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疆古牧地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中之重,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古牧地镇当前土地承包制度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后备资源不足、耕地面积减少、生活来源无法保障、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以及违法使用频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转移劳动力,完善土地使用条件,制定体制机制,加大整治与宣传力度,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工作,为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助益。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承包;改革;劳动力转移
  乔兰芳. 新疆古牧地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02):12.
  土地承包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要进一步健全严格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在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地根”趋紧的大形势下,面对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雙重任务,结合古牧地镇的自身特点,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古牧地镇辖15个行政村,常住总人口35591人,耕地面积近5万亩,目前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地关系紧张,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主要表现在:
  1、人多地少,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全镇15个行政村,且村庄布局分散,耕地人均1.5-3.0亩土地,土地资源严重匮乏。
  2、耕地面积减少
  由于土地征收导致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古牧地镇凭借地缘优势,近几年来城市建设速度增长很快,原城区周边上沙河村、大破城村、园艺村、菜园子等村的土地大量被征收,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征地工作的难度也逐渐增大,并产生了很多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如:征收政策落实的偏差、地上附着物定价的偏差等,导致出现信访问题。
  3、部分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失去保障
  征地后存在农民失地又失去生活来源的严重现象。古牧地镇从2005年至今,由于城市发展和重点市政项目的实施,先后有11个村的土地、房屋被征收,被征收的部分村的青壮年或有一技之长的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家里的人群中,大多数是年龄偏大或本身没有什么劳动技能的人群。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取消了农业税、提留、统筹等,还给予补助,种地能保障这部分留下来的群众生活自给自足,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保障。
  4、对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
  集体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的一次创新大胆尝试,涉及到土地资源的整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用地结构的调整、产业化规模经营的扩大。但农用地流转不充分、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面积未形成规模,村集体和村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都不高。
  5、违法用地频繁发生
  主要是乱圈乱占乱建现象严重,尤其是离米东区城区比较近的太平渠、西工、上沙河等村。
  上述问题已成为困扰全镇农村土地管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解决措施
  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1、为失地农民创造充分的劳动力转移条件
  一是通过举办实用技能培训班等形式,增强农民的就业本领,拓宽就业渠道;二是加大对二、三产的重视,尤其是积极培育三产市场,提高非农产业的收入,建立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机制;三是重新界定、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对于一些工程项目、三产项目,允许农民以地入股,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完善失地农民社保政策,或直接将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城市社保范围,合理的从征地补偿款和土地收益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资金作为社保统筹金,并建立完善失地农民个人档案,在失地农民丧失劳动力或法定年龄之后可以领取。
  2、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条件
  准许集体建设用地享有与国有建设用地相同的使用功能,实施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在处置、收益、抵押、贷款等方面应享有同样的权利,从而带动二、三产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壮大。
  3、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镇党委、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土地流转多措并举的体制机制,从体制机制上为土地流转工作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土地流转整体稳步推进。
  4、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
  一是改变以往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强力推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力度,从而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土地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落地。二是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村镇服务配套设施体系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升为国土规划,使之成为各类空间规划的总纲。
  5、加大宣传力度
  多渠道宣传土地综合整治的好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中央要出台政策,统筹协调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多渠道筹措落实必要的三农资金,激发农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热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8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