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根据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深入剖析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育变化提出相关的建设途径。旨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任课教师探索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有效途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2.0 计算机网络基础 职业教育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正式提出教育信息化2.0。以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主要领跑的1.0升级为以大数据、智能化领跑的2.0,不仅是技术的跃升,更是人类学习的革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和变革,不断开拓创新课程的建设途径。
  1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特点
  1.1相关知识专业性较强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二者的结合学科,课程内容相对繁杂,教材中涉及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该课程的相关知识内容又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难度大、专业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和掌握该门课程。
  1.2课程内容抽象且枯燥
  计算机网络基础以理论为主,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教学内容呈离散式分布,传统教学缺乏有效的串联,教师存在灌输理论知识的现象,忽视学生的理解和消化。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较为抽象和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只能死记硬背,无法深入理解其原理和实质,长期如此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课堂吸收率低下。
  1.3课程实践及应用性强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协作能力。学生掌握了知识理论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实操训练,将所学的知识理论融入到实践当中,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
  2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2.1教材内容陈旧
  课程常年沿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教材,内容相对程式化,不能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教材中基础理论部分和实践环节的内容陈旧,与社会脱节,无法与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做到步调一致。同时,教材的版式以及语言风格也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晦涩难懂,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2.2教学方式单一
  在高职院校中存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教学手段单一,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不佳。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高职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深感厌倦。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形成知识和人的互通互联,拉动学生从信息孤岛中走出来。
  2.3实践环节缺失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割裂现象,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但学生在理论灌输下,并没有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讲解和实践体验脱节,造成学习效果不佳。课程考核几乎没有实践操作的考核,考核失去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违背了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
  3教育信息化2.0时代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3.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智慧课堂等互动教学系统,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新模式,在课堂上即时性生成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仅是教师的跟随者,而应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案例引入教学内容,向学生发出问题,由学生自发探究和解决。师生关系建筑在更加平等的基础上,学生参与度才更高。
  3.2让教师成为教学的设计师
  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设计,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和课程的设计师,在启迪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设计新的学习空间,建立师生学习协作机制,教师作为设计师,不仅要将学习资源分享给学生,更好很好的组织学生进行适合自身学习情况的筛选,营造良好的学习场景,打破陈旧理念的枷锁,以适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
  3.3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材存在内容滞后,加之教材内容抽象枯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许多教材附带的教学资源大多是以传统PPT课件为主,配以教案和授课视频,资源的辅助性欠佳。建设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采用信息化和可视化程度高的资源,例如:视频资料、自建动画、微课程、多媒体课件等,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内容具象化、简单化。
  3.4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课堂的延伸
  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向班级学生发起课前预习,分享来自网络的课信息化资源,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以便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利用问卷星等工具对学生的课程预习和课堂学习程度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考评提供依据。在课后还可以发布包括学情问卷调查和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以及讨论题和思考题等内容,延伸课堂,启迪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黄炎培.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田正平,李笑贤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 陈道敏,严志嘉,徐秋芬.基于信息化业务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22):59-62.
  [3] 王晓楠,周婧.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化教学实践与探索——以网络安全的攻击与防卫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06):59-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8504.htm