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台山生态旅游开发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五台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活动的开展对动植物资源产生了一定影响。该文通过分析小五台山动植物资源的特点,按照项目建设期、项目运营期等不同阶段提出了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小五台;生态旅游;动植物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2-03)-0101-02
小五台山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2种[1],以小五台命名的模式植物5种,并且拥有中国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褐马鸡,这些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将其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后,必然会对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带来巨大的生态旅游价值。但在旅游开发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对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促进旅游开发与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和谐发展。
1 需要重点保护的动植物资源
小五台山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带,以典型落叶阔叶林为主,兼有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常绿针叶林、温性针叶林、灌木林、亚高山草甸等多个植被类型,是华北植被的典型代表区域。主要树种有云杉、油松、山杨、白桦、蒙古栎、辽东栎等。在所有植物种类中,野大豆和黄檗2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植物资源保护的重点。
小五台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金钱豹、金雕、白肩雕和大鸨等5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兔狲、豺、斑羚、红隼等15种。褐马鸡为雉科动物,主要栖息于小五台坡中隐蔽的针阔叶混交林中;金钱豹和兔狲属猫科动物,栖息于高海拔的亚高山草地、灌丛草原和山地针叶林缘,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金雕、白肩雕和红隼属于猛禽类动物,栖息于保护区内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草原等各种生境;大鸨主要栖息于海拔较高的亚高山草原[2]。
2 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
2.1 项目建设期
2.1.1 野生植物 (1)充分结合已有道路,合理设置森林防火道、地面缆车道和游步道[3],尽量避开坡度大于25°的植被脆弱地区和赤崖堡沟域中大花杓兰、杓兰、斑花杓兰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生长茂盛区。(2)在寺庙修复、升降梯和地面缆车道建设、观景台建设等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小施工范围,把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降到最低[4]。(3)施工车辆应在已有和规划的道路上行驶,严禁随意碾压地表植被。
2.1.2 野生动物 (1)充分结合已有道路,合理设置森林防火道、地面缆车道和游步道,尽量避免穿越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原和针叶林缘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褐马鸡、金雕的栖息和繁育场所。(2)在地面缆车、森林防火道穿越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原和针叶林缘等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栖息和繁育场所段,设置专门的野生动物通道,避免阻碍野生动物的迁徙和扩散。根据植被类型分布图,共确定19处,其中东灵山2处,西灵山5处,山涧口沟4处,赤崖堡沟2处,寺沟4处,金河口沟2处。(3)在寺庙修复、升降梯和地面缆车道建设、观景台建设等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的施工机械,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干扰动物的意识[5]。(4)施工车辆应在已有和规划的道路上行驶,在穿越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原和针叶林缘等保护野生动物高频活动区域时,禁止鸣笛。
2.2 项目运营期
2.2.1 野生植物 (1)对大花杓兰、杓兰、斑花杓兰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实行重点保护,在京西跑山和京西花鸟观赏之路周边设置宣传牌和警示牌,禁止游客随意采摘。(2)在保护区范围内采集兰花母株进行组培以及野生植物标本、野生药材等林副产品时,必须经管理机构许可,并限制数量,在赤崖堡沟、山涧口沟等限定区域内进行。(3)建立游客疏导预案,通过电子监控设施对人流进行实时监控,控制游客接待量。特别是对未来游客可能集中游览的赤崖堡沟和山涧口沟,在进沟口设置关卡,当实时游客量分别大于环境容量的700人和500人时,应暂时禁止游客进入该区域,并通过森林防火道、地面缆车和森林游步道及时疏导游客到山脊和其他沟域游览,避免因为局部游客量过大造成对野生植物的破坏。(4)对保护区工作人员、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金莲坡、西台森林地质景观观赏等生态旅游项目临近保护区缓冲区,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交界处设置围网,并通过警示牌、导游提醒等方式,禁止游客进入。
2.2.2 野生动物 (1)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褐马鸡、金钱豹、金雕等栖息生境实行专门保护,重点 保护和恢复针阔混交林、天然亚高山草地、灌丛草原和针叶林缘,埋设界桩,设立警示牌。(2)禁止毒杀山羊、鹿、野猪、野兔、鼠兔等,以免间接伤害以此为食的金钱豹、金雕、白肩雕、兔狲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建立游客疏导预案,详见项目运营期野生植物保护。(4)对保护区工作人员、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在赤崖堡沟进行褐马鸡集群观察和野生动物寻踪活动时,当靠近或穿越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原等野生动物生境地时,应通过设立警示牌、导游提醒等方式,禁止游客大声喧哗。旅游车辆在穿越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原和针叶林缘等保护动物高频活动区域时,禁止鸣笛,以免 惊吓野生动物。(5)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巡护和执法工作,严禁狩猎、诱捕、毒杀野生动物。
参考文献
[1]郝明亮,武宁,杨志梅,等.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影响[J].綠色科技,2017(08):24-25.
[2]陈桂萍,郑斌,袁新利,等.小五台山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J].河北林业科技,2015(03):44-45,57.
[3]蒋崇利.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分析[J].低碳世界,2017(12):11-12.
[4]苏文.浅析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山西建筑,2007(12):203-204.
[5]陈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6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