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担当,将战“疫”精神化为教育力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波 唐李佩
李晓萍,中共党员,高级教师,陕西省督学,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陕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宝鸡市优秀教师、宝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宝鸡市小学语文教学名师、宝鸡市振兴蔡家坡教育行动先进个人、宝鸡市第二期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优秀教师。现任宝鸡实验小学校长。
记者:在线上教学期间,贵校是如何用好“疫情”这一教材的?
张军红:居家学习,其实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也是深化课程的机遇。这为整合利用课程资源,走出过去主要基于教材、教辅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在此期间,我们向全校师生推出各类由疫情延展的主题教育,比如:环境教育、疫情防控知识、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时还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主题式、项目式学习、实践学习等。其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疫情中的探究与深思”综合数学、美术、科学、语文等学科特点,设计“疫情中的数据”“人类共同体”“关于中国速度”“未来的反思”等9个话题,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会思考、辨析、创造。也真正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和达成。
李晓萍:我们学校主要通过德育铸魂、智育培根、实践活动体验三种形式来活用疫情教材,开展线上教学。
第一,德育铸魂,思政先行。思政组开展了两个层面的活動,一是校级层面组织了红领巾大讲堂《发扬队风 童心战“疫”》,号召全校学生做好防护、安全宅家、合理利用网络开展学习生活。二是思政组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线上课堂充分利用疫情资源展开教学。1.关注生命成长教育。2.重视榜样教育。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线上课程特别设计了“听闻天下”,由语文老师、学生讲解英雄故事、诵读课文、或自己创作的儿童诗,既利用了学习资源,又减少读屏、保护视力。
第二,智育培根,学科渗透。结合疫情资源巧设学习情境与内容,是各学科老师的做法。语文教师设计了特色项目课程。数学梁晓萍老师让学生整理病人数字变化,做疫情发展统计图表,黄莉老师引导学生设计真实情境认识30分米,学生和妈妈、奶奶制作了简易的安检门,录制视频给全班同学看。学校卫生室、心语轩录制了卫生防疫、合理调整情绪、高情商秘诀等课程,颇受学生喜欢。信息技术组老师精选了《妈妈再爱我一次》《流浪地球》等电影及纪录片,为孩子们补上了影视课程。美术老师带领学生手绘口罩的使用、废弃口罩的处置。体育老师小课堂带领学生每日两次锻炼40分钟,活跃了学习氛围。
第三,实践活动体验增强爱国心。孩子们在家里怎么体验?老师们绞尽脑汁。科学小实验、手绘中国地图、参与“抗击疫情、为爱发声”童声诵读等活动,既关乎疫情,又合理整合,让疫情资源服务于学生。
郗莉:“机缘+需求=课程”,在这个特殊时期,渭南小学紧紧围绕疫情防控主题,在适性教育理念下构建“宅”家课程。
基于学校适性教育办学理念及“自主生长、多元发展”的课程理念。非常时期“宅”家课程目标是:会关爱、善探究、爱学习、乐生活、勇实践、敢担当,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人格,为学生的适性发展奠定基础。涵义是:积极乐观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做事方法。非常时期,学生虽然宅在家里,但是我们抓住“危”,运用“机”,构建有效的“宅”家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线上与线下有效衔接,而且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不断挖掘和激发自身存在的各种潜能,把潜能变为显能,把显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现实,实现厚积薄发,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获得成功,达到“和而不同”之境界。
记者:贵校日常所践行的学校文化,在线上教学期间是如何实践和渗透的?
杨安平:我校秉承“自强不息”学校文化精神,以“敬德、修业、润品”为主题,将“质量立校、文化育人”和“学生第一,教师为本”理念融于提倡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在线上教学期间,我们将润心育人视为“第一功德”,特别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组织学生利用“宅家”时机好书共读、观看有品质的电影、电视节目、网络专题报道或讲座等,并对建档立卡户学生和没有网络学习条件的学生特别关心关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身心成长;我们将上好网课作为“第一要务”,统筹指导,精心谋划,组织教师反复研讨、交流,优化在线教学活动,拓展课程资源和学习路径,既重知识更重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将教师成长作为“第一保证”,以陕西省第六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杨安平工作坊”为带动引领,指导教师加强集体研讨和自主研修,做好我县语文、数学、道法、地理部分微课录制,组织聆听公益讲座,撰写学习体会和读书笔记,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提升专业素养。
张同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特殊时期我们更要转“危”为机,做好学生思想教育。西咸高新学校以“润心文化”为主题教育主线,积极实践探索,让同学们在家也能够感受到庄严的仪式教育。先后开展了“向国旗敬礼 做爱国少年”“学习雷锋精神 争做抗疫先锋”“敬畏自然 热爱生命”等线上升旗仪式,校领导结合主题分别从爱国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等维度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引领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各班通过“云端微班会”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孩子们分享抗疫故事,阐释自己对生命的思考,畅谈自己的居家生活学习。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正如校长写给孩子的信中所言,“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坚定科学信念,厚植科学精神和科学理念;坚定生命信念,厚植珍爱生命理念;坚定自信信念,厚植自我管理理念,”上好这节社会大教育课,让孩子在非常时期依然能够拔节成长。
张军红:我们学校一直秉承德育为先,传承与创新并行的教育理念,而在此次疫情期间,我们的也是结合居家学习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实践和渗透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
首先,强化生活教育,将德育、艺术、体育等课程更好地融入生活。例如班会课关注当周社会事件与新闻,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与法治课,可结合疫情防控现实,组织学生开展道德主题和法治问题的探究学习。 二是“建立一日家庭劳动清单”。学校与家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学生协商确定居家学习期间的“一日家庭劳动清单”,并作为项目学习任务加以实施,让学生锻炼一两项劳动技能。我们开展的“勞动我认领”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其独立能力。
三是全面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阅读习惯是我们学校自建校以来提倡的“三大习惯“之一,我们在其间加强阅读教学的推进和指导,既有必读书目的线上教学指导,又有选读书目的推荐和指导。同时在时间上我们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不少于1个小时,鼓励学生在班级的各类平台中积极大胆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也有班级进行读书比赛,通过数据的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学生的课外书籍阅读数量较平常整体提升20%左右。
四是开展线上教学实践活动,我们根据线上教学特点,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如:我们的科学学科组织学生进行线上知识竞答,进行居家小实验,完成科学观察日记。不同学科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居家学生的趣味和意义,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除此之外,学校的各学科都在利用这段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教研。按照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逐步推进我们教育教学活动。
记者:线上教学期间,贵校如何做好与家长的沟通?
杨安平:我校地处偏远农村,交通不便,学生居住较为分散,部分农村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足,对学生监管乏术,加之春节过后不少家长返岗务工离家,延期开学让不少农村家长叫苦不迭、无所适从,为缓解这一现实问题,我校高度重视家校沟通。
一是召开线上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尤其是要给毕业班学生和家长进一步明确学习形势、目标和形式,缓解焦虑情绪;二是建好家校联系QQ群、微信群,统计有关信息数据,推荐教育资源和防护知识,为毕业班学生推荐优质的专题复习资源,经常性地交流学生学情,共商学生指导良策;三是开展电话家访,了解学生及家长生活动态和旅居史,及时做好健康监测,根据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对个别家长和学生进行电话交流,对无法上网课学生进行思想心理疏导,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四是书信写作,组织“疫情之下,给孩子的一封信”写作活动,教师以信传情,以言启思,以身示范,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的引导教育,组织学生通过写给疫区同学、医护人员、钟南山等专家一封信的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与思想共振。
马梦陶:停课不停学,每个家长都成为了我们的临时班主任。首先,从线上教学准备之初,我们就发出“家长,做好配合舍你其谁!”的倡议,对孩子居家线上学习家长配合给出具体指导和建议;其次,线上教学两周后,向所有家长进行在线教学质量问卷调研,征求家长在课程设置、作业布置、教学质量、网络教学最大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线上教学进行更为科学的微调;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班级利用QQ群、微信群及时做好与家长沟通,对建档立卡、残疾和特殊学生采取单线联系以及入户家访服务的方式,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张同光:对这一问题我有四个关键词分享。“信任”:定期与家长沟通孩子学习生活情况,让家长了解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可以通过个别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也可以开展小范围的家长交流会,以轻松聊天的方式,了解家长的困惑和问题,同时,可以给家长反馈孩子的表现情况和需要改善的地方,相互信任,共同促进。
“引领”:在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心里着急,却又缺乏方法,无从下手。这时,需要向家长分享一些好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给予意见,给予家长方法上的指导,让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引领并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加自律的人。
“协作”: 发挥家委的桥梁作用,全面掌握相关信息。家委会成员以家长的身份,和家长沟通会有共同的话题,可以及时反映一些班级问题。
“共情”:建立学生、家长和老师命运共同体,在共情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在班级的事物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家长的参与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形成目标意识,共同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7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