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项目标准化管理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超 王联
摘 要:目前重庆面临经济转型升级与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的关键时刻,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科技与经济如何能够更紧密的结合,而实现紧密结合的关键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地对科技项目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与评价。开展重庆市科技项目标准化管理方案研究项目对提升重庆市科技服务业服务水平,促进重庆市技术转移转化,探索在重庆市的辖区内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问题意义深远也很有必要。
关键词:科技项目 标准化 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科研项目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项目后评估等全程管理。标准化管理的本质是促进简化、统一、优化,使管理可追溯、可传递、可操作,从而实现在本领域范围内的最佳秩序[1]。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随着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科研项目的管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是一个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过程,所以科研项目的成败很大一部分是由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所决定的。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是解决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1 重庆科研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
标准化是现代化工业的产物,是科技进步的支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标准化可形成科学统一、协调优化、易操作、可衡量、可检验的技术指标体系,实现量化管理与科学评价,可推动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ISO 发布的系列管理性标准,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社会责任标准等等,使标准化的对象从“物品”扩展到“事物”,标准的内容从技术要求扩展到管理要求,标准的类型从产品标准扩展到过程标准,使标准化产生了质的飞跃。
科技项目或科技成果的标准化管理,立足于重庆的科研管理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依据GB/T2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其宗旨是为了解决重庆的科研项目按产业化进度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过低、科项投入产出效率考核的问题,提升科研项目投入产出率,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率,提高重庆的科技服务业的服务功能和专业水平。
1.1 重庆科技产业与硅谷科技管理“量质效”差距50年
美国人总是从管理上解决“技术”的问题,而我们总是想从技术上解决“管理”的问题。将重庆与硅谷比,如果说科技水平差距10年的话,那么科技管理水平差距50年。硅谷不是因为有“技术”,而是因为有“技术交易”才吸引了有想法的年轻人。一群中介机构围绕一个技术人员的“想法”配置创新要素,直到孵化为“商业成功”。硅谷是一个依靠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的大公司。
1.2 重庆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功能有待提高
重庆的科技资源是丰富的,重庆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也是很健全的,重庆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是比较低的,发达国家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80%,为什么重庆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到10%,显然是重庆全社会“协同创新”的效率比较低。虽然重庆目前有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等促进项目成果转化的机构,但究其项目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原因,就是经济转型必须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在现有的所有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普及科技普通话,就可以提升“现代科技服务业”占比1%~3%。在科技服务业中,要以“技术交易(小/中/大产权)”平台为抓手,吸引全国的“技术成果”在重庆交易转化。
1.3 重庆科研项目有待标准化管理
目前, 我国的技术标准管理部门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管理部门分属不同的机构。技术标准的主管机构和编审机构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化协会及其相关的行业标准化协会以及地方政府的相应机构, 技术法规的执行机构分布在政府的各个部门, 而科技研发的主管机构是国家科技部及地方政府的相应主管机构。因此, 没有哪个部门来综合考虑技术标准化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之间的结合问题[2]。
2 提升重庆科研项目管理标准化水平的对策
重庆科技项目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供需信息不对称,技术价值难量化、技术交易难推进等问题,为了提升重庆科技项目成果转移转化的效率效果,应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从战略高度出发,研制科技项目成果标准化评价标准,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促进重庆市形成“创新驱动、标准引领、提质增效、服务发展”的格局,从标准化角度探索在重庆市的辖区内解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问题,在国内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助力重庆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2.1 标准研制
根据GB/T2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解决项目标准化表达问题,建立项目标准化表达的系统结构,按照国家标准GB/T2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进行的评价。标准化评价有别于传统的单纯依靠专家主观判断、打分的评价方法,以创新为导向的标准化评价体系,是由70%的客观数据分析为依据的标准化评价+30%的专家主观判断为依据的专业化评价所构成的。它是根据国家标准的定义、系统化的科学原理、客观的计量方法、结合专家咨询意见,由专业(接受过系统化培训)的科技评估人员依据表达、记录技术成果相关信息的技术凭证、利用该技术成果形成的实物样品(或它交付物)及其演示情况(或图片、视频、实验报告)、通过建立该技术成果的工作分解结构WBS,对其中每个工作分解单元WBE进行分类,并根据相关要素判断其所处的TIL等级和其QCD(质量、成本、进度)指标进行评价,最后给出评价结论的方法。
2.2 机制创新
从标准化角度探讨科技项目管理新模式,是迎合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六大体系政策的重大举措。
2.3 理论创新
基于“技术创新”计量模型的系统工程设计技术,以“技术创新水平”的TIL1-13级计量模型来表述一个技术创新的进程,建立了整个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可视化,可计量的表述方法[3]。整个系统的计量模型具备重大突破,不采用传统基于自然语言的系统工程设计,而是统一采用基于系统工程语言的设计,采用的模型都是可量化的,之后的处理和检索都不再是简单文字处理的方式。该理论重新定义了创新,并且从量化的角度对创新进行度量,对项目和成果的评价都是按照“量质效”的结构进行设计的。
3 结语
科研项目标准化管理,涉及人员多、范围广,工作难度大,既需要“标准化+”的顶层设计理念,又关系到科研项目实施的众多具体细节。因此,科研项目标准化管理是一项不断实践和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新的项目充分学习、消化和吸收标准化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以更准确的投入、更短的时间取得更好的研发成果和效益,新项目的实践反过来又会促进标准化管理的创新和改进,推动标准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杰,张定康.标准化战略:领导干部必读[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2] 丁日佳,李翕然.技术标准、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系统论[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1):7-9.
[3] 巨澜.知识成果生产力度量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93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