然机构的数量已经达到400余家[3-4]。公园绿地作为开展自然教育的主要场所,其规划设计融入自然教育的元素是大势所趋。
  1   现代园林设计与自然教育的关系
  自然教育所需要的活动空间与现代园林设计密不可分。城市的公园、自然风景区等都是开展自然教育的主要场所,两者应该产生良性互动,园林设计为开展自然教育提供环境,自然教育又为公园、风景区增加价值,带来改变[5]。
  现代园林设计主要强调功能性、生态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等原则[6]。提倡以人为本,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基础上,体现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并完善功能。然而其重点主要是满足游览体验,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缺少系统的开发。
  2   不同园林要素中融入自然教育元素应用探讨
  2.1   在道路设计中应提高安全性和趣味性
  基于自然教育元素的道路设计应根据儿童的成长需要,提高安全性和趣味性。公园道路在转角处不要种植高大的植被,以避免遮挡视线,导致意外发生。道路要保持平坦,尽量不要设置台阶或其他障碍物,以免小孩跌倒。供幼儿休憩玩耍的小径道路,植物应以低矮有趣的植物为主,有利于儿童亲近和探索。装饰道路要尽量使用多种材质并方便幼儿夏天赤足行走,从中获得乐趣。儿童活动区域的园路,可以用树皮屑、沙石、木板等代替混凝土的硬质铺装,不但可以吸引儿童的目光,也为排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儿童可以在这里发现和观察各种昆虫,让儿童在与自然互动中萌发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2.2   在水景设计中应兼顾多样性和参与性
  水景是园林景观的点晴之笔,也可以为儿童带来更多的自然意趣。水景的设计应丰富有趣,同时应保证儿童能安全地参与玩水。浅水池塘是很好的一种形式。水深不超过200mm,以保证活动安全。池塘的大小、轮廓、汀步的形状等应该变幻多样,以丰富儿童的游玩体验。
  2.3   在植物设计中应考虑奇特性和亲近性
  植物种类繁多,形状、色彩多种多样。形状方面,有像扇子的银杏叶、像鹅掌的马褂木,果实像元宝的枫杨;颜色方面,有红色的红枫、紫色的紫叶李、银白色的银叶菊;质感方面,有细腻精致的羽毛枫,也有粗犷高大的泡桐。利用植物在形态、颜色、质感上天然的多变性来营造景观,有利于调动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高度1m左右的植物儿童可以直接接触,这类景观应该精心营造,提高儿童对植物的亲近感和自然审美。
  2.4   在地形设计中应激发创造性
  地形是園林的基本骨架,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不同地形所造就的不同空间体验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极为重要的[7]。地形设计注意高低起伏,并可结合沙区等游乐设施。传统的沙区多是方方正正的,具有一定的框架性,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而不规则形的沙区则更能激发儿童的创造性。
  在较陡的地段设置划沙区,可以激起儿童的兴趣。可以根据沙区的边框设计水和沙子的传送装置,沙和水都是流体,有变化无常的形态和用之不尽的玩法。在沙区的外边缘,可以使用区别于沙质的马赛克或陶瓷镶边,让儿童在视觉和触觉上有不同的感受。
  3   满足自然教育功能的细节设计
  根据自然教育的特点及类型,在公园绿地的设计或改造中注意以下4个方面,便于自然教育的开展。
  3.1   增加自然材质的使用比例
  材质方面,应该尽可能采用自然中的天然材料,尽可能减少人工材料的使用,天然材料带给儿童的不仅仅是一个景观,更是连接自然的窗口。常见的天然材料有泥土、植物的干茎叶、昆虫的标本等。
  3.1.1  全面应用各色泥土。自然界的泥土种类繁多、颜色各异,例如棕色森林土、褐土、富含氧化铁的红土、山区地貌常见的黄土、靠海边以及富含盐分地区的白土,由紫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发育形成的紫土等。用不同颜色的泥土做成一个独特的人工地质景观,会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满足他们极大的好奇心的同时,增强了他们和土地的亲近感。
  3.1.2  增加昆虫种类或使用昆虫标本。昆虫是大自然中常见的生物,相比较于体型较大的动物,昆虫小巧灵动的身体,丰富多彩的颜色,各异的形状,反而会使孩子们对他们产生更强烈的兴趣,昆虫的身体奇特构造,会激发孩子们内心的探索欲望。如颜色缤纷、翩飞起舞的蝴蝶、擅于跳跃的蝗虫以及外壳闪着绿光的金龟子等。适合本地区气候的种类可直接放养和保护,不适合的可将做成标本,与植物搭配起来做成景观。
  总体而言,自然材质具有颜色丰富,变化多样的特点,符合了孩子们喜欢新奇事物的心理,对颜色多样,图案变化的联想与想象的行为特征。而各异的形态、变化的样貌会激起孩子的好奇欲望和探索本能。   3.2   色彩图案的设计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针对孩童的特点,在景观规划时,要采用丰富多变的色彩,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色彩设计主要体现在铺装设计和花卉设计2个方面。铺装可使用饱和度高的材料如彩色混凝土等来填充图案,植物景观中多用色彩鲜艳的花卉来营造花镜、花带等小品。花镜模拟自然界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顺应了现代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审美要求,而儿童可以从获得美的熏陶和自然意趣的启迪。
  3.3   造型的设计应新奇有趣
  造型设计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趣新奇的造型会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开启他们脑中的奇思妙想之门。造型设计除了考虑几何学、比例等因素之外,应结合自然因素,让整个景观造型兼具独特的形状,又保存自然气息。
  3.4   重视对乡土植物区、荒野区的保护
  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外来物种的引入,导致本土物种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所以在功能分区中应该尽可能保留或开发一块空地作为乡土植物区、荒野区,作为体验式教育的场地。可以培养儿童保护乡土植物的意识,为未来本土植物的生存发展留住希望。
  4   结语
  從满足自然教育功能入手,对满足自然教育功能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提出几点设计策略,  探讨了道路、  地形、 水体等园林要素的设计如何融入自然教育元素。 本研究是一次探索性的尝试, 旨在抛砖引玉,期望自然教育的理论研究得到更多的关注。
  (收稿:2019-07-01)
  参考文献:
  [1]张桂.爱弥尔和自然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8:12-15.
  [2]李鑫.国内外自然教育实践研究[J].林业经济,2017:25-36.
  [3]2016年中国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EO/OL].http://www.natureeducationchina.org/p=1908,2016-12-26.
  [4]2018年中国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EO/OL].http://m.sohu.com/a/299786364 503441,2019-03-07.
  [5]钱佳怡.自然教育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体现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
  [6]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刘静.自然教育理念背景下的小学校园软质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8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