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针对农村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本文拟以城乡合作为基础,倡导城乡互派教师,互助学习,在合作中反思与实践,丰富教师的教学背景,积累教学研究知识,锻炼教学研究能力,重视行动研究来综合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农村 教师 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努力实现城乡教师劳动同工同酬,教师能力优势互补,教师发展相互促进,教师资源合理分布,最终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以语文学科为例,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颁发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农村教师同样面临着新课程的挑战,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才能担当起教育改革的重任。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针对目前农村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以笔者在辽宁省岫岩县对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访谈调查情况来看,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及学历偏低,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有的老师初中或高中毕业就留在学校任教,在职参加一些职业培训或成人自考,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老师基本的普通话等级证书都没有;农村教师老龄化问题,由于农村在地域上和待遇上与城市教师差距很大,有的县镇教师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或者所在中小学校非常偏远,导致很多师范生不愿意到这样的学校工作,农村教师中老年教师比重偏大;农村教师学科素质构成不合理,很多学校是却是什么教师就让教师教什么科目,有的老师本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到学校教的是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等,对专业知识领会的不到位。正因为农村教师队伍在专业教师素质结构上与城市教师存在差异,所以为了加快农村教师成长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对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师德、知识、能力等方面,而且体现在专业素质的内涵要随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上。
1促进城乡合作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
1.1互派教师相互进行教学合作学习
城乡一体化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采用互派教师进行交流的方式,参与到所在的教研组进行教学合作活动。合作学校内容可以围绕教材分析、教法研讨、课标解读、学情分析等方面展开。互派优秀教师深入到城市、乡村进行教学活动,可以给城乡两地带来新的学习契机,互派教师在各自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氛围内学习、备课、教学。教材分析、教法研讨是教研组活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备课活动主要就是对具体教材教法进行分析研讨以求最佳教学效果。备课组作为教研组内相对独立的组织,它的活动内容在围绕整体学科教学活动计划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进度,针对本年级教材进行分析研讨,促进教法改进,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城乡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课程决策与开发的权利,可以克服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课程建设模式,城市教师的教学方法先进灵活,农村教师因地域特点更有着独一无二的自然教学资源。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这将利于城乡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实施教材和做出针对性的评价反馈。这是一個良性循环。真正的“参与”意味着思想的表达、意见的沟通。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应该是介入课程决策和开发、参与课程研究和实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改革等活动的总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更新过程,城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共同探讨学校,一方面可以促使其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获得更多与同事交流对话的机会,利于形成合作的教师文化,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1.2城乡教师行为方式上的合作与反思
城乡合作交流与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历程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合作交流与自我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追求的有力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城乡教师在良好的合作交流活动中进行反思,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反思后的自我觉醒和教学实践。在教师备课、听课、评课、研讨等教研活动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1)对话交流。一方面可以通过记录集体备课的情况、听评课等形式,城乡教师之间通过彼此的交流,可促进信息的流通,丰富教师的知识和认识储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经验总结交流会的形式开展教学经验汇报论坛,实现教师之间教学经验的共享。
(2)合作互助。指城乡教师共同承担教研任务,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如,共同完成某项课题的研究,共同为某一教师的公开课出谋划策等。互帮互助也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这本身就是优秀的学习资源,农村教师不仅要参与常规教研活动之外,也可以跨校、跨学科交流学习。
(3)反思中实践。教师个体通过对自我行为的分析和审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促成新的实践行为。对于农村教师来说,自我反思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学习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了解农村学生的情况,才能学以致用,为农村教育发展发光发热。
2重视基于农村学校校本研究的专业发展
2.1积累教学研究知识
教师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研究就必须掌握相应的教学研究知识,譬如教师要对学生关于一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做一个调查,教师就必须对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有所掌握,同时对于如何展开调查的知识也有所了解,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题目、和学生进行交流等等,其实就是教师在无形中运用调查研究的一些方法,课堂调查法可以帮助了解学生对学习和教学的体验,从而帮助教师从学生眼中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对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教育活动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关键是要了解学生有哪些感受。课堂调查表可以帮助教师较为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感受的有关信息,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建立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但由于每个教师的教育背景、基础理念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对理论理解层面和内涵的差异,在理解基础上去研究,才能锻炼能力,提高研究水平。
2.2积累教育研究行为
研究途径有很多种,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一方面,因此,对教学研究途径的选择上存在着差异,而且任何一种教学研究方法都存在自身的缺陷。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同一研究内容会采取不同的研究行为和策略,因此,不能强求农村教师城市老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是完全一致的,而要尊重和理解教师所采用的各种研究行为与策略,要鼓励教师采取递进性的教学研究行为和策略。农村教师要结合农村区域特点展开研究,在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农村特点。如当地的特产、农作物、山林、风俗、古迹等,在此中找到研究的切入点。鼓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积累而形成,有的教师喜欢写教后感,有的教师喜欢写教学日记或随笔,这些其实都是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一些形式,当然这些需要教师不断地归纳、提升。教师每做完一个教学实验或调查或访谈都应该习惯性地做一些记录、一些反思、一些感想,以真实记录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这不仅对教师成自身教学研究经验有帮助,更有利于教师对自己教学、研究的不断总结思考,更是教师阶段性研究成果的真实再现。因此,教师要养成随时随地记录教育现象的习惯,善于发现自己身边所发生的每一个教育故事,在自己的教学中和与他人的交流中总结教育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2.3开发农村课程研究资源
农村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引导,自己对乡村资源要有充分的认识。研究资源从生活中来,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学习建筑、风俗、风景、生产、农作物、特产等。与学生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如“农村秸秆焚烧问题调查与研究”“农村住房风格的变迁研究”“当地的故事、传说、神话的收集与整理”等。田间地头、树林、山陵、草地、河流、村庄等,这些都是农村教师和学生信手拈来的研究资源。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走出教室,看自然风光,学文学作品;参观文化古迹,走进历史资源,让教师的教学研究贴近生活,探寻生活,感受生活,实现农村教师研究素养的再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明善.教师专业发展论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 韩雪屏等.语文课程教学资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69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