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创新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永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学教育中,尤其是对于语文这类语言类学科,信息技术发挥了绝对优势,已经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为了更好的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小学语文教师要逐渐转变教学观念和思想,并且在技术上与时俱进,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创新应用问题进行思考。
【關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44-01
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将教育重点放在课本理论的教育上,使得语文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自然会受到影响。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尽管已经进行了改进,并逐渐开始应用信息技术,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还较为“保守”,只是将信息展示方式由板书变成了课件,学生在课上仍然只能机械的做笔记,信息技术的价值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词句的解释,教师通常按照课本注释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尽管有的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放在投影上进行展示,但也是大量的文字内容,与书本内容并无明显差异,学生也不能直观的进行理解,课堂教学效率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一、进行直观演示,让教学更加生动
语文属于一门社会性比较强的学科,与我们生活实际关系紧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教学效果。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语文课本的依赖性较强,对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的特点,将复杂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降低学生的理解压力。比如,在讲解《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制作“乌鸦喝水”的视频课件,并在课上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充满灵动和喜感的视频动画中直观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1]。
二、进行情境教学,刺激学生感官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在传统教育过程中的难点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逐渐广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吸引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播放多媒体微课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将“无趣”的文字语言转换成生动的视频语言,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有趣的学习环境,将他们带到一个独特的语文学习情境中。比如,在学习《江南》这一课时,教师事先可以制作一个有关江南景色的课件,在课上向学生展示江南的山水、渔船等,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诗情画意的江南情境中,在感受江南美景的同时,再阅读课文,在语言中寻找和感受江南的魅力[2]。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感官将充分被调动起来,不但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三、进行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的价值在于其不但能够丰富课内教学内容,还能进行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播放“曹冲称象”的动态视频,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为了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入司马光砸缸、甘罗拜相和骆宾王咏鹅等相关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可以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让学生在课下思考“如果自己是曹冲,会用什么方法称象?”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笔画出来或者做成板报,教师收集好之后将学生的这些奇思妙想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班内进行展示,这样,不但在想象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在展示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学习。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的应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大有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显著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学要逐渐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巧妙的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狄军红.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02):49-51.
[2]马慧.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误区与改进措施[J].语文建设,2014(05):20-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