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古诗词的诵读教学设计的不同层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春萍

  【摘要】当前有一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往往把诵读的教学环节安排在一节课的开头,而没有贯穿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里面,学生读起来一头雾水,教师责怪学生没有读出情感来。针对这种比较普遍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改进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原则: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理解再诵读再理解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则。旨在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与深入思考,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做好诵读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品味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魅力,让学生在学习古代诗歌时有愉悦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层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7-0061-01
  【本文著录格式】孙春萍.浅谈小学古诗词的诵读教学设计的不同层次[J].课外语文,2020,19(07):61,63.
  前几天去听一位老师的观摩课,那节课正好讲的是杜牧的《山行》。在导入之后,教师先简单地介绍了杜牧的生平,接下来是朗读環节,在学生朗读之前,教师先提出了三个朗读要求:第一,朗读要字正腔圆;第二,朗读要有板有眼;第三,朗读要有情有味。之后先集体朗读,朗读完毕,老师摇了摇头,评价道“干巴巴的”,又指名几位学生单独朗读,读完了,也摇摇头。之后老师范读了一遍后,又让学生集体朗读,除了读的声音大了一些,整齐些,好像和初次读区别不大。学生反反复复读了十几遍之后,教师才讲解诗句的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又是拓展延伸,下课铃响了,又让学生集体读了一遍,匆忙布置了作业,一节课就完了。听完这节观摩课后,我心里始终有个疑问,这位语文老师既然在开始就提出了朗读的三个要求,而且要求提得很具体,可是这位老师并没有在这一节课上完成这个教学任务。虽然这位老师心里清楚诗歌教学重点是诵读,可并不知道如何在一节课内有效地完成诵读的教学任务。由此我想到许多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这样要求朗读的,似乎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教学设计似乎很普遍,也很畅销,几乎是当下大多数语文老师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家这么做,效果不怎么样,老师心知肚明,但教师几乎把过错全推到学生的身上,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如果语文老师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效果,就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就会尝试着改革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不一样的教学,教学效果必然会有很大的改变。世界上的事物有其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一个从简单到逐渐深入的过程。所以教师对诵读的要求,也要符合这个道理,不能一下子就提出很高的要求,让学生摸不到北。这样的教学设计,不是学生的错,而是教师不动脑筋、自以为是的结果。正确的诵读教学设计思路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古诗诵读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面对一篇新课文,应该是陌生的,他们的心理活动是既好奇又有恐惧感。语文老师一下子提出很高的要求,学生的恐惧感就会加深。为什么呢?因为古诗不像现代文,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把握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有由浅到深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扫清学生理解这首诗的障碍,比如生字生词、作者简介,还有写作的时代背景,有时还要还原古代的社会现实,为什么呢?因为古今社会现实差异很大。比如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的思乡念亲及其送别的诗歌?教师就要讲清楚,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举个例子,唐代的文成公主入藏,整整走了三年半的时间。这和现在的交通相比,有天壤之别。今天从西安到拉萨坐飞机两个小时,坐高铁也要不了十个小时。然后是对诗句的理解,也应由浅到深,先是诗句的字面意思,其次是诗句的背后的含义,再到整首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所以诗意理解清楚了,诵读的效果也就达到了,比如朗读要字正腔圆,要有板有眼,要有情有味。否则只提高诵读的要求,反而使学生心理产生恐惧,根本不会诵读出什么情味来。
  第二,诵读古诗词要遵循先理解—诵读—再理解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明白一个道理,诵读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千万不能让诵读失去目标及方向。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读出感情来,那就不需要老师去上课了。正因为学生不懂,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诵读,又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长学生的才干。就如文章开头提到讲授杜牧《山行》诗的语文老师那样,刚上课就给学生提了三个很高的要求,学生一定达不到,那位老师也很紧张。可是他认为是学生不配合,他对这首诗的教学设计要点以诵读为主,如果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把诵读的重点放在后半节课上,而不是安排在刚刚上课时,到了真正应该诵读的时候,他反而忘记了诵读这件事儿。因为本末倒置,所以这节课就不顺畅,始终觉得拧巴,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不理想。
  第三,古诗词诵读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诵读的次序。哪些知识是学生容易理解的,哪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设计诵读教学环节时,必须抓住学生学习有难度的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其次是要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安排诵读的层次。教材不一样,教学的重难点也不一样,诵读的教学设计也就不一样。而现在的语文教师所设计的诵读教学环节却恰恰相反,往往是在一节课的开头就很突兀地设计安排了诵读的全部要求,之后便不再设计诵读的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有问题的。对于古诗歌的教学,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要以诵读为中心,讲作者简介,讲写作的时代背景,讲诗句的理解,讲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要为诵读服务,只有这样,才是正确地进行诗歌教学,否则老师做的一切将失去依据,变得毫无意义。
  第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则。有的语文老师教学诗歌时,自己讲得多,满堂灌,而学生只读了三四遍,这样的古诗词教学设计也有很大的问题,一方面说明教学没有抓住古诗的文体特点,另一方面说明教师的教学课堂设计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值得语文教师认真反思。
  以上简要谈了关于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的原则性问题,旨在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与深入思考,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做好诵读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品味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魅力,让学生在学习古代诗歌时体验到愉悦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热爱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8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