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社交媒体的环保图片报道的视觉文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严肃图片和诙谐图片是垃圾分类网络新闻经常使用的类型。通过对澎湃新闻、人民网、新京报等官方新媒体平台的研究,认为严肃图片内容更理性、构图更整齐,多用于垃圾分类工作汇报,具有指示性、描述性的图像意义;诙谐图片的诙谐特质通过图文互动或文字本身的趣味性表现,多用于事件点评或舆论调控,具有多义性、情绪性和交际性的图像意义。
  关键词:网络新闻;环保图片;视觉文化
  在图像时代,视觉因素成为社会文化的主导。网络新闻图片作为视觉文化中被看的对象,影响着人的信息认知与文化行为。目前的研究缺少对新闻图片类型和使用的比较分析,这在环境新闻研究中更加突出。本研究以垃圾分类议题的网络新闻图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类型和不同的使用意义。
  1 垃圾分类报道中的网络图片文化类型
  对微博账号澎湃新闻、人民网、新京报、头条新闻在2019年的所有微博内容,以“垃圾分类”为搜索词进行检索,可获得图片报道微博文本75条。研究发现,4家媒体多在单条微博中使用1、2或9张图片,图片主要来自其他媒体。
  新闻图片在类型上是多样的。在内容表达上有摄影图片、自制图片、图示、截图、图表、专用配图6种类别。其中,自制图片是指通过电脑制作或手绘等方式形成的图片,包括电脑绘图、新闻漫画、表情包等。而从受众的主观性层面,可以将图片分为严肃图片、诙谐图片两种类型。严肃图片风格庄重,充满不容置疑的理性色彩;诙谐图片轻松幽默,感性色彩較浓,大众易于接受。
  2 严肃图片与诙谐图片的视觉文化比较
  本文从视觉呈现、使用情境、图像意义方面对比严肃图片和诙谐图片,结果如下:
  2.1 视觉呈现比较
  严肃图片以图示、图表、部分摄影图片为主。
  图示主要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具有较强的说理性。其图标、文字等元素排布整齐紧凑,并用不同色彩对垃圾进行分类标记。图表有柱状图、折线图、环形图等,以可视化的方式传达垃圾分类的必要性。部分摄影图片以垃圾桶、垃圾和各社会主体的垃圾分类工作为主要内容,多以仰拍、特写等方式突出主体性。
  严肃图片较重视色彩运用。一方面,图片多以垃圾桶为主体,本身颜色就较为醒目。图示也多使用与垃圾桶颜色相符的色彩,呼应垃圾分类的主题。另一方面,严肃图片选用大面积的红、绿、蓝等,使图片在微博中以压缩状态也引人注目,增强了传播效果。
  诙谐图片以部分自制图片和截图为主。
  自制图片包括表情包和电脑绘图。表情包又有影视剧、动画和实景图表情包。制作者分别在影视剧截图、表情包、实景照片中添加说明性字幕或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元素,满足快文化时代下人们对搞笑的享受。[1,2]电脑绘图中所有元素均可由电脑绘制,以文字表现诙谐性。
  截图主要是媒体截取的网友微博,其诙谐性通过图片中文字的含义传达。如头条新闻截取了网友关于上海垃圾分类的相关微博,图中的文字“你是什么垃圾”建构出垃圾本身和人两种不同的意义空间,[3]突显幽默感。
  2.2 使用情境比较
  严肃图片与诙谐图片作为垃圾分类报道的不同图片类型,各有其使用情境。
  其一,严肃图片多用于汇报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尤其是政府部门在垃圾分类议题中的政令或标准发布。例如2019年6月29日和11月16日澎湃新闻微博账号发布的住建部通知,均配以严肃图片。
  其二,诙谐图片多用于事件点评或需要调控舆论时。如澎湃新闻微博账号在2019年7月8日报道宝石被环卫分成干垃圾时,就使用诙谐图片进行点评。同时,当媒体发布某垃圾分类试点时容易发酵出较大的舆论场,配以诙谐图片既可以消解媒体的政治性色彩,也可以在娱乐中帮助公众表达对垃圾分类的诉求,缓解受众压力。[4]
  2.3 图像意义比较
  严肃图片具有指示性、描述性的图像意义:
  严肃图片主要展现垃圾分类知识、分拣垃圾、监督垃圾分类等议题。图片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是单向的,有较强的指示性意味,受众观看获得的经验可以指导垃圾分类实践。[5,6]画面内容能给受众呈现直观的视觉形象,[7]其他几项议题的报道图片多体现出描述性意义,即通过视觉呈现建构出各社会主体的垃圾分类工作现实。
  诙谐图片具有多义性、情绪性和交际性的图像意义:
  其一,图片具有多义性。垃圾本指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利用的废弃物,图片制作者根据其所处时代的文化密码与情境信息对此进行创作,[8]将“你是什么垃圾”视作“不还嘴”的“挨骂”。这里的垃圾除本义外,已通过隐喻进行意义的解构和重构,指向人本身,使得垃圾分类的意义在物品与公众间流动。
  其二,图片具有情绪性。人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载体,[9]“垃圾”含义从物指向人,是“丧文化”的隐性植入,表现出图片制造和使用者的自嘲,与受众达成心理上的共鸣,提高受众对垃圾分类的接受度。[10]
  其三,图片具有交际性。新闻媒体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与无界性,[11]采用不同于传统的诙谐视觉话语,营造了媒体与公众平等交流的氛围。参与感作为集体认同感的基础,[12]受众与媒体的沟通参与也使网民更加认同垃圾分类的意义。
  3 基于视觉文化的使用反思
  严肃图片和诙谐图片的组合运用具有合理性。首先,诙谐图片的使用适应了阅读新闻时间的碎片化特征,其独特性能够争夺受众的注意力资源。[13,14]其次,诙谐图片易满足人们对视觉刺激的追求,严肃图片的理性可以平衡大众的视觉感受。最后,视觉文化影响着大众的价值信念,诙谐图片的娱乐性容易模糊大众的垃圾分类认知,严肃图片能够扩充受众的垃圾分类知识储备。
  垃圾分类中的严肃图片和诙谐图片传递了社会生态和谐的正能量,彰显了媒体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15,16]对文字、表情包等新媒体符号的运用,体现了媒体的融传播思维。[17]但媒体在使用诙谐图片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守传播发展的规律原则,[18]谨防过度娱乐化对媒体形象的不良影响。同时媒体应把握审美深度,以防受众因诙谐图片平民化审美造成审美能力的弱化。[19,20]   参考文献:
  [1] 张沁沁,张晓晨.后期剪辑在慢综艺中的运用——以《向往的生活》为例[J].大众文艺,2018(14):142-143.
  [2] 王网明.抖音网红视频的特征分析[J].大众文艺,2019(12):149-150.
  [3] 蔡雅雯.绿色广告的视觉隐喻探究[J].艺术科技,2019,32(07):36+38.
  [4] 陈相雨,丁柏铨.抗争性网络集群行为的情感逻辑及其治理[J].中州学刊,2018(02):166-172.
  [5] 张银柱,蒋守龙.后真相时代的科普传播[J].戏剧之家,2018(22):212-213.
  [6] 黃晨.绿色广告影像诉求的“二律悖反”与“情感弥合”[J].艺术科技,2019,32(07):23-24.
  [7] 张银柱,蒋守龙.韩国电影《新世界》画面内容与音乐应用探究[J].大众文艺,2018(11):151-152.
  [8] 陈相雨,潘镜羽.接受美学视域下的领导人媒介形象塑造[J].传媒观察,2018(06):12-17.
  [9] 黄慧敏.情感传播视角下电影创作的魔幻呈现策略浅析——以《七号房的礼物》为例[J].今传媒,2018,26(06):109-110.
  [10] 蔡雅雯.环保认同与社会责任:绿色广告话语的形成逻辑分析[J].新闻知识,2019(10):78-81.
  [11] 吴启越,刘雯.浅析网络时代抗争运动的视觉化嬗变与机理[J].戏剧之家,2018(36):219-220.
  [12] 曹青云.环境抗争中网络视频动员的基层治理[J].新闻知识,2019(04):36-39.
  [13] 王俊霞.网络空间中如何通过采访提升新闻价值[J].大众文艺,2019(06):178-179.
  [14] 陈相雨,丁柏铨.自媒体时代网民诉求方式新变化研究[J].传媒观察,2018(09):5-12+2.
  [15] 戴心怡.绿色广告的意义泛化[J].戏剧之家,2019(30):234+236.
  [16] 邵悦.绿色广告的社会价值:理念、话语及内生矛盾[J].戏剧之家,2019(21):212-213.
  [17] 姚文澜,郭思远,勾莞玥.扩大绿色传播效果的新媒体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19(29):222-223.
  [18] 陈相雨.新时代我国广电体制变革的现实动因和框架要求[J].今传媒,2018,26(03):12-14.
  [19] 张瑜,卫欣.网络微影像:互联网时代的影像新形态[J].东南传播,2018(10):105-107.
  [20] 刘露,陈昱洁.网络时代青年群体的审美异化研究[J].大众文艺,2018(16):225-2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6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