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分析与探讨适当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概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概率分别为23.08%和10.26%,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心率失常发生的概率,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好。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心脏类急症,一旦患者发作心肌梗死,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则可能导致猝死,严重危及着人类的健康。急性心肌梗死突发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外界刺激性因素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的急性中断,造成心肌的缺血缺氧,进一步造成心肌坏死。因此,疏通堵塞部位,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展开研究,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临床康复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4.4±1.2)岁和(63.2±0.5)岁,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概率和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注射方式以及住院条件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所以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静脉溶栓后接受一般常规护理,包括心电图、血压、血糖等生命体征密切关注,并对患者心理、用药和饮食等进行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等。
1)心理护理。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增快及心室内传导加速,并可激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一般毫无预兆,让人猝不及防,治疗费用较昂贵,患者常常心情会郁郁寡欢,所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对于康复来说是必要的。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计划、技术手段等,使病人做到心胸开阔,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避免精神焦虑。当病人出现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应沉着应对,给病人安慰,消除患者顾虑。以阵发性发作为特点的心律失常患者,因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用药依赖性下降的情况。也就是说,患者可能因为心律失常暂时缓解而放弃继续服药治疗。这时候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仔细解释继续治疗的必要性,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定期接受检查,有症状时及时就诊。
2)運动护理。心肌梗死疾病发生后3天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禁止进行床下活动,一切活动均需专业人员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流通顺畅,定期换气,保持较好的休息环境。护理人员可每天对病人按摩30~60min,每次按摩一侧颈动脉窦,同处按摩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可使心房扑动的心率成倍下降,还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转为窦性心律。另外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果病症较轻,可进行轻微的运动和锻炼,比如散步,做定期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饮食护理。发病后3天患者用餐需以流食为主,比如粥类、果蔬汁类、肉汤类等。严禁食用刺激性以及会导致胀气的食物,比如牛奶、豆浆、咖啡等。心肌梗死患者术后一般应食用低糖食物,尤其是同时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小便中常出现钠的丢失,因此过于限制钠盐,也会导致休克,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病人的心率指标,天气转凉时需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
1.3 观察指标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的心率失常相关指标,统计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的数量,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采用发放自行制作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填写,完成后及时收回。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0.0专业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分别利用卡方、t检验计数、计量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率失常发生概率
对照组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概率为23.08%,而观察组为10.26%,P<0.05。如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31%,接受一般护理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0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3 讨论
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后常常并发心律失常,发病后24h~3d内最多见。老年人突然患急性心肌梗死之后,由于心肌严重的缺血、缺氧而致酸中毒,钾离子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血浆儿茶酚胺及游离脂肪酸增高。此时,受损、缺血、处在低极化状态的心肌细胞应激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均增高[4-5]。所以心肌梗死后的老年人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本研究论述了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接受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概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护理干预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概率为10.26%。
综上所述,突发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适当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康复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吕海萍,易薇.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1):138,140.
[2] 王秀玉.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5):2141-2142.
[3] 崔艳平.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4):884-885.
[4] 刘东平.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09):1147-1149.
[5] 姚桂英.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7,05(02):126-1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8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